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音乐剧中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性及具体分析

2020-11-19 07:09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剧民族

■张 敏/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

民族民间音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承载了我国各民族的文化结晶,对于民族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随着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逐渐提升,吸引着西方文化在我国文化市场落地,文化大融合的趋势下如何保证我国传统文化的地位不动摇,并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提供稳定的助力,值得当前每位国民的思考。以音乐剧为代表的当前我国音乐文化市场中的主流音乐表现形式,应当积极就民族民间音乐的融入采取措施,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出我国传统文化的优势,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一、当下音乐剧中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民众的生活逐渐从物质追求转向精神追求,各类文艺表演形式在中国文化市场上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来。音乐剧作为当前国民文艺娱乐活动中的一种重要舞台表演,其能否有效的融入民族民间音乐,消除西方文化在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不适应的部分,对于国民精神世界的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音乐剧中融入民族民间音乐不仅能够引进优秀的外来文化,丰富民众的精神的生活,更能强调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提升民众的文化自信,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稳定建设。上层建筑虽由经济基础决定,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只有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培养其良好的文化情操,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1]。综上所述,在我国的音乐剧表演中有机的融入民族民间音乐时,通过去除糟粕,保留精华,统一西方音乐与传统音乐的优势,才能促进音乐剧在我国文化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音乐剧中民族民间音乐的体现,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传承,也是创新,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二、我国音乐剧中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

(一)传入与初期发展

明末清初,在西方文化打开中国的国门后,音乐剧作为一种全新的舞台表演形式传入中国,给当时的中国传统戏剧表演打开了新的视角。由于中国的传统戏曲文化与西方音乐剧在表演形式、演唱内容、舞台装扮上都有着极大的差别,因此音乐剧并未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引起热捧。在二十世纪初期,封建社会在西方列强的强势攻击下被逐步瓦解,民智得到解放,西方文化的渗入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1927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在上海成立,为我国专业的音乐事业发展提供了稳定助力。随着西方音乐理论在中国社会的广泛传播,新潮流下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受创,为了宣扬民主科学的理念,当时的音乐界人士“一刀切”,导致音乐剧的表现形式过于西化。再加之国内局势动荡,百姓民不聊生,当时的音乐剧更多的为上层人士服务,因此其民族民间音乐的构成较少,缺乏一定的民族特色。

(二)稳定发展与繁荣

随着中国取得独立,结束百年屈辱史,中国国内环境趋于稳定,音乐文化的传播逐渐渗透到社会各阶层。此阶段的音乐剧也打破了其阶级性,以满足社会大众的精神需求为前提进入了稳定发展。在1956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时任国家主席的毛泽东为鼓励知识分子参与到文艺工作的创作中发表了讲话,对于民间艺术的发展奠定了积极的政策环境[2]。在此时期的音乐剧融入了大量的民族民间音乐,其在我国传统戏曲的基础上结合了民间说唱等特色音乐,广泛吸收了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烈的民族特性,诞生了如《红色娘子军》《洪湖赤卫队》等优秀的音乐剧作品,极大的繁荣了我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满足了大众的精神需求,娱乐了其生产生活。

(三)停滞与复兴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文化事业再次迎来新的春天,此时期的艺术创作者重新开始了新的音乐探索,音乐剧在主流音乐潮流中逐渐摆脱“舶来品”的标签,以民族民间音乐为重要工具开启了文化复兴之路。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下,大量西方音乐剧涌入中国文化市场,如对《吉屋出租》的改变就取得了巨大成功。与此同时,中国音乐剧开始逐渐形成中西结合的特殊风格,以音乐剧为载体注入了民族生命力,出现了《苍原》等优秀的音乐剧作品。

三、当下音乐剧中民族民间音乐的具体分析

(一)乡土元素

音乐剧是由乐谱、歌词、剧本以及舞蹈、舞台设计等多种元素构成的,戏剧表演是其最基本的体现形式之一,音乐在完整的一场音乐剧的核心,其在舞台上的所有表演都基本要依托于歌唱才能得以表现。在当前的我国音乐剧表演中,以原创音乐剧中的乡土因素最为丰富,民族民间音乐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民族民间音乐起源于各地域各民族的不同文化土壤,原创的本土音乐剧更能将各族人民的真实生活展现出来,具有较强的民族特性与民族文化研究价值。善于利用乡土元素,是在当前音乐剧表演中有效应用民族民间音乐展开表演的客观条件之一[3]。以土家乡村音乐剧《黄四姐》为例进行探析,这部融汇了恩施地区土家族的代表性民歌、民俗生态的音乐剧,故事以土汉两族的青年爱情为主线展开,塑造了两个极具时代感的新货郎和黄四姐的人物形象。在这部音乐剧中,以民间歌曲《黄四姐》为大框架,融入了大量乡土元素,向观众们展示了一个较为立体的土家生态。剧中出现的“抬工号子”“女儿会”“撒叶儿嗬”等民族民间音乐,极高的还原了真实的民族生活氛围,提高了观众的观看体验,通过音乐向观众传送了人间至美的感人情怀,具有较强的民族特性。

(二)戏剧文学

音乐剧作为从西方传播而来的一种新型舞台表演形式,在中国文化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一定的偏差性,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其剧本创作过度依赖西方历史文化,本土化的改变不多,难以推进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其中的应用。文艺工作者在探索音乐剧的表演过程中,意识到要赋予音乐剧新的民族活力,其剧本创作要基于我国悠久的历史出发,通过采撷上下五千年历史中的文学瑰宝,结合当前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进行改编,不仅有助于民族民间音乐在其中的灵活应用,更能够极大的对传承创新历史文化做出贡献。如由中国歌剧舞剧院等传媒公司共同出品的《昭君出塞》便是改编自历史上的真实事件,还原了汉朝时期为了安抚匈奴被选作联姻对象的王昭君的一生。在这部音乐剧中创作者结合新时代的特性对故事内容进行了良性改编,讲述了王昭君从被迫出塞到成就国家大义的传奇一生,带领观众回到了气势磅礴的历史时空,对王昭君的情感形成强烈的共鸣。基于我国本土历史文化进行剧本创作的音乐剧,使观众在观看时更能有效的代入到故事情境中,对于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插入也极为有利,是音乐剧中国本土化的积极表现之一。

(三)声乐演唱

声乐演唱是音乐剧中最为重要的表演环节,剧本创作、舞美设计都是为了服务于声乐表演,烘托表演气氛而生的。在音乐剧中的民族民间音乐表演更具其独特性,对于表演的歌唱手段有着较高要求,其主要演绎形势有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原生态唱法四大种,演唱者需结合实际演绎需要变化唱法,才能完美的融入到舞台表演中,为观众带来较好的视听体验[4]。声乐表演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了观众在欣赏过程中的民族认同体验,对于音乐剧的整体质量有着关键的影响力。如在宜都民族音乐剧《清江清,长江长》的表演中,其通过“再乡土化”的手段,借鉴了歌剧咏叹调写法的唱段形式,打破了原生民族民歌结构的封闭性,达到了完美的声乐表演效果。

四、结语

在当前的我国音乐剧中民族民间音乐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其不仅加快了音乐剧本土化的进程,丰富了民众的精神生活,更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承创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给了有力的文化助力。在应用民族民间音乐在音乐剧中时,艺术创作者应当注重乡土元素的融入,基于本土文化进行戏剧创作,并通过完美的声乐表演与其他舞台配合完成音乐剧的演出,从而加强音乐剧的民族特性,促进音乐剧在中国文化市场上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音乐剧民族
论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欣赏课中的渗透与开展
“校团”协同背景下推进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MINORITY REPORT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音乐剧新闻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