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械体操回归《军事体育训练大纲》的原因分析与启示

2020-11-24 14:08赵寒治徐盛嘉孟凡华赵凤雏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受训者单杠动作

赵寒治,徐盛嘉,孟凡华,赵凤雏

1 前言

在习近平新时代强军思想的指导下,新《军事体育训练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2018年2月正式出台。时隔十余年,军事器械体操作为必修课目“回归”新军事体育训练大纲。这是对器械体操价值和功能的肯定,体现器械体操完全符合新大纲贴近实战,遵循科学,继承创新,简便适用的编修要求和原则。器械体操是我国军事体育训练的传统项目,开展历史悠久,其回归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分析研究其中的原因,有助于深化对器械体操练习的认知,开阔器械体操教学训练的思路,对于器械体操更好地开展具有现实意义,进而推进新大纲的实施。此外,在新大纲中,器械体操包括单杠1-5练习、双杠1-5练习和跳马1-3练习。因此,本文仅对这三项内容进行分析和阐述。

2 器械体操练习回归的原因分析

2.1 文化传统优良

早在1940年,延安体育会作为共产党领导下第一个体育组织成立,时任名誉会长的朱德同志便强调军队要开展体操,特别是器械体操。随后,1942年9月1日延安“九一”运动大会就有器械体操项目,掀起了军队开展器械体操练习的热潮,从此器械体操练习一直都是我国军事体育的传统练习课目。新中国成立后,器械体操依然在军事体育训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军事体能训练的重要手段,器械体操一度活跃在各种军事训练展示和军事比武中,成为每名军人最熟悉的训练方式。即使十余年未被列入军事体育训练大纲,器械体操仍一直活跃在各军事训练场上。由此可见,器械体操在我国军事体育训练中具有优良的文化传统,早已融入到官兵的训练、考核、生活中。

2.2 训练效果突出

军事体能训练最突出的特点是全面性,要求士兵尽可能地增强机体各个系统功能。器械体操作为一项基础体育项目,可有效提高人体力量、协调、灵敏等基本运动技能。器械体操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且环环相扣,节节拔高,练习者每完成一级动作组合,便是对其体能和技能提高的一次认证,更能激发练习者挑战自我,比学帮超,迎难而上的斗志,可有效提高军人的相关运动技能和心理品质。帮带及团队表现明显也是器械练习的一大特点,通过学员间的相互交流和帮助,可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团队凝聚力。因此,器械体操训练效果较为突出,可有效提高军人多方面的能力,满足新大纲要求。

2.3 组织实施简便

简便适用是此次大纲修订的基本原则之一,而器械体操恰恰满足了这一原则。以单杠为例,单杠由一横杠固定在两根立柱上,两端用钢索固定,占地面积小,成本较低,且场地、器材相对固定,组织实施起来比较简便。而相对于组织实施的简便,器械体操可练习、设计技术动作丰富,进一步增加了其简便适用的优势。如单杠,可借助器械进行各种摆动、回环、屈伸等单个动作或组合动作练习。除此之外,器械体操教学训练组织比较简便,教学示范较为直观,教学方法成熟多样,容易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

2.4 正迁移效果明显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要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存活下来,必须要掌握必要的攀爬、跳跃、摆荡等基本生存技巧,而器械体操中恰恰包含了这些技能的练习。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其在军事作战、野外生存中依然发挥着不容小觑的力量。在不同军事训练中,器械体操可对多种技能产生正迁移作用,如翻越高墙项目,其中的上墙、过墙技巧便与器械体操中的单双杠和木马练习息息相关。因此,器械体操对很对军事训练课目和作战技能具有突出的正迁移效果,可快速有效增强相关技术技能,锤炼军人实际作战能力。

3 军队器械体操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体能基础不足

运动训练是一个生理性的刺激,长期训练可产生生理上的适应[2]。器械体操训练通过对人体的生理刺激,可有效提高人体力量、协调、灵敏等基本素质,同时其还可以很好检验人体力量、协调、灵敏等基本素质的水平,如果力量、协调等体能基础不足便会严重影响器械体操动作的完成和质量。如更大的肌肉力量可以提高综合运动能力和特定的运动技能,同时减少受伤的风险[3]。但是,器械体操练习中所需的力量、协调、灵敏等基本素质又不是孤立、割裂的,需要在动作完成过程中达到合理分配、协调统一,才能够确保动作的完美展现。正因如此,器械体操往往成为众多官兵的“拦路虎”,成为军事课目中的“老大难”。究其原因,很大一定程度上在于官兵器械体操所需的体能基础不足。

3.2 保护帮助欠缺

器械体操需要在克服自身重量的基础上,完成摆动、屈伸、回环等动作,动作难度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需要在保护与帮助下进行学习和练习。保护与帮助一直以来都是器械体操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正确地运用保护与帮助,不但有助于减轻练习者的心理负担,消除顾虑,增强信心,便于尽快地建立正确动作概念,维护练习者安全,而且能培养受训者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作风。保护与帮助协同配合,灵活运用,不同的技术动作对保护与帮助者的站位、手法、时机把握、施力部位均有不同要求。但在教学中,施教者和受训者往往过于关注技术动作本身而忽略这一环节,虽然在练习中安排了保护和帮助人员,但往往不及时或者不到位。所以,多数情况下保护与帮助者不仅没能发挥出保护与帮助的作用,反而增加了被保护与帮助者的动作变形和心理畏惧。

3.3 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方法过于常规也是器械体操教学环节显露出来的一个问题,在器械体操教学过程中,施教者往往采用讲解法、示范法、完整和分解法、纠错法进行教学组织。虽然这些方法都是器械体操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方法,但是随着教学的持续进行,显得过于枯燥呆板,不能与时俱进,只会挫伤受训者的积极性,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除此之外,辅助练习在器械体操教学中运用不到位或过于常规也是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大多数情况下,辅助练习多依托于器械本身,无法脱离器械而设计相关练习,致使受训者尤其是动作掌握较慢者很难在单一循环的练习中掌握动作要领,克服心理障碍,进而激发学习动机,产生学习兴趣。此外,教学内容的长期割舍,导致师资断层,很多单位无法保障器械体操教学顺利、安全的进行。现实师资距离器械体操的常规教学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一段时间的过渡期。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需要施教者快速掌握器械体操教学的一些技巧和方法,以求快速适应器械体操教学,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3.4 场地器材保障不到位

场地器材保障是器械体操教学中的关键一环,关系着施教者和受训者的人身安全,关系着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尽管器械体操相关场地器材在军队营区内随处可见,但是多比较简易,长期日晒雨淋,无人养护,且多无法根据需要进行调节。除了基本的器械体操场地和器材,在教学过程中所需的辅助性和保护性场地、器材不到位也是器械体操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如缺少矮杠、软垫等,这些都会严重影响教学进度和质量。

3.5 心理倦怠时有发生

器械体操因其技术动作对人体整体协调、力量等要求比较高,且多凌空完成单个或成套动作,具有较高的难度系数和危险性。初学者或后进者由于技术动作完成不了,技术要领掌握不够,加之动作多次失败,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进而产生肌肉紧张,心理畏惧,导致心理倦怠发生。以单杠骑撑前回环为例,需要受训者由双手握杠,两腿杠上骑撑平衡位开始,而后身体前倒,绕杠一周后回到起始动作。由于杠面过高,完成动作所需时间短,且受训者需身体前倒,头部在整个动作完成过程中半程处于杠面以下悬空状态,受训者很容易产生恐惧感。再如,木马3练习要求受训者助跑越过1.35米高、1.6米长的纵马,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踏板、腾空、撑马、分腿腾跃、第二次腾空、落地等动作,且对腾空的高度、远度及空中姿态要求较高,很容易让受训者望而却步,如长期不能掌握会造成受训者的心理倦怠。

4 新时期军队器械体操教学训练方法探究

4.1 制定科学有效的基础体能训练计划

基础体能是进行器械体操练习的基础和保证,良好的基础体能往往能使器械体操学习事半功倍,因此,基础体能练习一直都是器械体操学习中首当其冲的一环。运动训练是一个生理性的刺激,长期训练可产生生理上的适应。科学有效的运动训练计划可快速提高受训者进行器械体操练习所需的基础体能素质,同时可提高身体健康,目标指向提高和维持肌肉健康、健康和恢复能力[6]。所以,进行器械体操教学之前,应当结合周期训练理论为制定训练计划提供基本指南[7],合理地运用抗阻训练来提高受训者的力量、爆发力和运动表现[8],为受训者器械体操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训练计划的训练时间和强度应符合受训者的生理因素,做到循序渐进,同时,训练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器械体操特点,偏重受训者整体协调性,核心力量,平衡素质的练习,同时融入基础体操动作练习,进而不断提高受训者的协调、灵敏素质和动作意识,为器械体操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2 做好器械体操教学的保护与帮助

广泛的保护与帮助是器械体操有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器械体操教学、训练中所应采取的必要手段。正确的保护与帮助不仅可以使练习者在安全的环境中快速建立正确动作的概念,掌握技术要领,而且有助于减轻练习者的

心理负担,提高认知和动作掌握效率。保护与帮助方式多样,手法繁多,并对保护与帮助者的站位、助力力度、时机把握、施力部位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学习器械体操动作前必须牢固树立受训者保护与帮助的意识,在动作学习中要单独对保护与帮助的要求进行示范、讲解,在练习、训练中保护与帮助者必须及时到位,进而确保教学与训练安全顺利进行。针对保护与帮助需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根据动作的掌握阶段灵活运用保护与帮助。在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应以保护为主,随着动作掌握程度的不断提高逐渐过渡到帮助与保护交替进行,最后达到适时保护的脱保阶段;二,施力部位准确。保护与帮助的施力部位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有助于练习者体会和完成动作,在泛化阶段施力部位往往在人体重心附近,即腰腹部附近。随着受训者技能水平的提高,施力部位可以在受训者重心远端部位进行施力,以便帮助受训保持动作稳定;三,站位要合适。站立位置根据项目和不同动作而定,如单杠保护与帮助一般站在器械的前侧方或后侧方,双杠、木马一般站在器械一侧;四,时机把握到位。要准确把握受训者动作的各个节点,在其做动作时出现卡顿、脱手、动作变形时即使给予帮助与保护。

4.3 丰富辅助练习内容和教学方法

军事器械体操往往依据大纲上列举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固定,教学设计缺乏创新。尽管大纲上列举的辅助练习方法具有切实的实用性,但是大多动作设计定位较高,缺乏过渡性动作练习,以致教学略显操之过急,教学效率不高。因此,在器械体操教学中应发挥施训者的主观能动性,巧用体操教学的正迁移现象,从受训者能掌握,易掌握的辅助动作设计下手,循序渐进,继而其树立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逐渐过渡到目标技术动作。此外,除去常规的讲解示范,分组练习,纠错等方法,探索和丰富器械体操教学方法也应在其教学中多加运用。如通过启发式教学使学生能够结合已掌握的动作,通过自我思考设计出合理的辅助动作,进而提高整体学习效率,体会动作掌握的顺序和机制。

4.4 多渠道避免受训者心理倦怠现象

器械体操属于难美型体育项目,相较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其难度等级在受训者心中也往往处于高位。器械的长度、高度、方向或硬度及动作难度等,都可能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心里刺激,继而引起外抑制的强烈刺激,便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因此,伴随着技术动作的长时间不能掌握,身体损伤时有发生,会使受训者挫败感持续增加,进而引发心理倦怠,致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针对受训者心理倦怠现象时有发生,施教者要及时发现,可从心理辅导入手,结合保护与帮助,场地保障,组内成员帮带,量身设计辅助动作,经验分享等手段,给与受训者以“安全感”和“成就感”,逐渐增加其自信,不断消减其心理倦怠,最终使其掌握技术动作。

4.5 发挥器械体操练习的正迁移作用

一种运动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即为运动技能的迁移。凡是起到促进作用的,都称之为正迁移,凡是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的,都称为负迁移。训练迁移是日常训练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训练基础理论中的一个关键的问题[11]。器械体操教学训练中的正迁移现象经常发生,无论是同一项目不同动作之间,还是不同项目不同动作之间总会遇到正迁移现象,这种正迁移现象甚至还会迁移到其他课目的学习中,对其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同一项目不同动作之间的迁移,如单杠骑撑前回环与单杠骑撑后回环;不同项目不同动作之间,如双杠挂臂撑前摆屈身上与单杠屈身上;对其他课目的迁移,如器械体操练习会对爬杆、爬绳、矮墙、高墙等更贴近实战、实用的项目产生积极地正迁移。因此,在器械体操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其迁移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和深入研究,需要研究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联系与过渡,从而更加主动地运用正迁移,避免负迁移,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同时,积极发挥器械体操练习的正迁移作用,不仅要在其课目不同动作技能中努力寻求,而且要正迁移到军事体育其他课目的学习中,发挥出器械体操练习更大的效能。

5 小结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军事素质的重要组成,是单个军人战斗力生成和保持的基础[12]。在器械体操回归《军事体育训练大纲》的背景和要求下,军队有关单位在进行器械体操教学时,需要明确其在军事体育教学训练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继而积极探索,对症下药,以确保器械体操更好地开展。研究认为,可结合具体实践,从制定并实施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案,加强保护与帮助,做好教学设计,关注受训者的心理状况,发挥器械体操的正迁移作用等方面全面深入着手,有针对性地解决面临的问题,进而推进器械体操教学训练在全军更好地开展执行。

猜你喜欢
受训者单杠动作
世界男子单杠优秀运动员成套动作特征分析
单杠禁令
下一个动作
努力改进军事教学训练方法 全面提升受训者军事技能
吊单杠可以治疗腰痛、腰椎间盘突出吗
我与单杠的“爱恨情仇”
如何延缓队列训练中的疲劳现象
“订单+临床+辐射”三段式小学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的实践探索
印度:将招收女战机飞行员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