当代文化语境下的雕塑语言本体性分析

2020-11-19 07:09李忠娟吉林省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形体雕塑深度

■李忠娟/吉林省师范大学

一、前言

雕塑言语体系是从西方传入我国的,在经过我国雕塑家的进一步创作之后,进一步对这些语言形态进行了拓宽,雕塑语言朝着更加多样化的方向进行发展。但是,这种注重新形态、新观念的当代雕塑语言不断冲击着我们对雕塑本体的认识,并开始出现了“泛雕塑”的概念,雕塑正在面临着逐渐被解构的局面,有必要在雕塑本体语言的研究上,投入更大的力量。雕塑是通过对立体物质的人工改造来传达精神追求的一个艺术门类,其和传统艺术有着很大的区别,这就是雕塑最为本质的语言,其主要体现在形体、空间、材料三个元素之上,这样就可以确定雕塑的内核,一旦超过了这个范畴,就不是严格定义的“雕塑”[1]。在当今越来越追求开发性的语言环境下,雕塑本体性语言显得越来越守旧,但雕塑本身所传达出来的精神深度追去,是新雕塑所无法替代的,需要在新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追求其精神实质。

二、雕塑言语本体性分析

在原始社会就有着很多雕塑的身影,它是原始人们意识的懵懂和觉醒,是对原始生命意识的集中反映。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开始通过“雕”和“塑”动作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雕塑成为人们审美意识的重要载体。在人类分工不断细化的今天,雕塑由于其自身立体性和占用空间的特点,从艺术中逐渐脱离出来。建筑和雕塑非常相似,建筑是由各种沉重的物质材料堆积而成的,是人类自己创造的生活环境。雕塑的存在很多时候是为了满足审美的需要,反映的是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抛去过去陈旧的表达形式,剩下独有的形体形式。古代的雕塑作品往往都是生态化的形象,在赋予雕塑具体功能的同事,也将雕塑的审美体验有效发挥出来。在进入到二十世纪之后,雕塑艺术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投身于雕塑语言的研究当中,雕塑的审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入到了物质审美的语境当中,雕塑材料的多样性越来越丰富。在进入到二十世纪中期,艺术语言发展非常迅速,像偶发、行为、装置等新的艺术词汇逐渐进入到雕塑语言当中,进一步扩大了雕塑的范畴。在当前的语言环境当中,雕塑依然是以审美为主的,其具有实在的形体和物质。这是雕塑的底线,如果脱离了这个底线,就不能构成雕塑。雕塑通过形体语言、空间语言和材料语言的应用,来反应人类的内在精神追求[2]。

形体语言。形式是雕塑的三位立体化,是雕塑的基本语言之一,是雕塑的基本组成元素。深度在雕塑形体中非常重要,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对深度也有着非常直观的体验,例如拿东西距离的远近等等。但在雕塑形体语言当中,需要有更加深刻的深度感知能力。形体中的深度,可以分为整体深度和局部深度,雕塑的整体深度是依靠转折来实现的,这可以在形体的转折当中有效体现出来。在著名雕塑《大影子》当中,人物的头部、胸部、胯部都处于不同的空间转折当中,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深度感受往往是不用。例如,在同一个水平高度,两臂和双腿的深度差异很大。局部的深度主要体现在形体的起伏上,在进行雕塑塑造的过程中,就比较追求深度,不能出现过于平面的现象。局部的深度通常会通过人物局部形体的起伏和高低错落有效体现出来,给人们以生命的力量。对于形体的认识不能只是停留在局部深度和量的感受上,触觉在这个过程也非常重要,通过触觉会引发人们的想象,产生视觉所不能达到的亲近感。在当前的文化语境当中,对形体的感受,需要更多注入一些身体的体验。从雕塑的空间角度来看,很多古代雕塑非常关注雕塑的形体美,通常将空间作为辅助形体。在现代的雕塑作品当中,对雕塑的外空间关注程度不断提升,空间表现逐渐成为雕塑的主角,这有效推动着雕塑向着多维度的方向进行发展。不同的雕塑,其产生的空间感受往往是不同的,其经常会通过延伸的方式来体现出来,只有将雕塑看成一个连续的整体,才标志一个人具有了一定的空间能力。例如,《大影子》通过躯干和胯部强烈的扭转关系,将不同的空间维度表现出来,同《青铜时代》雕塑相比,其空间维度会显得更大一些。虚空间也是重要的雕塑空间元素,其与形体的关系非常密切,但处理手法往往差异很大。意念空间是虚实空间之外的空间。雕塑家就有一定的思维导向作用,其作品往往会传达一定的理念,从而让观者产生一定的联想,由此形成三位一体的意念空间。通过对西方古代雕塑研究发现,其在雕塑塑造的过程中,往往实在封闭的空间内进行的,从中透漏出对理想美的追求。在《行走》女人雕塑作品当中,人物形象已经由实体轮廓和空间限定形状所组成,后来的艺术学家,更是将线条和条状的铁杆,作为基本的形体,起到了透明部分的外轮廓作为。英国的雕塑家更是对雕塑空间进行了开放,将雕塑的完整性进一步表现了出来[3]。

材料语言。材料是组成雕塑的基本元素,不同材料所传递的信息往往是有差别的,给人们造成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往往是不同的。不同的材料,其制作、肌理、质感差异很大。例如,金属制成的雕塑,其会给人们带来冰冷的感受。如果雕塑由木石加工制作而成,其会给人们营造出来温暖和自然的感受,在雕塑材料的实际选择过程中,应该根据雕塑的具体表现,来进行选择,真正做到因材施艺。不同时代对雕塑材料的看法差异很大,在古代的雕塑作品当中,经常将材料当成一种基本的组成元素。这和古代雕塑的社会背景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雕塑被赋予更多的社会因素,雕塑材料的质感、肌理等因素,经常会作为雕塑的辅助形体。在骨雕雕塑作品当中,很多时候会使用可塑性比较强的物质,如石膏等,然后经过一系列技术手段的应用,直接使用金属材质来制作雕塑。在这个过程当中,泥、石膏是作为中间介质材料来进行使用的。不同的材料,其固有属性往往差异很大,在你触摸石头的时候,你可以发现其独有的精神属性,你的手也具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在杜尚《泉》作品展出的时候,日常和艺术的边界已经变得比较模糊,小便池日常生活用品的定义和摆放艺术作品的空间,形成了非常大的反差,这成为很多艺术家所关注的要点。现代艺术作品已经让材料的自然属性变得比较弱,艺术作品上的社会符号变得越来越显眼。在当前的艺术语境当中,很多装置艺术、环境艺术流派中,对各种不同材料的使用变得越来越多,雕塑学家在实际材料的选择过程中,经常会根据作品的观念来进行选择。

雕塑是占有一定体积和空间的作品,使用的材料也多种多样,这就直接决定了其语言的特殊性。通过对雕塑形体、空间、材料等本质特征的多样化改造,进一步对雕塑的语言进行了丰富。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雕塑作品在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关于雕塑作品的创作也不断增加。为了提升雕塑作品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性,就应该加强对雕塑语言本体性的研究和分析,然后根据雕塑作品的具体表现需要,不断在语言上进行创新,让雕塑作品朝着多样化的方向进行发展。

猜你喜欢
形体雕塑深度
巨型雕塑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我的破烂雕塑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写实雕塑
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深度挖掘
自然雕塑
形体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