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产业理念的水族马尾绣工艺设计研究

2020-11-19 02:29
天工 2020年3期
关键词:水族马尾数字化

文 冯 耘

一、作为旅游商品的贵州马尾绣发展现状

(一)作为旅游商品的马尾绣价值定位

马尾绣于2006年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保护和利用好“非遗”也成为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2008年,三都县成立马尾绣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马尾绣民间艺人培训五年发展规划》,明确了“进一步保护、开发和弘扬水族马尾绣工艺,全面提高马尾绣制作水平和营销能力,培养造就一批优秀的马尾绣制作民间艺人”的指导思想,表现了当地政府对本地传统手工技艺的重视。①潘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水族马尾绣[Z].贵阳:内部培训讲义,2010.水族的祖先曾把马尾绣视为是农闲之余的一种情感寄托和娱乐活动,更是水族妇女祈福纳吉、追求天地感应、顺应自然、安身立命的人生态度和思维意识的典型体现。②石国义.对水族传统文化心理内在机制的思辨[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经历十余载,马尾绣的功能和属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改变,其价值不单是承载着水族文化的精神使命和族群记忆的物件,经过设计和定制的多类马尾绣礼品频繁出现于各种对外交往和大型活动,马尾绣结合文创创意,在产品设计和艺术赋予方面得以润色丰富。

伴随全球旅游业的发展,作为“多彩贵州”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文化成为近年来贵州旅游发展最具价值的竞争核心,旅游者对于旅游活动的整体要求也由较为传统单一的自然山水转变为探寻少数民族文化奥秘,而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则成为旅游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价值代表。一方面马尾绣作为旅游商品需要满足旅游者多重购物需求,包括其实用性、审美标准以及自身所具备的历史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则主要体现在对旅游地形象的塑造、传播和引申。在文化属性层面,由于前期对于马尾绣的文化研究与梳理缺乏文化发展的长远思考,没有确立原生本体的系统结构与规范,而是简单地引入主流或者欧美学者的“先进”理论与观念,最终导致研究的粗泛,保护与开发反成破坏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不可否认的是,马尾绣身份的转变并不应单纯考虑其市场价值,简单地将水族马尾绣商品化和产业化,以及将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引入制作流程的举措,在很大程度上就存在以主流文化为尚,削弱马尾绣的文化载体属性的意味。

(二)作为旅游商品的马尾绣制作现状

贵州水族马尾绣发源于少数民族地区,属于“民间美术”的范畴,在非遗名录中就其需要保护的内容方面应归属在“传统手工技艺”类。水族马尾绣作为现代旅游商品开发,其特点主要体现在较强的艺术性、复杂且生动的工艺性、生活实用性,以及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事实上,与其他手工技艺一样,马尾绣的发展也呈现了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所带来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文化功能的弱化而逐渐转向单纯艺术审美功能,另一方面现代工艺技术和新兴材料的使用,传统技艺制作面临转型的困境。同时,具有传统文化认同体系的手工艺人日益减少,培养的接班人素养不足。

马尾绣绣片

现今,主流文化背景下生活方式和观念的转变,水族马尾绣的制作也在动态发展中不断选择。一部分产品面临无人问津而消亡的风险,另一部分则在变化发展中不断改变,兼容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功能,如可以搭配穿着的绣花鞋,加装镜框的绣片以及大型壁挂等纯装饰类商品。由于水族地区至今还保持着送背带的习俗,背带则受到较少的影响,这一形制的作品得到了较好的继承。近几年,随着少数民族服饰精细化发展,马尾绣装饰不再局限于衣衫大身,细致到领襟、袖口、裤腿等部位都有所装饰。每逢节庆和大型活动现场以穿戴自己绣制的马尾绣盛装为荣。同时,定制类业务逐渐开展起来,如企业产品商标设计及制作等。由此可见,马尾绣已经进入了更为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工作室及传承人方面,水族马尾绣旅游商品工作室在三都境内有数十家,而每间绣娘人数达到数十人,很大程度上为贵州水族旅游商品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目前仅有的三位马尾绣省级传承人中,韦桃花和宋水仙都来自三洞乡,另一位就是来自板告村的州级马尾绣传承人潘水爱。这三位领军人物先后成立了马尾绣公司,带动了更多水族妇女加入马尾绣的生产行列。同时,具备马尾绣技艺并愿意长期从事马尾绣工作的人越来越少,年龄也主要集中在45到65岁之间。65岁以上的绣娘有高超的技术和经验,但身体及精神状态等方面的因素致使在劳动效率上略显不足,限制了马尾绣产品数量的积累。在三洞乡约两万水族人口中,只有板告村一百多位女性会制作马尾绣,其中有板告村的媳妇石三妹、杨莹、韦海花、杨银菊、潘永兰等,生在板告村的姑娘韦琳、韦银秀、韦秀伞、潘金花等。马尾绣现阶段的传承人虽在刺绣人数上较为乐观,但由于其思想受到现代市场文化的冲击,导致其在知识文化结构上发生了很大改变,她们对传统绣品上的纹样内涵一知半解,对纹样中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象征意义都一无所知。③张娟,张晓松.贵州民族手工艺旅游商品品牌建设与产业化发展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9(01):1-5.

(三)作为旅游商品的马尾绣销售现状

马尾绣制品的品种类别多样,现阶段马尾绣服装商品在贵州纪念品中的销售占比逐年上升。在三都县的三家马尾绣手工艺旅游商品的店铺的市场调查结果显示,游客进店完成购买马尾绣商品以服装、饰品为主,带有孩子的家庭则会为孩子购置马尾绣银帽,其余例如背带、鞋子、女士提包等购买力显得较弱。这缘于城市中使用背带的家庭比例较低,鞋子无法真正在平时生活中穿着,马尾绣女士提包颜色较深,特色有余精细不足,且款式缺乏时尚性;马尾绣背带制作工序周期较长且近年来价格涨幅较大,游客购买基本用于收藏,而非看中其实用价值。因此,从符合大众审美需求兼顾实用性的层面来看,服饰、帽子和饰品是众多马尾绣旅游商品中最受游客青睐的。在对当地市场的走访调查中了解到,除了衣服、鞋子、围腰等常见的商品之外,还有一些近两年逐渐制作出的时尚包包、小摆件装饰品、鼠标垫、茶几桌布以及依照十字绣的思路制作的马尾绣等,在过年时还会有以马尾绣为装饰的红包袋子和纪念袋。虽然样式新鲜,但由于手工成本太高而导致价格过高,而普通的马尾绣款式和颜色也不是非常符合年轻人的审美需求,所以一般销量不会过高。而在集市期间销量会比平时多一些,相对大件的如马鞍摆件的坐垫和茶几桌布等,销量保持在每天2~3件,而小件如衣服的配饰、汽车挂饰和随身挂饰等销量保持在10件左右。就某一店铺一年的销量来说,大件商品每年能卖到300~400件,由此可以看出,马尾绣与现代材料结合制作的产品,在市场销售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二、基于文化产业理念的马尾绣发展面向

(一)面向当代与世界的文化和艺术发展观念

文化自信和价值认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之源,而文化的价值认同又是文化自信的根源,文化自信则是文化价值创新的保障。④刘同舫.大家手笔:在增进文化认同中坚定文化自信[N]. 北京:人民日报,2018-4-25.另外,在文化实现跨民族、跨界域传播与交流的过程中,文化认同则是文化间接受合作、融合与抵制、危机与冲突事件发生的前提与基础。我国本就是一个多民族一体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然而,随着现代教育、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人们对于现代文化和经济生活方式的价值认同,正在逐渐消减各个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对于民族原生文化的认同日益减弱,使得这些民族的文化保存和发展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马尾绣是水族生活、仪礼活动中的文化载体,甚至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符号标志。那么,马尾绣工艺传承与保护的核心就在于水族民众自身对于马尾绣工艺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认同,要点就在于让这种价值认同超越实用形态与物质载体。马尾绣作为民众手工自制日用衣物的装饰,其纹样往往是一种民俗文化意图的表达,这种表达一旦超出了民族和地域就会失去可识别性,转变为一种去文化语义的纯粹的装饰图案。此时营销者往往以民族、乡土、民俗定位推广,而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这无疑等于对民族文化的自我放逐和边缘化。要实现跨民族、跨界域的文化交流必须要寻求可共同识别的媒介,例如神话和文学艺术中的主题与类型,电影“魔童哪吒”就是将“哪吒闹海”原本的反抗强权、除暴安良寓意转变为“通过救赎与拯救而反抗宿命”——这一具有世界性的“价值理论”,从而实现了中国文化主题动画电影的跨越性突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开发方面,浙江竹编工艺、黔东南的侗族传统土布染织走出国界,都是成功地发现或者创造了跨越文化和界域的价值认同点,从而使非遗技艺重新焕发了生机。

(二)面向学术研究与文化产业的信息数据建设

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民众目睹了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见证了社会结构、生产模式和经济形态的重大转变,这种改变在本质上是由科学技术推动的社会转型,是基于信息生产和交互方式的变革,通过网络和数据创造了一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分散式共享、合作和传播的全球化、网络化世界。⑤(美)安妮·伯迪克等著.数字人文:改变知识创新与分享的游戏规划[M].马林青,韩若画,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当前,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已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但是人文社科、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历史文化的数字化发展则乱象横生,进展缓慢。“因为,在数据产业链中,前期的数据生产、搜集与整理需要大量的财力人力投入,工作量大,时间周期长,却极少有或者根本没有效益的产出。所以不仅贵州省内,即便是放眼全国也是做数据服务、可视化的机构扎堆,花大力气于数据生产的公司、商业和科研机构则屈指可数。”⑥王平.走向数字时代:社会与文化的数字化新生[J].第十届贵州省委决策咨询博士高端论坛论文集[C].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9.另外,大多数人文艺术和“非遗”学者对“电子化”与“数字化”存在误解,认为“数字化”早已经在人文社科和“非遗”领域广泛展开了。事实上,分析近十年来国家和省级非遗数字化项目及其成果就可发现,超过95%的“语料库”“数据库”“数字化”项目都只属于“电子化”层面,根本就没有对文献、材料进行标注、分类、索引等数据化加工处理,——这样“语料库”既无法成为数据库的基础,也无法进行数据的分析与运算,更不可能运用于数字化的生产与创新。

因此,2019年8月,中宣部、科技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明确将“文化资源分类与标识、数字化采集与管理”作为未来五年的发展任务和目标。就马尾绣的数字化而言,虽然已经有大学研究机构、地方政府部门和私人收藏家建立图像和工艺的数据档案,但是其图像纹样的信息标引、历史文献的数字化转制、数据编目和知识图谱的创建都没有展开,所以,在当前的数字世界中,也就没有马尾绣的形态存在。《数字人文:改变知识创新与分享的游戏规划》一书中“活态数据档案”和“数据库式纪录片”方案不仅仅适用于马尾绣,也适用于其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这种纪录片由实际或虚拟的数据库中的一系列‘轨道’(类似音乐的‘音轨’)组成,素材可以来自范围很广的媒体类型。除了影像和视频外,还可以使用音频、静态图像、文本、动画、文档(或其数字化版本)甚至是来自万维网的实时或动态数据。”⑦(美)安妮·伯迪克等著.数字人文:改变知识创新与分享的游戏规划[M].马林青,韩若画,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马尾绣数据形态就可以轻松地进入游戏设计、电影造型、数字化图形和媒体设计、信息科学、人机交互领域,从而实现网络和数字世界中文化的生存、传播与发展。

(三)面向媒介传播的马尾绣文化意象建构

从“文化产业”理论角度界定,马尾绣的保护与开发就是通过文化认同和传播媒介,将技术运用于文化生产,塑造文化产品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或实现文化的扩散与传播。前文已经指出,实现跨民族、跨界域的文化交流就必须要寻求可共同识别的媒介,神化母题、文学和视觉艺术的主题是最为直接的媒介与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比较文学、主题学、观念史、语义学、图标学和符号学等学科的理论,都可以视为“主题”研究的不同理论形态。——“主题”就是文化中的一种“基本模式”“原型”或“结构状态”,其基本模式具有稳定性而表现形式却在不断变化。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文化形态之间,普遍存在许多神话母题和文学艺术的类似“主题”。必须要注意的是,尽管这些“主题”十分相似,但是由于价值关怀和文化传统、民族风俗的根本性不同,使得这些“主题”在表现形式、关键节点与细节上会有所不同或者截然相反,因此,要实现“主题”的跨文化传播,探寻消融价值关怀的蔽障,修改或创造超越文化的“原始意象”,就是文化产业超越性发展的核心。

当前对于马尾绣工艺的保护与开发简单地引入主流或者欧美学者的“先进”理论与观念,从根本上说就是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所导致。人们对于历史的穿越易知其荒诞,但是对于文化空间的混搭却往往难察究竟。那些19世纪欧美人类学家在非洲、拉美考察发现的理论,是否适用于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现代知识与艺术属类科目标准是否能直接运用于古老的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显然答案是否定的。研究者必须深入田野考察,自主总结与归纳,演绎出民族文化特有的知识系统、符号系统,进而通过比较分析构建与国际标准、世界主流文化对话的枢纽与通道,只有完成了这些基础性的整理与建构工作,马尾绣才能够成为向其他民族、其他文化讲述水族故事和传播水族文化的载体和媒介。也只有在数字化和符号化的基础上,设计才能具有实践的价值与意义,才能运用于文化生产和定义知识并赋予其形态。未来,文化产业中的非物质文化保护与发展,如果不追求国际化的设计高标准,势必无法造成公众影响或达成文化交流的目标,将少数民族或专业化的知识和问题转换为超越文化、超越民族且更容易被广泛的受众与用户群体所理解,这就是文化产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三、结语

现今,社会文化艺术处于大繁荣大发展的时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力宣传、传承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2006年,水族马尾绣被正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少数民族艺术,它呈现出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造诣。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舆论给予的关注和本地原住民的共同努力下,马尾绣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互联网以及数字化建设在非遗领域的支持,马尾绣在制作材料、手法和种类创作上都有了质的进步,这对马尾绣的保护和传承都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在贵州水族地区的田野调查,通过结合水族历史、文化艺术方面的价值探寻,在马尾绣的工艺制作流程以及保护、传承和创新方面获得了一些可贵的信息和资料。值得强调的是,在不断创新马尾绣技法及产品设计开发的同时,我们如何尊重传统文化元素建立马尾绣文化自信与认同,实现马尾绣数字化采集管理与标注,同时充分考虑马尾绣作为旅游商品的市场化需求,实现市场经济利益与传统民族手工艺良性发展的双赢模式,顺应时代变化的要求,在创新中展现传统,在传统中与时俱进。

猜你喜欢
水族马尾数字化
水族敬酒歌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打造活力满满的马尾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上帝的水族馆
扎马尾
可爱“丸”法
水族经典及其思想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