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0-11-23 09:40林方毅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0期
关键词:学科群双一流一流

文/林方毅

一、构筑学科群推进行业特色型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意义

“双一流”建设对于高校发展而言具有基础性意义,必须要跟随时代步伐,革新人才培养观念[1]。我们必须要抓住“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机遇,对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进行研究,只有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迫切地构建学科群,才能够实现特色发展的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推动行业实现创新发展的目标。

(一)实现特色发展的迫切需要

高校建设过程并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而是百花齐放的。首先,每个高校都应当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开展特色化建设,这也是高校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成功经验来进行分析,发现世界一流大学在建设中都有个人的优势特色[2]。例如,斯坦福大学通过短短10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世界首屈一指的著名大学,其选择建设自身的特色学科,实现重点突破,立足于自身的优势特点打造精品课程。因此,每一所大学都必须要走有特色的发展道路,融合多门学科,打造特色。其次,高校的领导者必须要革新工作观念,顺应当今时代的多学科融合发展趋势,以传统工作内容为基础,以新时代教育观念为导向,注重对于学科的升级,并且加强学科实践,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要不断提高服务能力,重视行业的贡献程度,以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学科群,保证形成良好的特色学科群体。

(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

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对于企业发展和社会建设具有关键性意义,因此,高校必须立足于行业需求来对人才进行培养,使其符合市场对于综合型人才的需要[3]。但是结合我国目前发展的主要形势进行分析,部分行业人才较为短缺并严重出现断层状况,例如人工智能等行业。同时由于中美贸易之间的摩擦,也让我们意识到必须要掌握核心技术,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这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而言非常重要。只有具备足够的一流人才,才能够保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在高校中,学科在人才培养中的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从多个产业特色型大学建设的学科进行分析,它们往往以优势特色学科为主干,分析产业需求,布局学科群,规划一流学科,以此为方向,打造产业链,以利于学科群国际化人才的战略选择。所以构筑学科群能够为人才培养构建良好的工作平台,为社会输送一大批综合能力强的新时代人才。

(三)引领行业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多学科融合已经成为了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趋势。因此,地方高校的领导者必须要善于决策,面向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适当开展课程改革,建立服务意识,并立足于发展关键技术以重大项目作为牵引,从而发挥学科的聚合效应,引领行业实现发展的目标[4]。学科融合并不是几个学科的单纯组合,而是多学科的深入融合,相关的教师必须要深入探讨和研究学科融合方法与课程开展形式,注重学科之间的紧密结合,促进交叉学科获得新的发展,打造更多的精品课程,解决高校课程建设过程中的难题。

二、地方行业特色型“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科群建设的问题

(一)学科群治理体系并不完善,治理能力有待提升

地方行业特色型“双一流”建设高校自身的优势学科具有较为明显的特色且实力雄厚,与行业发展之间紧密相连,为高校学科群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是当前大部分行业特色型“双一流”高校在内部学科建设过程中,依然主要是依托二级学院的模式进行资源配置,导致学科群建设任务推进过程中受到了较大的限制,而部分高校学科群建设工作,依然停留在“双一流”建设方案的过程中,这对学科群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最重要的作用[5]。部分院校在思想上并不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学科群现代化建设进程整体相对缓慢,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一些高校也不能够围绕建设学科群来利用相关的资源,导致研究方向出现问题。除此之外,高校对于学科群管理体系并不完善,制度落实不到位,学科群管理的责权之间不明晰,整体规划不到位,缺乏相关的绩效评价机制,甚至部分高校在围绕研究任务过程中,只是开展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导致相关的高校课程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不能科学合理地对课堂教学效果加以指导,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投身学科建设的积极性。

(二)学科发展不平衡,学科交叉融合受到阻碍

从我国大多数高校建设现状看来,学科发展不平衡是一项非常严重的问题,然而,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学科建设过程中的偏差,仍然沿用老旧的思想观念开展教学和学科建设,导致创新型人才培养不力。必须要加强对于多种学科的综合评估,实现基础学科与新兴学科之间的有机融合,让二者实现动态平衡。在高校学科建设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优势学科和弱势学科,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往往存在有较大的隔阂,这不仅仅体现在学科知识方面,也体现在思想态度方面。部分优势学科的研究者优越感较强,也有一些弱势学科的研究者存在有不自信的状态。因此,二者之间的合作存在有一系列阻碍和问题,各个学科之间的凝聚力较弱,多学科综合建设工作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即使地方行业特色“双一流”建设高校仍然围绕学科群进行组队,然而由于学科发展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所以交叉融合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并不能够真正为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带来重要作用。

(三)缺乏跨学科的团队,导致重大项目协同攻关受到限制

在一个科研团队中,领队所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其是团队的领导核心,指引团队前进的方向,因此行业特色型“双一流”建设必须要以专业人才作为保障,而部分学校内部专业分工过细导致人才培养受到视野的影响。重视跨学科领军人才的培养,也是学科群建设团队的关键所在。但实际上年轻教师受到考核体系等各方面限制,并不能够融入到跨学科的研究团队中。

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学科群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学科群改革特区

由于办学资源相对有限,部分高校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力不从心的状况。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建立学科群改革特区,明确学科建设中心任务,大力引进人才,加快优势学科建设[7]。同时我们也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科群评价机制,利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从而为学科群高效产出做出一定的努力。

(二)创新科研组织形式

科研组织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关的学科人员必须要注重创新,优化工作思路,采取高效的科研组织形式,优化内部工作结构。在“双一流”建设实施的过程中,地方部分行业特色型高校开始注重传统学科模式的突破,搭建有利于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平台,因此能够最大限度释放学科群的活力[8]。加强地方行业特色型“双一流”建设高校之间的紧密合作,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教育资源的价值,在最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人才资源的流动,共同培养行业需要的人才。

(三)汇聚一流跨学科团队

人才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决策,因此在学科群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保证具有良好的领军人才,从而打造专业的学科团队。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必须要明确学科群建设的主要任务,创新学科组织管理模式,需要汇集拥有跨学科教研能力的团队,为学科群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用理性的目光对学科人才进行评价,保证生态环境的有效落实。

四、结语

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一流学科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我们必须要立足于地方高校的背景和优势开展工作,加强学科建设与行业发展之间的交流。在长期办学的过程中,当前高校逐步形成了独具优势和特色的学科,并培养出了一大批优质人才,必须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从而建设具有特色鲜明的行业特色型高校。根据“双一流”建设相关政策的出台,当前给行业特色型高校带来了新的发展和机遇,我们要根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加强此类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角色,保证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学科群双一流一流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山东环境资源学科群秘书长座谈会召开
论学科群的刀背结构与效应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沈志洪:着眼“无痛分娩”,推进妇幼健康学科群建设
语文知识选择的学科群范围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