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表演对声乐教学的影响刍议

2020-11-19 07:09卜利婕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表演者音乐作品肢体

■卜利婕/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声乐表演具有较强的情感、乐感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是声乐演唱和肢体语言的有机融合,以此引起表演者与观赏者情感的共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着悠久文明历史,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高当前的声乐教学质量尤为关键[1]。传统的声乐教学中缺乏对学生情感和美感的培养,而肢体语言作为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重视其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有利于发挥声乐教学在传承我国优秀文化上的价值。

一、肢体语言表演内涵与特征

肢体语言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伴随式的语言表达方式,属于非语言性语言,其通过人的一系列面部表情以及肢体动作来传达相应的情感和思想,可以说是目前人类进行沟通和交流时最具有共性的沟通工具。在特定场合,肢体语言能够表达出一个人的情感和态度,这是无法通过文字语言表达的。而声乐表演作为人类情感、思想表达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音乐与肢体语言的融合,需要从听觉和视觉两个层面上实现艺术作品情感的传递。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声乐表演是旋律与情绪的艺术。而音乐情感的表达缺少不了肢体语言,能够善用肢体语言,就是要求表演者能够迅速把握音乐旋律与其中的情感,以根据不同作品调整相应的肢体动作,通过音乐节奏与身体动作的相互配合,能够让观赏者从听觉和视觉共同体会音乐艺术的美感,同时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感[2]。因此,一位优秀的声乐表演者不能局限于唱歌技术的训练和把握,其不仅需要将作品的曲调旋律完美地呈现,更要通过自身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将作品中的情感内容完整的表达出来,向观赏者传递情感,在其与观赏者之间建立起情感沟通的桥梁,并产生情感的共鸣,否则,无论表演者的歌唱技术多么高超,也只是一具而没有灵魂和情感的空壳。可见,肢体语言表演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情境性、实践性与直观性特征,这一特征不仅决定了表演者要有良好音乐素养和演唱技巧,还应该具备较强的肢体动作表达和艺术修养。

二、肢体语言表演对于声乐教学的现实意义

音乐艺术是人类情感的抽象表达与内心情感的寄托。对于音乐专业的教师与学生而言,声乐教学是一门提高歌唱技巧的学科,其涵盖了唱歌发声原理、呼吸与共鸣实践训练等诸多内容的特殊教学形式。而肢体语言作为声乐教学中的最简便且最为有效的辅助工具,其不仅能够很好的表达出教师教学的情感,支持和强化教学目的,更能够帮助学生迅速、有效的理解老师教学的内容,是打开学生内心对于音乐情感表达的钥匙。声乐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论教学,在声乐课堂上,教师需要通过特殊的肢体语言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以及音乐作品的情感信息,因此,其不仅要求声乐老师的言传,更要求老师的非语言表达——“身教”。此外,声乐教学的内容是抽象的、复杂的,如在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共鸣腔体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掌握气息的运动、找到共鸣腔的位置是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其进行具象化的转换,即通过肢体语言来传递想要表达的信息,这样才能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于声乐理论的理解和感悟。

肢体语言表演对于声乐教学而言是传递知识的重要载体,甚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就目前声乐教学来说,部分教师缺乏对肢体语言表演的正确认知,在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对声乐教学内容和教学语言的形象化处理和转换,或是太注重学生对于声乐理论的教授,照本宣科,让学生们摸不着头脑,更不要说如何去帮助学生克服声乐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了,抑或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对于肢体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方法不尽合理,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误解、误读,更影响学生对于音乐艺术情感表达,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声乐综合能力与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应当合理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表演,使教学内容变得通俗易懂,同时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声乐实践指导,重视对学生们演唱的实际训练和对艺术作品情感的挖掘,促使学生在掌握音乐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作品情感与人物形象,提高声乐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三、肢体语言表演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与影响

(一)有利于发声技巧的训练,实现音乐教学的声情并茂

在声乐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过程中,发声练习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在实际发声练习中,由于学生们内心的紧张,身体过于僵硬或没有运用正确的肢体语言,致使其难以调整气息,导致声调跑偏或是声带太紧高音唱不出来,不可避免地影响发声练习的效果。因此,要想学生们掌握好发声技巧,需要重视其肢体动作的协调[3],在发声练习前首要对其进行肢体语言的训练和纠正,让其在发声练习中运用好发声器官,如确保站姿、口型的准确性,适当的放松肌肉,打开歌喉。与此同时,由于声乐教学的抽象性特点,尤其对于一些概念性乐理知识,学生难以把握和正确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一些肢体语言,或自寻探索一些肢体动作,帮助和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发声训练,有效解决发声练习中学生气息不稳、声音缥缈不定等问题,也更好地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声情并茂,进而增强学生的发声技巧,提高演唱水平。

(二)帮助理解艺术作品的情感表达,活跃音乐教学的气氛

在声乐表演中,肢体语言是传递情感的重要载体,表演者的面部表情、神情细微的变化以及肢体动作的调整都会对整个音乐作品的表达产生影响[4]。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声乐演唱过程中所有的肢体语言是音乐作品情感的真实表达。在潮流音乐盛行的当代,声乐教学过程中的模仿痕迹日益突显,尤其在进行声乐演唱练习过程中,部分学生无法把握作品的感情,甚至往往面无表情。因此,需要以传统的优秀作品为主,多开展舞台剧、歌剧等音乐教学活动,加强声乐教学中肢体语言的表达和练习,让学生们正确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思想及情感。与此同时,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切忌心急要求学生迅速领悟作品情感,而应采取耐心和鼓励的态度,积极地引导学生细致推敲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仔细分析每一句歌词内涵与思想,通过加入肢体语言表演,不仅能够很好的活跃课堂氛围,消除学生们的紧张情绪,促使其发声更加流畅动人,更能够增强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情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使其真正领悟到音乐艺术的美感与情感。

(三)辅助音乐教学的语言表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我国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方式都较为固化和死板,即教师只负责照本宣科,学生则通过记忆、模仿被动地接受枯燥的乐理知识,长以此往,导致声乐课堂枯燥无味,尤其在进行声乐实操的过程中,部分学生拘谨害羞,跟不上老师的授课思路,甚至造成学生对于声乐课堂的抵触和排斥心理。肢体语言作为情感表达的外在表现,能够很好弥补传统声乐教学的不足,调动学生们对声乐学习的兴趣[5],如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用肢体语言亲自演绎音乐作品,不仅能够极大地增加声乐教学的感染力,更能够激发学生对于音乐作品情感的思考和表达,进而提升声乐教学的质量。

四、结语

肢体语言表演不仅在音乐表演中具有独特的魅力,更是促进声乐教学中老师与学生互动、沟通的有效方式。肢体语言的运用与否,直接影响着声乐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因此,要提升声乐教学质量和效果,应加强教学中肢体语言的应用,增强学生肢体语言的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表演者音乐作品肢体
音乐作品赏析模式研究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
音乐作品
钢琴表演艺术中审美素养能力提升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手称扑克
面试六禁忌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