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颐
浅谈大学体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祝 颐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 贵阳 563000)
通过分析大学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得出:大学体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情感调节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出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方式主要有:合理选择体育锻炼项目,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将健康心态中的意志力精神渗透到体育教学;科学设置体育运动量,提高体育锻炼效果;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教师的能力及素质,正确指导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体育;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学体育教育的内容愈加丰富,然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不高,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处理。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若无法及时进行合理有效的心理疏导,势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性,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大学体育教育中,不断丰富大学体育教育内容。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缓解大学生的精神压力,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得到有效保障。
作为大学教育阶段的重要部分,大学体育教育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了较为重要的影响作用,能够保证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各种挑战,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包括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其主要目的就是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使大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大学体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能够以不同的体育项目、不同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例如,棋类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智力等;体操能够培养学生的灵活多变等。然而在促使学生张扬个性的时候,需要坚持适度合理的原则,不能放任学生张扬个性,避免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1]。
一般大学校园都有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联谊活动及班级活动等,再加上学生的学业比较繁重,导致学生接触到的事物范围越来越大,其人际关系也更加复杂。虽然这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但同时也很容易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这就需要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情感宣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调节。而体育活动作为学生进行情感宣泄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学生缓解自身的不良情绪,促进学生情感调节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
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之间的文化差异、性格差异逐渐增大,这就很容易出现各种摩擦和矛盾,给学生带来不良的情感体验。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生选择独来独往,不愿与他人交往,虽然这种方法能够减少一些麻烦,但是长期下来很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越加严重。无论是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还是从大学生的就业发展来讲,人际交往都是大学生必须完成的一门必修课。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与不同地域、不同性格的人和谐相处。而大学体育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有着较好的积极作用,利用体育活动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联系起来,促进双方的“面对面”交流,从而丰富学生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得到有效保障。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对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即选择不同的体育运动方式,实现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2.1.1焦虑心理
若是学生经常出现紧张、忧虑、不安、恐惧等情绪,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到一些比较激烈的体育运动中,以此强化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使学生的焦虑心理得到有效缓解。例如开展球类、游泳、田径等体育活动,通过体育运动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保障。
2.1.2自卑心理
若是学生存在多疑、畏惧、胆怯、担心被拒绝等不良情绪,需要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体育运动,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开展拳击、跳马、单双杠、平衡木等体育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克服自卑心理,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3]。
2.1.3嫉妒心理
部分学生存在与他人攀比的心态,一旦被他人超越就会产生羞耻、自卑、怨恨等情绪,这就需要及时引导学生参与到集体运动项目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具备正确的生活态度。例如开展接力跑、篮球赛等体育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养成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
2.1.4自负心理
部分学生存在自大、狂妄、不愿接受他人建议的情况,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学生参与一些技巧性较高的运动,让其与更强的对手进行比赛,使其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在认清自身不足的同时,与对手共同进步。
2.1.5敏感情绪
敏感情绪是情绪控制能力较差、心理发展不够成熟的一种表现,比如对朋友忽冷忽热、心情时好时坏等,给人一种难以接近的感受。面对这种情况,需要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小型的体育竞赛中,以此促进学生稳定心理特征的形成。
在进行大学体育教学时,需要重视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精神意志,才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运动目标,保证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4]。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大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时,需要以合理有效的方式对学生的意志力进行训练,比较常用的方法包括日常教育、竞赛提升、自我强化、疲劳负荷等。例如在进行田径运动时,可以利用比赛提升的方法对学生的意志力进行提升,进而将其延伸到日常生活中,使学生能够产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坚韧、勇敢、自制、果断等品质进行培养,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有效强化。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大学体育教学中时,需要重视对体育运动量的科学控制,如体育锻炼的频率、强度及持续时间等。只有设置合理的体育运动量,才能够实现较好的心理效用,反之则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这显然是违背心理健康教育初衷的。因此,在开展体育活动之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体育运动量进行合理确定,将体育运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使其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例如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可以将体育运动的频率控制在一周2-4次范围内,将体育运动的持续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随着体育运动的强度不断增加,需要对体育运动的持续时间进行适当的缩减,反之就要对其进行延长[5]。只有实现对体育运动量的科学控制,才能够发挥体育运动所具有的心理教育作用,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缓解。
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改善学生心理状态有着较好的积极作用,能够促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释放自我,将不良情绪发泄出来,使学生的心理负担得到有效降低。例如在学生情绪低落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体育竞赛,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篮球比赛、足球比赛或乒乓球比赛等团队性的体育活动,使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得到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的心理状态得到有效改善。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保障,也能够促进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发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
作为大学体育教学的执行者,教师自身的能力及素质直接影响着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效果,想要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就必须重视对教师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能力及素质,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可靠的指导,使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6]。首先,需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在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的同时,加强教师心理学知识的培训,使教师的心理分析和心理疏导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进行教学实践时,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索合理的教育模式,进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学生的心理障碍进行处理。其次,教师要重视自身品质的培养,形成勇敢、坚强、豁达、乐观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和熏陶,促进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为实现大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充分了解大学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合理选择体育锻炼项目,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将健康心态中的意志精神力渗透到体育教学中”“科学设置体育运动量,提高体育锻炼效果”“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改善学生心理状态”“提高教师的能力及素质,正确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等方式提高大学体育教育水平,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1]张建新.大学体育教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238-240.
[2]王瑜浩.论大学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层面[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1):51-53.
[3]武琳昭.试论大学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才智,2017(24):2-3.
[4]李峰.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方式探讨[J].青海教育,2017(6):31-32.
[5]周建雯,熊伟.论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5):58.
[6]史悦红.试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14):123-125.
On College PE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Students
ZHU Yi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563000, Guizhou, China)
祝颐(1973—),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