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综》作者、“清词三大家”之一的朱彝尊的故事(上)

2020-11-24 10:50木匠
北广人物 2020年45期
关键词:王昶舍人汪氏

木匠

朱彝尊是主要生活在清早朝的一个非常有名的词人、学者和藏书家。

他不仅是“清词三大家”之一(另外两家分别是纳兰容若和陈维崧),也是著名的“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他还与陈维崧一起,并称为“朱陈”,曾与陈合刊词集《朱陈村集》;与王士祯一起,被称为“南朱北王”。著有《曝书亭集》80 卷(其中赋1 卷、诗22 卷、词7 卷、文50卷)、《日下旧闻》42 卷、《经义考》300 卷、《食宪鸿秘》2 卷和《词综》24 卷。

其中,尤以《词综》的影响力为最广。《词综》是朱彝尊与其好友汪森一起,尽搜前人留下的词集,又网罗散失,选辑的一部从唐词到元词的词选。它在1678 年第一次刊印时,是30 卷(其中,6 卷为汪氏所增订),全书一共收录了唐词20 家,五代词24 家,宋词376 家,金词27 家,元词84 家,凡入选的词家下,均有词人的姓氏、籍贯和重要著作,并间附前人对该词人的评述。卷首有汪氏所作之序,朱氏所撰之“发凡”,详细介绍了作者所披览的160多家词人的词集。

到1691 年,它第二次刊印时,已变成了38 卷。这多出来的8 卷,是汪氏与一个叫王昶的人又补辑的6 卷和2 卷。至此,《词综》所收录的词家已达650 余家,录词2250 多首。

另值得一提的是,《词综》在第二次刊印时,还把王昶所辑之一共收录了明朝387 家词人、604 首词的《明词综》12 卷,也附在了后面。由于其包罗甚广,是故亦可看作是词这种文体,自其出现以来(现在的普遍看法是:词这种文体最早是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但它真正以一种独立的文体,而非以“诗馀”的面目出现,还是在唐中期以后),到明的一部历代词的总编。(以后,王昶又仿《词综》之体,选编了56卷本的《国朝词综》,即《清词综》,再以后,《清词综》又经黄燮清、丁绍仪等人的续编,竟致达到了146 卷。最后于1978 年,由中华书局香港分店合集出版为《全清词钞》)

好了,关于《词综》我们就介绍到这里。那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说,这个朱彝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一、家世

朱彝尊,字锡鬯(音:chàng),号竹垞(音:chá),又号醧(音:yù)舫,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别号金风亭长,明崇祯二年农历九月二十二日(公元1629 年10 月7 日)出生在浙江秀水(今浙江省嘉兴市)的一个没落的官宦家庭。

其曾祖朱国祚(字兆隆),是明万历十一年的状元。入仕之初,历任翰林修撰、太子洗马、太子谕德。后来,太子(朱常洛)即位(是为光宗)后,尝拜礼部尚书、东阁(即内阁)大学士。再往后,到熹宗(朱由校)朝,又加封了太子太保、少保、户部尚书、文渊阁和武英殿大学士,这差不多也能算是位极人臣了。但是没过多久,他便因实在看不惯勾结熹宗的乳母客氏,提督东厂,擅权干政的大太监魏忠贤的所作所为。在与魏党几番争斗无果之后,便愤然上疏皇上,希望皇上能看在他忠心耿耿,任劳任怨地为大明王朝服务了几十年的份上,准其告老还乡。一开始,熹宗皇帝还不太想放他走(其实,这个熹宗皇帝,本就是个昏君,不想放他走,与其说是还要用他,不如说是怕担一即位就弃用前朝有功大臣的罪名),一连驳回了他请求致仕的十二道奏疏。但他的去意已决,很快又上了第十三道疏,坚决要求致仕。熹宗皇帝这才批准了他的致仕请求,为示对老臣的尊重,还给加了他一个少傅兼太子太傅的头衔。其回乡后一年,就一命呜呼了。死后,又被追赠为了太傅,谥:文恪。

当朝中,随着像朱国祚这种无论是资历,还是声望,都很高的大臣们,一个个致仕的致仕,老死的老死,魏党在朝中的气焰也就更加嚣张了,凡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的大臣,都受到了疯狂的迫害,每天过得都是提心吊胆,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到。其时,朱家在外做官的子弟,为避其锋芒,也都纷纷辞官回到了故里。

朱彝尊的爷爷朱大竞,当时正在云南楚雄任知府。为官甚是清廉,据说他赴任时,竟然都穷到了“不能治装”的地步;辞官后,又是因为没钱,而差点没能回到故里。

朱彝尊的父亲朱茂曙,一生没做过官,但也是一个书读得非常不错的人,特别是一笔山水竹石,颇得当时最有名的大书画家董其昌的欣赏,董还赞过他“不出十年,可乱吾真”。他的妻子唐氏就是董的外甥女,也是万历十四年的状元唐文献的孙女。但这两口子,好像都不太会过日子,很快就将兄弟分家时,分得的一份家业,坐吃山空,后来,时局动荡,等到朱彝尊出生时,日子过得都已到了一遇上荒年,就要饿肚子的地步。他们两夫妻固可以笔墨相酬,安贫乐道,但却也不想孩子们跟着他们一起受苦,是以当朱彝尊的二弟朱彝鉴出生后不久,他们就将朱彝尊过继给了他的大伯朱茂晖。朱彝尊被过继给大伯,只有七岁。

朱彝尊的嗣父朱茂晖,也是一个在社会上算是有些名气的文人,并为复社的重要成员之一。还以萌担任过几年中书省中书科的中书舍人。明朝的中书舍人与唐宋时期的中书舍人并不是一个概念,唐宋时期的中书舍人都是正五品上,而明朝的中书舍人不过是个从七品的小官。如果放在平时,像他这种小官的日子,固说不上富裕,但肯定是不用为温饱犯愁的。可要赶上乱世,那就不好说了。但非常不幸的是,偏偏他就赶上明末清初这样一个刀兵四起、改朝换代的乱世,官丢了不说,家还遭到了乱兵的洗劫,是以家道很快就中落了……

二、上门女婿

朱彝尊也天生是个读书的种子,自幼读书,就有过目不忘之能,史称他“天赋异秉,书经目不遗”。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进学之路,与当时普通的学童相较,还是颇有些不同的地方。普通的学童,因为他们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参加科举考试,学而优则仕,以是都是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学习“四书五经”和“八股文”的写作上的,而他的老师朱茂皖却认为“天下乱将成矣,何以时文为,不如舍之学古”,于是,在教他的时候,就没把讲授“四书五经”和“八股文”的写作,当作重点,而是以《左传》《楚辞》《文选》等,作为了讲授的重点。这也就好解释了,为什么朱彝尊一生都从未踏入过正式的科举考试的考场的原因了。

猜你喜欢
王昶舍人汪氏
明朝立国前后的军中舍人与演武余丁
闽康宗的诗与远方
闽康宗的诗与远方
元代珍稀家谱《汪氏渊源录》简论
汪氏蜂蜜产品包装设计
理学、商业与宗族——祁门韩楚二溪汪氏研究
元代巩昌汪氏家族研究综述
Position Group Contribution Method for Predicting the Normal Boiling Point of Organic Compounds
一字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