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效果

2020-11-21 05:50田致寰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28期
关键词:琥珀酸缓释片心肌病

田致寰

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南郴州 423000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中老年人高发的心肌病类型,临床表现多为左或右心室扩大,或者双侧均扩大,且伴随心肌肥厚症状[1-2]。一旦患者任何一侧心室扩大,其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将发生障碍,诱发充血性心力衰竭,且病情主要呈进行性发展,增加患者死亡风险。据相关统计,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至少有5%的患者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死亡率极高[3]。目前,临床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主要采用利尿剂、抗血管紧张素等药物,但治疗效果并不够理想。有研究表明[4],以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为代表的β 受体阻滞剂具有激活交感神经活性、降低心肌耗氧量及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可有效治疗各类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扩张型心肌病。为此,本院选取了74 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对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的效果展开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7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37)与研究组(n=37)。常规组中,男22 例,女15 例;年龄45~78 岁,平均(63.47±6.21)岁;病程1~8年,平均(4.08±1.22)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2 例,Ⅲ级17 例,Ⅳ级8 例。研究组中,男24 例,女13 例;年龄43~75 岁,平均(62.18±6.42)岁;病程2~8年,平均(4.21±1.17)年;NYHA 心功能分级:Ⅱ级13 例,Ⅲ级19 例,Ⅳ级5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后实施。

纳入标准: 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制定的《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5]中关于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经12 导联普通心电图与24 h 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超声心电图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40%;NYHA 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病情平稳,非急性发病期;入选患者及其家属均了解研究内容并同意参与。

排除标准[6]: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者;伴有自主神经损伤类疾病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给予纠正诱因、低盐饮食等基础治疗,并予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抗心绞痛等药物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组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国药准字:H20170344;规格:50 mg/片,生产批号:SPC77)治疗,初始剂量为25 mg/次,2 次/d,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耐受情况,每2~4 周调整1 次药物剂量,逐渐增加到目标剂量200 mg/次,2 次/d。研究组则采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AstraZeneca AB;国药准字:J20150044;规格:47.5 mg/片,生产批号:SCTW)治疗,口服用药,起始剂量为23.75 mg/次,1 次/d。后续根据患者病情改善及身体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剂量,每日剂量最高可增至142.5 mg/次,1 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并随访6 个月,比较两组心律失常、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包括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等)。心功能测量: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后采用LOGIQ 超声诊断仪进行测量,包括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24 h 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心律失常:采用24 h 动态心电图观察患者随访6 个月期间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R、LVEDD、LVESD 及24 h室性期前收缩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R、LVEDD、LVESD 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24 h 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均少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的比较(±s)

常规组(n=37)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研究组(n=37)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t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P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t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P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82.31±8.11 72.06±4.29 2.15<0.05 81.39±7.94 65.32±5.13 3.42<0.05 0.19>0.05 2.59<0.05 62.58±5.62 54.09±4.07 2.55<0.05 63.71±6.24 48.52±3.47 4.13<0.05 0.33>0.05 2.30<0.05 45.81±5.15 39.44±3.25 2.09<0.05 46.33±5.08 34.21±2.17 4.06<0.05 0.17>0.05 2.72<0.05 2459.57±350.62 1565.49±252.44 4.30<0.05 2462.42±348.27 1238.51±245.38 5.93<0.05 0.01>0.05 2.16<0.05组别 HR(次/min)LVEDD(mm)LVESD(mm)24 h 室性期前收缩次数(次)

2.2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的比较

随访6 个月结果显示,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心律失常总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MACE 总发生率的比较

随访6 个月结果显示,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MACE 总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MACE 总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主要与病毒感染、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而发病机制则为病毒侵袭心肌,导致心肌细胞坏死、淋巴细胞增多而引发免疫反应,随着疾病的发展,炎性细胞逐渐消失,造成心肌纤维化,纤维化心肌与肥大心肌细胞相互结合后就形成扩张型心肌病[7-8]。缺血性心力衰竭是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症状表现,因此临床治疗原则应为抑制病因造成的心肌损害,预防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发生[9]。

以往临床治疗中,对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多采取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为代表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作为一种心力衰竭治疗药物,主要由沙库巴曲和缬沙坦分散片组成,前者成分所包含的中型肽链内切酶可降低多种肽类物质及血管紧张素、内皮素,从而改善患者心功能[10];而后者成分在进入体内后能代谢成活性较强的脑啡肽酶抑制剂,有效抑制中性肽链内切酶发挥作用,进而提升利钠肽水平,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逆转心肌重构[11-12]。该药虽具备一定疗效,但其在降低患者心律失常、MACE 发生率方面效果并不够理想,目前逐渐被其他新型药物所代替。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采取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后,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的HR、LVEDD、LVESD 均低于常规组,24 h 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能有效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明显逆转心肌重构。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是一种新型的β 受体缓释型拮抗剂,可有效调节交感神经功能敏感性,抑制血浆肾素激活,降低醛固酮分泌量,延长心肌不应期和窦房结恢复的时间,促使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尽早恢复,最终实现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的目的[13-14]。另外,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还能抑制儿茶酚分泌,避免心肌坏死,在降低心脏负荷的同时,有效改善心肌舒张功能,减少室性期前收缩次数[15]。本研究对患者随访6 个月后发现,研究组的心律失常总发生率、MACE 总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在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远期预后方面效果较显著。这是因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经发挥后能明显改善儿茶酚和强心苷分泌量,使其充分发挥触及作用,从而有效避免患者因激动而引起的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心动过速等,舒缓患者心脏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最终达到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目的[16-18]。

综上所述,采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可有效减少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患者心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远期疗效。

猜你喜欢
琥珀酸缓释片心肌病
氯雷他定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分析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足量应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评价
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观察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心肌病的种类有哪些?
肥胖女性易患心肌病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琥珀酸代谢是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靶标
部分控缓释制剂可掰开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