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城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策略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仙林区为例

2020-11-21 21:17徐晓虹
运动精品 2020年4期
关键词:林区养老院身体素质

徐晓虹

健康中国背景下城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策略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仙林区为例

徐晓虹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9)

文章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以南京仙林区老年人群为调查对象,对城市正常家庭老人、养老院老人、孤寡老人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分析这三种老年人群的体育锻炼状况及生活质量,研究体育健身对南京仙林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南京仙林区老年人对于运动健身的意识仍有待加强,不同环境下的老人对健身的意识也不一样;老年人参加太极拳练习后睡眠状态有所改善;参加运动的老人每周练习、健身次数较多,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后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善。建议给不同环境的老年人创造参加体育健身的机会、提倡睡眠不好的老年人进行运动、鼓励身体条件不好的老年人进行运动健身。

健康中国;城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

一个区域老年人口比重达到7%左右,那么该区域的人口结构基本属于老年型。近十年来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人口结构已经接近7%这个比例,所以我国城市社区基本进入老年社会。如何应对老龄化趋势下实现社会正常运转,克服其负面影响,对于各界研究者们来说都是非常有研究意义的课题。为此,党和政府也专门展开了工作,特别在法规内容上做出了针对性地调整改进,并指出要让老年群体有可以借鉴的平台,有可以发挥价值的平台,有能够维持较好生活水平能力的平台,有得以学习发展的机会、有新的乐趣和积极体验的平台。面对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我国更应该对老年群体的体育健身情况进行宏观把握,在了解实情的基础上给出针对方案,并提倡老年人通过体育健身来改善他们的身体状况,从而减轻老龄化危害,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1 研究目的、意义、对象、方法

1.1 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南京仙林区老年人生活状况和体育健身的情况,调查研究老年人在运动健身干预后发生的改变以及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指导建议。

1.2 研究的意义

我们要让老年人认识到体育健身的益处,让其家庭成员关注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体育健身的关系,让老年人了解可以通过运动健身促进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整合社会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帮助,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老年人安度晚年。

1.3 研究对象

南京仙林区65-75岁老龄人群。

1.4 研究内容

1.4.1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老年人口的增多,给国家财政与家庭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对于社会方面的资源再分配、医疗、家庭生活方式等需要做出新的调整;发挥政府职能,根据老年化发展规律及时调整工作策略。

1.4.2人口老龄化心理影响。如何调动社会群体来促进老年人进行体育健身,加强老年人体育健身锻炼,避免老年心理问题从而健康生活。

1.4.3运动健身项目设置。对于老年群体来说,拥有健康的体魄确实能够为社会带来更多益处,所以全民健身势在必行。我们要让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成为体系化的建设工程,不应该只局限于体育框架内的老年运动,更应该针对老年人群的特点来开展活动。

1.5 研究方法

1.5.1文献资料法:笔者通过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并对当下老年人体育健身方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其存在的原因以及出现的问题,从而总结找出解决措施。

1.5.2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通过编制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问卷,对南京仙林区养老院老人、孤寡老人、正常家庭老年人进行随机选取,采用实地发放的方式发放与回收问卷,并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

1.5.3比较分析法:笔者通过对问卷调查中的三类老人即南京仙林区养老院老人、孤寡老人、正常家庭老年人体育锻炼状态与身体健康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到目前南京仙林区老年人体育健身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建议。

1.5.4数理统计法:笔者通过分析调查问卷的情况,对老年人体育健身调查报告进行数据分析,其得到的计值可作为其他评价方法的基础资料。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南京仙林区老年人健身状况调查

运动健身的态度。正常家庭老人、养老院老人和孤寡老人分别占到56%、43%、65%。数据显示正常家庭老人更加喜欢体育健身,更乐意健身。孤寡老人不喜欢体育健身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人陪伴,长期处于一个封闭孤独的环境,缺乏与人的交流,而导致不愿意健身,他们的内心孤僻,不愿意与人接触。

运动健身后的睡眠质量。笔者调查发现大多数老人在进行过体育健身后睡眠质量明显有所改善,正常家庭老人睡眠质量提升效果很好,达到了31%,养老院和孤寡老人也分别达到了32%和27%,而睡眠质量提升效果良好的老人也表示体育健身后自己的精力更加充沛,人也有活力多了。

身体素质的改善。三种老年人群在身体素质方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孤寡老人身体素质改善效果尤为显著,而参加调查的大部分老年人表示参加运动健身可以强身健体。

老年人群心理状态。三个老年人群参与运动健身前心理焦虑的比例为11%、20%、27%,参与运动健身后的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心理状态欠佳的比例都降低了50%,而且心理状态良好的人数也大幅上涨。其中孤寡老人心理状态最差,他们的心理状态不好的人数最多,且良好的人数最少,因为他们很少与别人交流,缺少子女的照顾,所以心理状态或多或少出现了问题。正常家庭老人心理状态最好,因为有亲情等情感因素,这是外界因素达不到的效果,对老年人的健康有着很大的作用。

2.2 南京仙林区老年人运动健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老年人对于运动健身的意识不够强,很大一部分老年人退休前由于工作繁忙、家庭生活压力大,根本没时间参与健身,个人也没有意识到运动健身的作用;一些有睡眠问题的老人因为缺少保健知识,不知道可以用运动健身的方法来改善睡眠;孤寡老人因为自身因素参加运动健身人数较少;老年人参加运动健身还会受到经济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南京仙林区老年人对于运动健身的意识仍有待加强,不同环境下的老人对健身的意识也不一样;老年人参加太极拳练习后睡眠状态有所改善;参加运动的老人每周练习、健身次数较多,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后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善。

3.2 建议

3.2.1给不同环境的老年人创造参加体育健身的机会

我们要让正常家庭老人的家庭成员认识到体育健身的作用,鼓励老人参加体育运动;组织志愿者到养老院和老人们做健身游戏,在养老院宣传体育健身的重要性。政府应对孤寡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并提供孤寡老人进行体育健身的平台,营造好的氛围。

3.2.2提倡睡眠不好的老年人进行运动

在电视等平台上宣传运动是一种有效地非药物治疗失眠的手段。失眠老人通过简单运动健身让睡眠得到改善,老人对周围有睡眠质量问题老人进行宣传,加深相关认知。

3.2.3鼓励身体条件不好的老年人进行运动健身

地方政府应在医院、社区、药房内张贴运动改善身体素质的海报,发动和组织老年人投入到建身锻炼中,并发放体育健身的器械给老年人健身。社区护士应在老年人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身体不好的老年人进行身体运动健身。

3.2.4让心理状态不好的老年人进行体育健身

社区工作者与老年人的家庭成员进行多方面联系,让家属密切配合,安慰开导老年人,帮助老年人培养对运动健身的兴趣。养老院工作人员应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测试,对心理状态不好的老年人重点介绍健身对心理状态的提升作用,并安排相关人员带领老年人健身。地方政府派相关工作人员定期对孤寡老人进行心理疏导,鼓励他们进行健身,并推荐合适的锻炼场所和交流平台。

[1]何尔清.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实现健康老龄化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2012(8).

[2]周利,刘伦.绵阳市社区老年健身体育活动的社会学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4).

[3]李瑛.太原市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风险研究[D].山西大学,2013(7).

[4]李捷.老龄化社会进程中我国老年体育社会工作应对策略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

[5]王庆石,包晓辉.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分析及国际比较[J].人口经济,2012(6).

On th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Life Quality of the Elderly in Urban Communities in the Context of Healthy China --A Case Study on Xianlin District of Nanjing

XU Xiaohong

(Zhongsh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Nanjing 210049, Jiangsu, China)

徐晓虹(1977—),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武术教学和保健养生。

猜你喜欢
林区养老院身体素质
95后玩出网红养老院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This 11?year?old student brings joy to seniors one wish at a time 11岁学生助梦养老院
锻炼
新发现
浅谈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搭讪
浅析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的方法
张学勤:我为林区建设“鼓与呼”
Love Counts More爱心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