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腔管在全喉切除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观察

2020-11-21 05:50陈庭辉王跃武张小安赖文敏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28期
关键词:喉癌住院切口

曹 冰 焦 娜 陈庭辉 王跃武 张小安 赖文敏

江西省赣州市立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江西赣州 341000

喉癌是常发于老年男性的喉黏膜组织的恶性肿瘤,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前者为发生在患者喉部肿瘤,以鳞状细胞癌为主要病症;而后者是由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喉部的恶性肿瘤,临床较少见[1-2]。喉癌患者早期常表现为声音嘶哑、咳嗽、呼吸与吞咽困难、颈部淋巴转移等病症,多因长期吸烟、酗酒、吸入有害物质或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而诱发,占据耳鼻喉科领域第三位。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其病发率显著上升,且男性多于女性[3-4]。目前,临床常采用全喉切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但易并发咽瘘,即造成患者咽喉部的伤口无法愈合,术后的唾液、分泌物会聚集在局部的皮下组织,从而诱发感染形成瘘口,故有效预防患者部分咽瘘是其关键[5-6]。人体的颈部有大量密集的血管及淋巴管,术后会出现大量的渗出液,若未及时处理,极易诱发咽瘘[7]。三腔管治疗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治疗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治疗满意度。本研究以我院的64 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探讨应用三腔管与常规引流管的差异,从而有效评估三腔管的应用效果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9年10月的64 例全喉切手术患者,依据对照原则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2 例)与对照组(32 例)。观察组男20 例,女12 例;年龄40~76岁,平均(54.36±3.16)岁;病程3 个月~2.8年,平均(2.06±0.64)年;其中喉癌Ⅰ期15 例,喉癌Ⅱ期9 例,喉癌Ⅲ期6 例,喉癌Ⅳ期2 例。对照组男19 例,女13 例;年龄42~74 岁,平均(55.64±2.46)岁;病程5 个月~3年,平均(1.43±0.21)年;其中喉癌Ⅰ期14 例,喉癌Ⅱ期11 例,喉癌Ⅲ期6 例,喉癌Ⅳ期1 例。两组患者的临床年龄、性别及癌症分期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选取患者均符合国际抗癌联盟所拟定的喉癌诊断标准[8];②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不尊医嘱接受治疗者;②智力或精神存在障碍者;③患有其他恶性肿瘤者;④心、肺、肾等重要器官有严重缺损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全喉切除术,并给予针对性的围术期护理,术前给予常规检查并进行评估,判定患者病情分期及病变范围,并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保持术前禁食、禁水8 h,并准备手术用品及药物,指导患者呼吸训练。

对照组采用常规引流管,于患者术后进行常规鼻胃管置入,缝合咽腔。

观察组采用三腔管,具体如下。①三腔管制作:采用我科近2年的三腔管置入吻合口的上方进行持续负压吸引,其制作方法为选用6.5 mm 管径的粗管,长度为115 cm、侧孔为12 个负压的吸引管,将长度为24.5 cm 的12 号脑室引流管做粗管两侧的侧管,将3根管以丝线并排捆牢,冲水管为较细管(1 管),吸引管为粗管(2 管),另一管为注气管(3 管)。②置入缝合:将制作好的三腔管于术中置入吻合口上方,将三腔管远端放置于吻合口的最低端,然后进行缝合固定。③术后冲洗:手术结束后,将粗管(1 管)接负压吸引调节,保持8~10 kPa 的负压,每天采用生理盐水(100~200 ml)经冲水管(2 管)冲洗2 次,冲洗前将注气管(3 管)夹闭,有效避免血性液体及分泌物蓄积于术腔;冲洗后,向注气管中注气,从而排空1、2 管内的血性液体及分泌物,防止1、2 管阻塞。④术后并发症护理:于患者术后7~10 d 后复查患者食道,若无咽瘘可将管拔出,若有咽瘘并发症发生,及时给予持续性负压吸引,直至瘘口闭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的临床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具体如下。

1.3.1 满意度 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包含环境舒适度、三腔管舒适度、疼痛感等多个方面,其信度系数为0.942,满分10 分。8~10 分为非常满意,5~7 分为满意,3~4 分为不满意,0~2 分为极度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3.2 不良反应 记录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含咽瘘、恶心呕吐、肺部感染及造瘘口感染。总发生率=(咽瘘+恶心呕吐+肺部感染+造瘘口感染) 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总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临床总满意度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的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d,±s)

表3 两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d,±s)

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32 32 14.23±3.62 9.68±3.16 5.356 0.000 16.46±2.31 13.06±2.15 6.095 0.000组别 例数 切口愈合时间 住院时间

3 讨论

喉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临床全身性肿瘤的16%~40%,以鳞状细胞癌为常见病症,以癌肿部位分为三个不同类型,分别为声门上型、声门型及声门下型,分期为Ⅰ~Ⅳ期。本病临床以声门区癌为常见,其生长速度缓慢,不易转移,需依据患者早期的声嘶病症采取有效治疗; 声门上区癌生长速度较快,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临床诊断大多为晚期;而声门下癌病症极少见[9-10]。早期治疗与诊断是治疗喉癌患者病症的关键,临床治疗常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及中医中药、免疫治疗等多种综合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措施。术后咽瘘是常见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还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经济负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有严重影响[11-12]。其病症与患者的生活习惯、环境污染有密切关系,临床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咽瘘的发病原因主要与局部细菌感染、机体免疫力低下、抗菌药物使用不当等因素有关,其主要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等。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其吞咽、呼吸功能受到严重影响,而患者咽瘘主要是由于患者吻合口未愈合、局部皮下组织不断积聚的唾液及分泌物等诱发局部感染形成瘘口,促使患者的唾液、分泌物经其他通道流出,影响患者病情治疗,延长住院时间[13]。临床数据显示,合理地改善患者围术期护理服务质量,可积极抑制患者术后咽瘘的发生率,给予患者三腔管治疗能够有效抑制患者咽瘘的发生率;而经负压吸引可有效扩大患者局部微血管口径,显著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供血供氧状态;通过持续性冲洗处理,可有效排出患者唾液、分泌物,防止感染而发生咽瘘,加快伤口愈合时间,因此,负压吸引是术后常用的改善措施[14-15]。本研究以我院自制的三腔管于患者术后缝合,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三腔管(吸引管、冲水管、注气管)治疗,其中吸引管可及时吸引患者唾液及分泌物,注气及冲水管能够有效冲洗患者创口及管道,防止局部残留分泌物或管道阻塞等问题,有效减少患者术后不良反应,降低临床咽瘘发病率,减少患者不适,提高临床满意度,有效缩短患者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显著改善患者病情。

综上所述,在喉癌患者经全喉切除术治疗时,采用三腔管置入可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促进患者及早出院,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且三腔管置入可有效预防患者感染而并发咽瘘,提高临床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喉癌住院切口
妈妈住院了
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在喉癌术后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声音嘶哑久不愈 排查喉癌须牢记
喉癌的早期症状表现及治疗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