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契机、困境与路径

2020-11-24 14:08刘瑾彦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异化竞技

马 玲,刘瑾彦

1 我国体育由“大”到“强”的发展契机

所谓契机,通常指事物由量变到质变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枢纽或决定性的环节。[1]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契机,就是促进体育从体量型增长到质量型增长的转变过程。从体育的发展历程可知,我国体育发展是体量型增长模式,目前已完成了原始的数量累积。新时代,推进我国体育从体量型增长模式向质量型增长模式转变的契机如下。

1.1 客观层面

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一国的经济基础决定其上层建筑的发展。体育的规模和发展水平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社会发展对体育的需求的性质和需求的程度。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各年度部门决算,2017年国家财政拨款收入370875.76万元,较2013年(财政拨款收入207065.46万元)增长79.1%。[2]现代物质生产条件下,新的物质手段不断运用到体育运动、教学训练、运动竞赛中,体育项目和技术均得到相应发展。

1.2 主观层面

2019年9月2日,《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努力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3]2014年10月2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体育发展获得重大机遇。健康中国、全民健身等计划的提出,为体育转型发展提供新机遇,营造一种崇尚运动、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国家积极推动体育融入生活,培育健康绿色生活方式,有效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更高层次的需求。

1.3 外部环境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4]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民族国家的文化交流日渐深入。我国与国际体育组织的联系更加密切,国际赛事的举办让中国在世界体育坐标系中的地位更加清晰。“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推动世界体育文化交流,为我国体育发展和传播提供了良好平台。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国际大赛的承办,使中国体育获得更多的国际话语权。和平合作的国际环境,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环境型契机。

2 我国体育强国发展的困境

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5]我国体育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必然会受到现有环境的羁绊。为更好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我们必须理顺现有困境。

2.1 认知困境:竞技体育精神异化、大众体育精神边缘化

认知“形而上”之物也,是指人们的系统性认识,范畴可包括知觉、判断、信念、价值、态度等。体育的本质特点在于以身体锻炼为载体,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服务。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体育是一种消遣活动,即“操持闲暇”而进行的活动,目的在于获得健美和健康的身体。[6]

竞技体育精神异化包括训练思维的异化、荣誉信念的异化。训练思维的异化是指在金牌论和政绩思维的引领下,只注重技术训练,导致所培育出的运动员缺乏人文精神。[7]荣誉信念的异化是指过分重视竞技附属产品,把经济财富的累积视为体育的根本荣誉,而非把竞技动作本身的精进视为荣誉。

大众体育精神边缘化,体育被当作是小众的荣誉。一直以来,自上而下的重视竞技体育政策导向,致使大众对体育的认知停留在竞技层面。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粉尘化的社会,互联网传播速度广而快,随之而来负面新闻的影响也无限扩大。体育负面新闻和不符合实际的揣测报道,严重打击到大众对体育的热情。这种认知偏差与体育强国多元价值相悖,阻碍我国体育强国建设。

2.2 人口困境:体量不足、质量偏低

体育人口资源在体育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进入新时代,体育人口资源的总体情况已不能与日益变化的社会现状相匹配,体育人口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首先,体育人口体量不足。体育人口问题的本质是数量规模问题。关于我国体育人口的状况,国家体育总局分别在1996年、2001年、2007年、2014年进行了四次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的相关调查。根据相关数据资料显示,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走势,但是参加体育锻炼的总人数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例仍旧很低。

其次,体育人口质量较低。随着体育产业发展的深化和细化,体育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还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形势,高素质复合型的体育管理人才依然缺乏。与美国体育产业遍地都是名校毕业生相比,我国体育产业鲜少有名校毕业生。在管理人才方面,我国体育的领导大多是理工科出身或运动员出身,未必具有领导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知识素养。

3 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路径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出:文明起源并生长于“挑战与应战”过程。[8]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面临诸多阻力和挑战,需要我们冷静分析,在理性基础上作出应战。

3.1 树立体育精神,回归体育本位

体育精神是体育运动的核心和精华,是体育运动最高级的产物。[9]首先应该矫正异化的竞技体育精神。矫正异化的竞技体育精神最根本的是以奥林匹克精神为标向,弘扬竞技体育中的人文理念和工匠精神。[10]矫正训练思维异化,需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人自然发展的训练计划,在基础知识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培养运动员的人文精神。矫正荣誉信念的异化,需要国家从顶层倡导体育本位精神,引导运动员建立正确的荣誉观。

其次应该强化已被边缘化的大众体育精神。政策是最有效的思想导向方式,市场对社会的反应是最灵敏的。政府可以制定更为细化的推动大众体育发展的政策,可以加大对大众体育社会组织的培育,让社会资本流入大众体育领域。在信息高速膨胀,观念速食的现代社会,需要营造良好的媒体环境。大众媒体应该客观的反映最本真的竞技体育,加大对大众体育的宣传力度。

3.2 优化培养体系,提高人口质量

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面,在不断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同时也要不断自我充实,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突破技术瓶颈, 合理安排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时间。这需要对现有的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体系进行重新审视, 制定新的培养方案, 改革现有的本科专业设置和研究生培养方案, 以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和体育发展对于人才培养的新要求。[11]

在体育科研人员的培养方面,首先要营造宽松的人才发展环境,尊重知识、尊重体育科技人才,提高体育科技人才在体育事业中的地位。其次,体育科技部门要制定相关激励措施吸引系统外科技人员,鼓励他们继续为体育运动发展服务。最后,加强国际体育科技人才交流与合作十分必要,要搭建国际体育科技人才交流平台,鼓励开展国际科研合作研究等。

4 结语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我国体育发展始终与国家战略和政治需求密不可分,这是由体育在这一领域的特殊价值和功能决定的。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体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目标、新定位。

体育强国不仅意味着竞技体育在国际体育坐标系中有一席之地,还意味着大众体育的繁荣发展,体育产业的蓬勃兴盛。在新时代的历史节点中,当代体育发展要积极应对多元社会环境所带来的各种契机和挑战。综合考虑体育的各种社会功能及其所展现的民族精神,科学定位当代体育的价值,积极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异化竞技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Ice Hockey Requires Teamwork
电竞种植记
亲情的异化:《斯卡伯勒的婚约》中长幼关系的文化诠释
真正的体育精神
花与竞技少女
从精神生态学角度看《白噪音》中后现代人的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