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职院校公益性旅游扶贫个案研究

2020-11-19 04:25张志敏李宗明雷选标
旅游纵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贫困家庭对口贫困户

张志敏 李宗明 雷选标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规划课题“旅游高职服务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与政策优化研究”(2018-GX-435);2016年重庆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产业融合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径研究”(2016ZDWT04)阶段性研究成果。

引言

贫困(poverty)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R Scheyvens,2007)。反贫困一直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农村扶贫的核心是产业扶贫(汪三贵,2016)。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截至2014年底,全市有贫困村2540个,户籍人口贫困发生率为4.8%。但贫困区域主要集中在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由于主体功能区的基础性约束,渝东北片区、渝东南片区分属秦巴山区和武陵山区,产业发展只能选择以旅游为主的绿色增长道路。实践证明,旅游的乘数效应明显,对贫困农户的生计策略及生计产出具有较强的影响力。2001年,国家首次提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以后,乡村旅游扶贫政策体系日趋成熟,为乡村旅游扶贫提供了顶层设计。2014年《关于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发改社会[2014]2344号)和2016年《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的发布,强力推进了公益性旅游扶贫的开展。

一、旅游扶贫的文献综述

(一)相关研究

国外关于旅游扶贫的研究起步较早,英国国际发展局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Pro poor Tourism(PPT),即有利于贫困人口脱贫的旅游,旅游扶贫成为扶贫问题的研究热点之一。学者Touche和Deloitte(1999)对旅游产业消除贫困进行深入研究,Etienne和Tony(2002)對旅游业在扶贫中的作用进行详细分析。

我国关于旅游扶贫的研究随着脱贫攻坚战略纵深推进不断丰富,在理论层面,主要在于概念界定和机制探索,学者吴忠军(1996)、高舜礼(2016)、郭清霞(2003)等对旅游扶贫进行了不同定义,王昆欣(2019)、石媚山(2019)、陈雁(2019)等对旅游扶贫机制进行了探讨;在实践层面,主要围绕特定地区因地制宜构建旅游扶贫模式,如胡锡茹(2003)提出边境旅游扶贫模式、民族文化旅游扶贫模式、生态旅游扶贫模式等,李会琴(2019)提出旅游名村建设、库区旅游开发、名人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生态农业旅游、农家乐接待、景区带动模式等;在微观层面,主要针对高校结对帮扶的个例研究,袁翠松、吴梦颀(2019),陈佳(2018),刘小露(2018)等对不同高校对口帮扶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客观总结。

(二)国内地方高校公益性扶贫的经验

通过文献梳理,陈佳(2018)总结出扶志先行、构建多方合作机制和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等,刘小露(2018)建议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开展参与式扶贫、定点扶贫保障精准到户等,袁翠松、吴梦颀(2019)提出精神扶贫、建立长效机制和保障体系等,以上学者针对不同高校结对帮扶的实际进行了有益探索,为旅游高职对口帮扶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二、地方高职院校公益性旅游扶贫的实践

(一)贫困村基本情况及问题

旅游高职结对帮扶对象木良村位于重庆市黔江区沙坝镇的西部,距乡政府所在地约10千米,距县城约30千米,幅员面积为13.5平方千米,辖4个村民小组。2018年,有农户526户1664人,其中有93户为贫困户,贫困人数为382人;全村年实际总收入为530万元,主要来源包括务工、种植或养殖等;村民每年人均纯收入约为0.33万元。笔者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发现制约结对帮扶对象木良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如下。

1.自然条件相对恶劣

对口帮扶村属于典型的山区喀斯特地貌,村内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平均海拔高度在600~800米,村内山堡和林地相连,耕作条件非常差。同时,对口帮扶村基础设施条件较为落后,对口帮扶前,只有骨干村道10千米,入社主道路8千米,通行条件较差,有的村道甚至不能实现基本通行条件。

2.村里产业相对单一

对口帮扶村的主导产业为种植业,以种植蚕桑植物为主,桑树种植面积约20万平方米,占本村耕地面积的19.5%;特色产业包括脆红李和车厘子等,种植面积约66.67公顷,约占整个耕地面积的2/3。对口帮扶村产业以蚕桑、脆红李和车厘子为主,因为交通不便捷,种养植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加之销售环节以成熟水果销售为主,缺乏深加工和衍生产品,村民所获利润较为薄弱。

3.村民受教育程度相对偏低

对口帮扶村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数有670人,占比为40.3%;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有757人,占比为45.5%;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数有154人,占比为9.3%;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仅有83人,只占总人数的5%。由此可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占总人数的八成以上,绝大部分村民文化程度偏低。

4.村民掌握技艺较少

根据实地走访调查,对口帮扶村共有手艺人230余人,占比为13.8%,其都为一般手艺人,没有大师级手艺人,由此可见,高水平高技术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上一代手艺人没有把所掌握的手艺进行很好传承。村民外出务工集中在建筑行业,工种单一,从事工作以体力劳动为主,收入相对偏低。手艺人带徒弟主要采用口传的方式,缺乏固定的传帮带模式,后辈的技术能力偏弱。

5.贫困家庭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对口帮扶村所在的乡镇只有一个规模以上企业,对贫困人口的就业吸纳不够。同时贫困家庭外出(含跨区县、跨省市)务工人数家庭占比偏低,家庭第一产业以农业居多,守着“一亩三分地”,主要从事种植类产业,产业单一加上附加值偏低,导致家庭年收入普遍不高。少数贫困家庭存在畏难情绪,思想相对保守,缺少开拓创新精神,担心异地搬迁后难以适应新环境,运用新技术投入生产生活担心亏本,出门务工感觉自由受到约束,满足于当前现状,缺少开拓创新精神,受限于思想认识和技术能力,一直过着抱穷守旧的生活。

(二)对口帮扶的实践与举措

1.以建章立制为基础

旅游高职院校先后成立以主要领导挂帅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抽调院级领导担任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兼村支部第一书记,选派部分中层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长期驻扎对口帮扶村,负责具体帮扶措施的落实落地。其先后制定《对口帮扶工作方案》《帮扶工作计划及主要责任划分》《结对帮扶脱贫的通知》等内部文件。相关单位通过制定一揽子帮扶制度,让整个对口帮扶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有序开展对口扶贫夯实了基础。

2.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

驻村工作队对安排到对口帮扶村的各个基础设施项目,及时对接县级相关部门,报批实施方案,协调处理村中各类矛盾,监督建设进度和质量,推进项目顺利实施。一是落实水利项目。整村人饮工程已设计完毕并进行公开招投标,各项具体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二是开展交通项目。已完成改扩建村道8条13.5千米,新修村道3条3.2千米。按照年度规划,即将动工硬化1条村道5千米。三是完成危旧房改造项目。改造一般户24户,改造贫困户、低保户、C级危房4户,兜底搬迁1户。四是大力实施乡村旅游项目。对口帮扶村乡村旅游示范点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基本建成,已开始接待游客。五是开展农网改造项目,如卫生室、环境整治、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上级主管部门下达任务后全都建成投入使用。通过旅游高职对口帮扶,全村共计整合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7万元(其中村道建设97万元,便民服务中心建设10万元)。

3.以智力扶贫为依托

宏观层面,要发挥高职旅游专业高素质人才优势,组建多个专业规划团队,为帮扶对象量身定制乡村旅游规划,使整个村的发展不再盲目,产业定位也更加明晰。中观层面,旅游高职要充分利用人力和资源优势,结合对口帮扶对象实际,深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因地制宜开设了丰富多样的培训“菜单”,如就业创业培训、电子商务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果树栽培技术培训、黑鸡养殖培训等涉农扶贫培训。微观层面,要着力转化干部群众滞后的发展观念。要每月高标准召开村级组织生活会和党员大会,全村党员干部进行大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与群众经常座谈、拉家常,强化科学技术的引导,让干部群众思想发生转变,持续发掘脱贫的内生动力。

4.以科技扶贫为支撑

要借助高职院校科研平台,借力科研项目,加大对帮扶对象的科技扶贫力度。高职通过成功申报立项与扶贫对象相关的项目,依托科研团队,可开展项目对口帮扶。要鼓励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留守人员自主创业,通过创新创业系统培训,在对口帮扶村培育一批民族特色工艺品生产企业,不断引导村里的民族技艺传承人与高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深度合作,将民族文化与现代技术手段充分融合,把无形的手艺变成有形的财富,不仅让农民增收,也让民族传统技艺在更广范围内传承和推广。

5.以产业扶贫为主导

要深入实地走访调研,坚持“一村一品,错位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布局产业。一是利用林下资源大力发展养殖业,为帮扶村贫困户免费发放五黑鸡苗,开展养殖技术培训,邀请专家一对一定期实地指导农户养殖。二是扶持帮扶村发展休闲垂钓养殖项目,协助规划、勘查、选址和修建等。目前,休闲垂钓产业已初具雏形。三是指导发展传统种植业,以万寿菊和蔬菜基地挖潜扩能,指导推广家庭农场、园艺休闲等旅游项目。在农产品销售环节,学校食堂定期深入帮扶村,上门采购土豆、南瓜和红薯等农副产品,为贫苦户解决农特产品销售难题。

6.以提高帮扶质量为核心

要每年对帮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考核,确保各项对口帮扶措施取得实效。要通过旅游高职精准施策和不懈努力,实现帮扶贫困户如期脱贫、稳定脱贫。截至2019年底,村里的贫困户只剩9户2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56%,已顺利通过了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的第三方评估,所在的贫困县也顺利脱贫摘帽。

三、对口帮扶的启示和思考

(一)构建一个公益性旅游扶贫机制和模式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为民情怀和执政信念。旅游高职在对口帮扶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贫困户的主体地位,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构建扶贫项目监督考核和对口帮扶成效评估等机制,实践加强规划引领、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乡村旅游、协调多方参与的主要扶贫模式,探索出一条适合旅游类高职院校结对帮扶的特色路径。

(二)输血与造血:充分激发内生动力

“激发内生动力是扶贫脱贫的根本目标。”旅游高职的对口帮扶政策和措施一直在持续,但是只能作为推动贫困户发展的外部力量,只有贫困户改变自身思想意识、提高自身技能,才能從根本上解决脱贫致富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少数贫困户家庭存在一定的依赖思想、畏难情绪和相互攀比等现象,需要因地制宜和对症下药,采取“一户一策”“一户多策”的对口帮扶策略,通过宣传国家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树立先进典型人物、提升劳动技能、加大项目投入力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入手,从贫困户自身和根源上解决脱贫增收问题。

(三)扶贫与扶智:减少贫困代际传递

“扶贫必扶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口帮扶村因学治贫的家庭约占1/3,表现为子女年龄相近,同时入学导致家庭经济承受较大压力;另外,家庭主要劳动力接受教育程度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数占比为85.8%,同时极少参加技能培训,掌握相关技术偏少。“教育具有普遍的促进人的发展的能力。而职业教育针对贫困者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赋予其就业技能或生产能力,进而提升其参与经济社会的能力,通过就业或创业实现脱贫致富,是构建扶贫长效机制的客观需要。”(瞿连贵,2018)在对口扶贫过程中,对成年人要加大技能培训力度,让青少年学生接受更好更多的教育。具体操作层面,要针对帮扶对象,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增加养殖和种植类培训,针对贫困家庭主要产业开展培训,在养殖、种植中引入新技术,减少成本,提高效益,让贫困家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还可以开展厨师、护理、手工艺品加工与制作类培训,让贫困家庭剩余劳动力掌握一门就业技能,通过培训实现就业,让“富口袋”成为“富脑袋”。同时,高度重视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与培养,夯实贫困村所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口帮扶教育投入,抽调公共课程教师支教,努力让贫困家庭孩子接受良好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四)后脱贫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

“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政策。”对口帮扶所在村和贫困户也实现整体脱贫摘帽,对口帮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在贫困户可持续发展方面还任重道远。“农户返贫影响着脱贫攻坚的成果,探析农户返贫的风险及原因对防止返贫、实现脱贫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张诗瑶,2020)后脱贫时代,结对帮扶院校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家庭发展动能。要跟进评估扶贫项目开展的效果,及时调整项目内容,促进乡村旅游规划项目落实落地,助推乡村旅游发展;持续开展系统培训,在生产生活中加大科技投入;充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积极推动土地流转;保护绿色生态环境,争取开展更多绿色优质产业项目;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与评估,完善脱贫政策,调整脱贫举措,防止返贫,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贫困家庭对口贫困户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对口帮扶这一年
基本医疗保险缓解农村贫困家庭医疗负担的效果
——基于宁夏西吉某乡镇174户农户的调查结果
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建
上蔡县多举措助推计生贫困家庭致富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对口支援的6篇“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