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心理发展研究

2020-11-23 19:55赵晨曦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8期
关键词:心理环境大学生

文/赵晨曦

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而言,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区域、文化背景下所表现出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和方法也有所不同。在中国,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和发展有着很强的特殊性,医学类专业更是如此,因为学科性质呈现的建议性,在不同的学校当中会展现出各不相同的特点,进而导致医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种表面化和形式化的处境[1]。下文当中,笔者以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趋势为研究基础,采用心理学知识来阐述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的效果,进而达到更为良好的培养目的。

一、医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心理状况分析

在全民创业这样一个大环境背景下,创新创业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新选择,每年大学毕业生都会以创业的形式来实现就业,进而完成高校大学生群体就业的分流,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紧张局面,为国家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大学生创业者在理论水平以及专业能力上比较完善,而且也非常清楚自身专业的特点,能够有效盘活本专业当中的商业环境,对进一步打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2]。

(一)医学专业学生对自我的就业期望值较高

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专业学制较长,而且学习任务也比较繁重,医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往往会比其他专业学生投入的经历更大,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许多医学专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大多倾向在一些大中城市当中的三级或者二级医院、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的趋向,希望能够在较为稳定、轻松的环境当中工作。然而,医学专业学生的这种高要求的就业期望却与社会的发展状况有一定的偏差,进而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大大挫败了学生就业、创业的激情[3]。

(二)容易在创业失败或者遇到困境时产生消极的情绪

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人员进行分析后可以得知,学生选择就业或者创业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有的是由于家庭背景产生的影响、有的是由于外部环境带来的影响、有的是同学之间带来的影响,也有一些是由于在就业当中产生的压力进而带来恐惧之感而试图想要逃脱,这些都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创业心理产生压力的重要原因[3]。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许多大学生刚走出校园进入社会,遇到困境后,难以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产生自我厌烦以及烦躁的情绪,影响后期创业和就业的信心。

二、运用心理学提升医学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与就业效率

(一)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基本方向

大学生由于长期在校园当中生活,缺乏良好的社会经验以及独立性,从众行为的心理特点在此时表现得更加明显,导致出现以下一些共性问题:医学大学生群体当中大部分人的意见具有一致性,许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选择进入医疗卫生岗位或者是医疗结构,没有想过如何进行创业,而这种思想在表达上具有同一性以及凝聚性的特点[4]。这种心理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导致许多学生达成统一的目标,进而抑制了学生的发展。由此,对于教育教学者而言,需要转变这样一种从众的心理,通过创新创业社团等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树立具有激励性的榜样,充分发挥学校这样一个特殊的教育教学基地和实践基地,并且运用社会活动,让医学专业的学生能够进入社会岗位进行实践,了解不同医疗机构存在的情况,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以及辨别能力。

(二)依据医学专业学生需求心理,不断优化创业理论教学内容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在引导当中符合医学专业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预期,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展开心理预期干预主要包括学习内容上的需要以及针对学习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需求这两方面[5]。针对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科性质上就有很大的特殊性,医学专业的大学生针对创新创业理论课程教学的需求也会与其他非医学方面的需求有所不同。例如: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讲,需要更全面的了解医药卫生行业在创新创业当中存在的特殊性,医疗创新产品在后期真正用在医疗实践过程当中是否能够得到审批,等等。灵活多样的课程教学方式在表达上需要对学生这些不同的心理进行把控,只有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去开展相应的引导工作。

其次,在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上应当符合学生的自身发展情况。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之下,针对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的不断转型,专业教学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这也是高校在进一步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以及培养具有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必然需要。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课程教学当中重要的构成内容,许多学校将这样一门课程设置成选修课,而有的学校将其作为一种必修的课程来进行授课。特别是针对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在发展上受到传统观念所带来的影响,在起初报考医学专业的时候就是为了能够进医院工作。

最后,医学作为一门生命科学,创新的成本也会相对较高,许多学生难以进行创新创业的自我发展,这就需要针对此专业的特殊性开展创新创业理论的授课,并解决学习过程当中自我发展的需要,而不是简单地运用学分来进行评价。

(三)注重采用心理定势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理论教学

心理定势主要是通过诱发或者是反复进行加强进而构建形成的特殊心理准备状态,能够让人依据一定的规范、定式来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在后期的学生创新创业过程当中,心理定势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影响着学生自身主动性的发挥。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心理定势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首先,胆怯心理,由于大学的学习环境与初高中有所不同,而且大部分的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医学类院校的学生,农村学生所占比例往往会高一些,由于环境的变化,一些新鲜事物就会促使学生难以适应,而对创新创业产生一定的胆怯心理,进而不敢去尝试;其次,依靠心理。在创新创业环境当中,不乏优秀的人才,他们在后期进行创新和创业的时候,往往表现得非常出众,有独特的思想,也有一些老老实实的医疗工作者,而这些人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依靠心理,怎样去化解这样的一种负面心理,也会对后期创新创业教学产生影响。这时候,就需要教育者通过“内外兼施”的一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理论当中的“内”在需要,并且不断完善课程教学当中的考核机制,形成一种“外部”需要的特点。在整个课程的分配上,也需要进行转变,通过学生的不同兴趣点来进行划分,在教育教学内容上要突出重点,带动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后期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心理环境,提升创新创业教学效果

人的内心以及人所处在的环境具有一定的联系,人的内心成长以及心理环境也同样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环境” 主要指的是人类自身心理视角对环境的理解,而在这过程当中已经远远超出了物理意义、社会意义、文化意义以及生物意义。由此,医学专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教育教学者不仅要考虑其心理因素表现,还需要结合这些学生周围的关系进行考虑,有效运用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就业环境特点,在医疗制度改革的背景之下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并以专业讲座、专业论坛、企业进校等灵活多变的方式,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主动性,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结语

医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心理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出现新的问题,实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动向,有针对性地构建良好的措施予以解决,不仅能够让学生快速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而且还能够为医学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撑,让创新创业理论教育有更好的效果,从而推动医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猜你喜欢
心理环境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环境
大学生之歌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