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推进大众冰雪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2020-11-24 14:46李璟圆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雪场冰雪大众

李璟圆

(国家体育总局 运动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061)

社会治理,是在执政党的领导下,由政府组织主导,吸纳社会组织等多方面治理主体参与,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治理活动[1];是以实现和维护群众权利为核心,注重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作用,针对国家治理中的社会问题,完善社会福利,保障改善民生,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有序和谐发展的过程[2]。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3]。近期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日益临近,各地积极响应“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伟大号召,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冰雪热,冰雪观光、冰雪休闲、滑雪度假等广受群众青睐,全国联动、全民冰雪的浓郁氛围不断升温。然而受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为确保人民群众参与冰雪活动的安全与健康,各地雪场、冰场关闭,各级各类体育(冰雪)赛事活动瞬间摁下“暂停键”,整个冰雪行业陷入“停滞”。可以说大众冰雪行业在疫情防控战中暴露出的预警预防、前置处理、应急能力、市场监管、物资储备等方面的不足或短板、经验或教训,为推进大众冰雪社会治理效能,提升治理水平,逐步强化系统治理、多元治理、综合治理、协同治理、源头治理、依法治理,以及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契机。

当前,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重大历史机遇,实现“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体育战线至高无上的政治责任,是当前我国最重要的公共体育服务工程之一,是必须完成好的重要政治任务。因此在推动“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程文广等认为,我国大众冰雪健身的供给侧治理过程应当将政府、协会、社会、市场、企业等多元主体都吸纳进来,发挥它们之间的互动协调作用,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收益,实现大众健身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4]。刘颁等指出冰雪治理应尽快提高法制化水平,当前大众体育运动参与者普遍未上保险,已影响到大众冰雪运动的深度开展,而且大众冰雪体育权益宣传力度不够,参与者法律意识不强[5]。刘娟认为,大众冰雪治理应加强对冰雪体育组织的制度化培育,强化服务职能,淡化管控职能,通过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措施增强社会组织的活动能力[6]。总之,大众冰雪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体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冰雪运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今后我国开展大众冰雪事业的必然选择,同时在现实中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对此,本文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拟深入研究推进大众冰雪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路径,为实现“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促进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助力2022年北京冬奥会以及建设体育强国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北京冬奥会、社会治理等领域的重要讲话,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各类文件,十九届四中全会理论学习读物等;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学术期刊数据库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育治理、大众冰雪、新冠肺炎等为主题或关键词进行索引,搜集最新文献。在学习理解以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与整理。

1.2 调查法

通过参与国家体育总局2020年疫情下大众冰雪季调研工作,对2020年1月以来全国大众冰雪行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各项措施及落实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与归纳,深入部分冰场雪场实地考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资料收集汇总工作。

1.3 访谈法

与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相关部门负责人、冰雪领域知名专家、冰雪经营者代表就大众冰雪治理现状、问题以及推进大众冰雪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实施路径等问题进行一对一深度访谈。

2 大众冰雪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困境

2.1 疫情对大众冰雪行业的影响

疫情期间,国家各个行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服务业尤甚。冰雪行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板块之一,影响尤为严重。据国家体育总局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大面积暴发之前,全国31个省区市共计开展了超过800项冰雪赛事活动,约1 000万人次参与其中,形成了全国联动、全民冰雪的浓郁氛围;但是来势汹汹的疫情给大众冰雪赛事和活动带来了巨大影响,仅国家体育总局就取消了主办的23项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1月24日后,全国各地面向公众开放的经营性冰雪场地设施陆续关停。作为受季节性影响较重的行业,冰雪场所纷纷关闭,运营生存受到严峻挑战,资金问题突显,一些抗风险能力低的中小型企业可能都熬不到下一个雪季了,整个冰雪产业遭受重创,一片萧条。

以下是对国内比较知名、具有代表性的5个雪场现场访谈记录:

****雪场1表示:“之前预计本雪季的售票收入能达到2.6~2.8亿,但目前的数字停留在了关闭暂停营业前的1.5亿。由于疫情期不得裁员,而为了设备安全冬季供暖供电不能停,且为了保持疫情结束后可以尽快恢复雪季,雪场仍在持续造雪。现在滑雪场仍然面临沉重的运营成本,但人员、能源消耗并不因为雪场关闭而大幅减少。”

****雪场2表示:“雪季的活动早在去年8、9月份就开启了宣传和推广,疫情导致这些宣传都打了水漂,疫情开始时正值冬季滑雪的最旺季,冬季已经产生的订单(包括企业滑雪团建年会、滑雪冬令营、大型冰雪活动、滑雪度假课、冬季训练队等)光订单损失超过5 000万元,直接间接损失估计超过亿元。”

****雪场3表示:“经营被迫中断,直接影响到经营收益,包括无经营收入及客流、向客户及经销商等退款、市场品牌形象中断、大量库存无法消耗、无经营收入造成各类经营成本支付的困难,如员工工资、能源、贷款利息等。”

****雪场4表示:“疫情导致我们收入腰斩,预计直接经营收入损失近2 000万。”

****雪场5表示:“目前雪季的经营已经不可逆地受到了影响。在夏季进行产品的创新,延展雪场在一年中的经营周期,才能够有效地弥补疫情所带来的损失。”

2.2 大众冰雪治理面临的困境

当前,我国冰雪运动尽管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包括冰雪文化基础薄弱、冰雪运动普及率较低、场地设施供给不足、人才短缺、群众深度参与和消费动力激发不足、行业发展潜力有待挖掘等。换言之,一方面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需求日益高涨;另一方面却是影响和制约广大群众参冰上雪的掣肘不同程度存在着。特别是疫情之下,原本存在的问题不但不会消退,反而更加暴露出我国在大众冰雪治理等领域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甚至一旦有漏洞,就会仓皇应对、捉襟见肘,影响到整个国家治理水平与治理效能。

2.2.1 政策协同度不高 自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后,尽管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委共同制定了一系列冰雪运动发展规划计划,但是一些部门责任分工不够明确、具体落实还不到位、配套行业子规划仍不完善等问题,使得规划中的有关政策尚未真正落地、全面实施,无法为冰雪场所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另外,由于冰雪行业具有单季节经营,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等特殊性,所以面对疫情,雪场冰场运营者普遍呼吁尽快落实扶持政策,帮助企业早日渡过难关。然而,由于政策衔接性不强,目前依然缺乏让企业切实享受到的、更接地气、更具操作性的举措,例如人力方面涉及延期缴纳社保金等政策,资源方面涉及已经在开展的水电减免,资金方面涉及借款延期、免息、税收、金融贷款等方式。

2.2.2 冰雪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优质高效的冰雪公共服务既是推动“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需要,也是发展冰雪产业的基础。冰雪运动不同于其他项目,受季节、场地、技能水平等条件限制较大,且消费成本较高,目前国内消费群体还是以中高产家庭为主。我国冰雪公共服务提供程度有限,特别表现在场地设施、技能培训、科学指导、安全知识预警等方面,导致冰雪人口(尤其是青少年)有限,加之冰雪运动进校园起步较晚,冰雪运动尚未成为青少年群体喜欢去、消费得起、学得好的体育项目;同时,冰雪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专业人才稀缺,影响了冰雪运动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普及推广。这次疫情导致冰雪公共服务体系和供给能力遭受空前挑战,反映出我国现有冰雪公共服务体系无法全面实现人们对冰雪公共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2.3 冰雪场地设施基础薄弱 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后,虽然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增长迅速,但与国外冰雪运动先进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从供给端看,冰雪场地设施有效供给明显不足,场地数量少,场地设施标准低,场地运营效率低。从需求端看,冰雪场地设施成本偏高,存在“叫好不叫座”现象,已有的场地价格普遍偏高,距离老百姓生活区较远,人们难以“看得见、摸得着、玩得上”,很难享受到身边的冰雪运动体验。这次疫情抑制了广大冰雪爱好者在滑雪场尽情享受冰雪乐趣的美好追求,一些冰雪爱好者甚至被迫改变已有的运动习惯。

2.2.4 冰雪设施器材创新能力较弱 在冰雪设施器材方面,大到索道缆车、造雪机、压雪机、浇冰车等,小到滑雪板、滑雪鞋、滑冰鞋、护具等,都以进口为主,价格较高,抬升冰雪产业发展成本,不利于冰雪运动推广普及。国内冰雪设施器材等装备的研发、制造与销售及规模化发展、行业标准规范管理等方面都与国外差距较大。随着境外疫情的加速扩散蔓延,全球疫情形势复杂严峻,国际经贸活动受到重大影响,国内冰雪企业“进口依赖症”、国内冰雪设施条件亟待改善等问题更加显现。

2.2.5 冰雪安全体系不健全 安全生产治理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因素。众所周知,冰雪运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然而,目前安全滑雪、快乐滑雪理念推广仍不普及,群众参与冰雪活动的风险意识、安全意识还不强,一些滑雪自救互救、紧急避险等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不能实现经常化、社区化、学校化;大多冰雪场地的安全制度、安全检查、安全设施设备、安全器材还存在管理不到位、设备不达标等情况。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一些冰雪场所已经复工复产,但是由于消费人数较少,部分冰雪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还有所懈怠,隐患排查治理不深入,事故应急响应不力,都不利于冰雪公共安全水平的整体提升。

3 推动大众冰雪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基础:社会治理理论

3.1 社会治理理论的起源

社会治理理论起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官僚制理论的衰落,到了20世纪中后期逐渐从官僚制统治理论中脱颖而出,从学理上把社会治理理论用于解释现代国家与社会结构变化特征的一套规范性理论分析框架,同时政府开始将公共行政决策和公共事务的社会治理工作提上重要日程[7]。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对社会治理的研究和讨论日益增多。社会治理理论打破了以往的国家权力中心论,强调除国家和政府之外,还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和社区居民构成的多元主体之间具有平等的地位,他们共同参与、协商合作解决社会公共事务,追求社会公正,实现共同的价值。

目前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等词汇已成为中国的官方用语。将产生于西方的治理理论应用到中国,绝对不能简单地把治理的概念生搬硬套。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性,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某些独特的治理理念。中国学者所强调的治理更关注“政道”,将治理与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政治和行政体制演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治理的概念具有相当浓厚的政治、社会和行政“范式”转换的目的论意涵[8]。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了治理与管理的区别,即二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和综合施策[9]。

3.2 从社会管理、社会建设到社会治理

围绕社会事物领域主要存在社会管理、社会建设、社会治理3个概念。社会管理,其核心特征是强调某种社会功能,政府仍然是社会管理领域中最突出的主角,具有行政强制性,社会则位居于“被管理者”的身份地位[10]。社会建设,国内知名专家向春玲教授将其定义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发展社会民生事业和创新社会治理机制,促进中国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社会治理,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属于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范畴,更加强调由国家力量和社会力量,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政府、社会组织与公民,共同来治理和管理一个社会。从社会管理、社会建设到社会治理的演进,深入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我国进入社会矛盾多发期,社会管理工作在很多方面都还跟不上;其次是遵循从“问题导向”向“目标导向”转变的事物发展规律;最后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等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和新思想,实现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重大理论飞跃。

由此看来,从管理到治理,已成为全球政府治国转型的普遍趋势。在这个大环境下,体育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已进入需要多主体、多领域、多系统协调发展的阶段,其未来改革的目标与核心必将围绕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11]。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国大众冰雪工作理当顺应实现从管制→管理→治理的转变,积极融入到国家治理体系大局中,切实强化制度建设,持续推进新时代冰雪运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我国体育全面深化改革、建设体育强国。

3.3 社会治理理论对大众冰雪治理的启示

3.3.1 提供一种新型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公共服务不但是社会治理改革的试金石,也是考察和评价社会治理领域诸多改革的重要评价指标[12]。公共服务从本质上来讲其实是一个关于公共物品需求与供给的问题,所以将公共服务供给合理划分为政府、市场、社会合作供给是研究公共服务问题的关键点之一[13]。社会治理理论强调有限政府理念,认为除了政府以外,社会上的各种力量都可以参与到公共服务供给中,构成了一个由政府和社会(包括非营利组织、企业、公民等)共同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公共事务的治理更多依靠不同主体之间构成的一种平行权力网络以及他们之间存在的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多元共治的新局面。我国冰雪运动起步晚、群众普及率低,大众冰雪运动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无论从激发冰雪企业、培训机构、协会组织,还是激发个人参与,大都处于粗放式的初级发展阶段,“漫灌式”特征明显,个性化、多样化、精准化不足,没有充分调动起诸多部门、机构、协会、俱乐部、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桥梁、纽带、助手”的传导作用不强,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无法有效发挥,全社会深度参与群众冰雪运动的活力及效能不足。正因如此,社会治理理论能够为发展大众冰雪公共服务体系指明方向,即积极拓宽工作渠道,激发市场活动力,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资源愿意参与、主动参与到冰雪运动普及发展中来,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参与+市场供给+公众自发”的大众冰雪治理新模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蓬勃发展的生动治理格局。

3.3.2 将大众冰雪治理引申到技术层面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标志着今后政府部门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的方向将是“技术+治理型”的共享共治模式。在以公共服务为本的社会治理过程中,要更加重视改进社会治理的流程与技术,提高社会治理的综合效益和服务质量,这种“技术+治理型”模式所体现的软治理思路代表了未来社会治理的发展方向。同时,治理也引申出了公共服务的能力问题,或是技术方法问题,以及如何实现社会自我治理的问题[14-15]。技术治理需要掌握并应用好一系列科学的治理工具,既要充分发挥出技术手段的重要性,也要避免盲目掉入伪科学陷阱。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随处可见新技术手段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的现实案例。疫情期间线下冰雪活动几乎全部停滞,但是在新一代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一些冰雪线上和远程活动迅速开展,包括在线教育、在线训练、直播平台、视频播放、在线游戏等多种方式。这不仅让人们在室内环境下就能轻松接触冰雪、体验冰雪,而且也适应了当下大众流行的生活休闲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扩增冰雪入门人口,并对未来这些人群实地上冰、上雪提供认知基础,消除初学者对冰雪运动的误解和恐惧心理。待疫情中后期或后疫情时代,也必将极大地促进大众冰雪线上、线下同向发力、同频共振,让冰雪运动的普及和推广走上新的发展阶段,焕发出新的活力。

3.3.3 树立法治化治理思维 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与作用。构建现代新型国家治理体系以及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有赖于国家各项工作的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16]。法治化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原则,是衡量社会治理现代化程度的度量尺,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必然要求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法律为政府、市场、社会、民众等多元主体设定行为规则,使其在法定的范围内和程序上进行,同时为违法者规定违法后果,保障各方利益不受分割。法治化最根本在于通过发挥法治在规范各类行为、化解矛盾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等方面的作用,在全社会范围内从上至下树立起法治思维,通过履行法定程序,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厉行法治,建立起法治社会[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社会治理法治化更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结合社会治理理论不难得出,当前我国大众冰雪运动正处在黄金发展时期,大众冰雪治理工作中出现的很多急需解决的新问题、新情况,唯有依靠法治化手段才能彻底解决。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现有的大众冰雪各类政策法规仍不完备,法治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暂时还不能科学、安全、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参冰上雪中的各类权利,特别是在冰雪安全方面,冰雪运动治理法治化水平较低。因此,推进大众冰雪治理现代化,必须走法治化道路,用法治手段持续拓宽大众冰雪治理的途径,助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

4 推进大众冰雪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路径

4.1 政府引领主导

实现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身份转变,就是要着重做好政策措施的规划者、公共服务的统筹者、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4.1.1 完善大众冰雪顶层设计 主动将冰雪运动融入到“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与国家的顶层设计保持一致。将“群众性冰雪运动推广普及”纳入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不断提高新时代冰雪运动发展的战略思考和政治决断能力;与国际冰雪组织加强协作沟通,引进先进的群众冰雪运动普及推广理念、经验、做法,引进高标准的国际冰雪运动赛事、活动等项目,构建“一带一路冰雪论坛”等,积极利用广泛的外部资金、资源、人才等,为促进中国冰雪运动科学持续发展增砖添瓦。疫情发生后,全国上下积极响应国家疫情防控要求部署,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对此,体育有关部门立即将安全作为疫情期间大众冰雪最重要的工作,指导各大雪场公布疫情期场内行为准则及管理办法,保证场所区域每日消毒,人人佩戴口罩,不得随意进出场地,值班员工必须经过严格的体温和防疫检测,在线上每日上报每个员工的身体情况等,务必全力配合政府政策,全面做好疫情防护工作。

4.1.2 积极出台大众冰雪政策文件 坚决贯彻《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国家各项政策文件,加快制定适应现阶段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规章制度体系,提高冰雪运动治理水平。疫情出现后,工信部、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各类政策,与冰雪场所多有涉及。国家体育总局第一时间研究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下全国大众冰雪赛事活动应急措施》,发布了《疫情下大众冰雪季工作报告》。地方政府部门及时响应,迅速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促进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要给予滑冰滑雪场所适当额度用水用电补贴。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打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若干措施》中第三条第12款指出:“对于冰雪体育等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可将疫情影响期间应缴社会保险费征收期延长至7月底。”政府主管部门通过拟定、出台、细化相关政策,有利于帮助企业尽快渡过难关,重拾市场信心。

4.1.3 政府多部门齐抓共管保安全 针对目前冰雪场地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群众参与冰雪运动安全意识不强等现状,着力解决安全问题是关键。要全面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把冰雪场所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政府相关部门冰雪场所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属地管理和部门监管责任,严格安全监管执法,督促冰雪场所经营单位切实担负起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政府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要求务必整改到位;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水平,重视冰雪场所安全生产监管队伍的建设;提升安全领域综合治理能力,有效管控各环节安全风险,各地体育部门要严格按照冰雪运动经营许可的规定,对取得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的场所应向社会公布,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安全风险清单,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制定和落实管控措施情况。面对这场疫情,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更加凝聚了“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共识,做任何工作都要秉持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责任与担当。在国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新形势下,联防联控,守住防控这条底线也是保障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安全问题的重中之重。

4.2 社会协同治理

社会协同治理是推进社会建设、整合社会资源、完善社会治理的必由之路。

4.2.1 积极深化“放管服”改革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完善冰雪运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让“放管服”改革成为大众冰雪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引擎。要加大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力度,按照国家级赛事、协会赛事、俱乐部赛事等,构建等级清晰的群众冰雪赛事体系,拉近冰雪赛事与群众距离,提升项目影响力。坚持重心下沉,针对冰雪场地设施短缺问题,推进“百城千冰计划”,在全国集中建设一批便捷、专业、绿色、可持续的冰雪场地设施,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冰雪运动需求。重点是在冬季建设户外冰场,充分发挥公园、城市广场、市民中心等人流密集的特点,让更多人参与、体验冰雪运动。利用“全国大众冰雪季”“中国冰雪大会”、夏季“全国欢乐冰雪周”等知名品牌活动,真正把冰雪运动送到群众身边,着力调动基层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疫情的发展变化,适时加大“四季冰雪”活动开展力度,设计更多雪上活动和夏季山地活动,用多元化发展的方式延长经营周期,同时加大对受气候资源影响较小的室内真冰场的扶持力度,鼓励室内模拟滑雪、旱地越野滑雪等冰雪运动的开展。总之要使冰雪运动最大程度突破季节、地域等外在因素限制,从而增强行业自身抗风险能力,减少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

4.2.2 壮大冰雪组织力量 积极与各类市场化冰雪场馆、冰雪俱乐部、冰雪社团组织等开展合作,释放市场活力,在冰雪运动普及推广、人才培育、标准设立等方面发挥合力;不断健全群众身边的冰雪运动组织,用社会化的做法把组织发展起来,支持冰雪组织做实、做好、做强,并把触角向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延伸,打通“毛细血管”,提升承接冰雪运动指导、培训、组织和赛事活动承办等方面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实现接地气、聚人气,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资源愿意参与、主动参与到冰雪运动普及发展中来。特别是针对冰雪场所水电费高的问题,积极加强冰雪运动项目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提高行业自治水平和组织化、集聚化、规范化水平。例如与国家电网加强合作研究,探索组织区域冰雪场馆联合参与电价市场化交易,提高冰雪场馆用电议价能力,以电价为突破口带动水、气、热等能耗价格的降低。疫情期间,体育管理部门可引导发挥冰雪行业组织的重要作用,搭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做好行业服务,创新滑雪场四季运营的产品结构和运营模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引导并帮助冰场雪场解决运营困难,进一步复苏冰雪产业,增加冰雪运动社会参与人口。

4.2.3 促进与其他行业有机融合 积极推动冰雪运动与文化、教育、旅游等融合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凝聚发展合力,推动冰雪运动深度融入各类文化活动,推广冰雪文化,传递冰雪声音,营造冰雪氛围,放大冰雪运动正能量;继续协助教育部门抓好冰雪运动进校园,积极发挥冰雪领域的特长,在技能推广、课程设置、冰雪运动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专业作用;要推动旅游景区冰雪化、旅游活动冰雪化,在旅游活动展示、项目开展等方面,充分发挥冰雪运动的时尚、导流作用,力求使更多的冰雪元素“走进城市、走近大众”,让更多的人享受冰雪运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这次疫情不只给冰雪产业带来了致命打击,其他行业也不例外。2020年2月2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以及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负责人共同出席,介绍了帮扶住宿餐饮、文体旅游等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的情况,大家群策群力,帮助社会大众尽快消除疑虑,重塑行业凝聚力,形成多部门多措并举、共克时艰的崭新局面。

4.3 公众多元参与

社会治理,重点在基层,关键靠群众。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大众冰雪社会治理,有利于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贡献个人智慧、弥补公共资源供应的不足,从而提升大众冰雪社会治理能力。

4.3.1 建设基层冰雪运动促进服务中心 为激发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冰雪运动,在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础上,宜在基层街道(乡镇)、社区(村)建立由冰雪爱好者、冰雪达人等冰雪技能型人才组成的冰雪运动健康促进服务中心,将其打造为基层群众提供冰雪服务供给的主体、公众参与冰雪运动的平台。冰雪运动健康促进服务中心主要围绕“迎冬奥、促健康、奔小康”,通过组织冰雪知识大讲堂、冰雪趣味运动会、冰雪公益宣传、冰雪技能展示、冰雪文化培训等多种形式活动,开展符合当地实际、贴近基层群众生活的冰雪活动项目及技能培训,积极带领街道(乡镇)、社区(村)群众积极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让冰雪基因和元素在基层家庭“小手拉大手”中得到萌发和生长,在丰富当地群众生活的同时促进基层群众致富增收。经历了这场疫情,人们更加深刻领会到了习总书记关于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的论述,以及基层社区对疫情防控与维护公共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构建健康社区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基石。未来建设群众身边的、便于参与的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可以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实现片区冰雪公共服务设施与公共空间共建共享,促使社区居民通过参与冰雪运动实现主动健康。

4.3.2 构建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机制 “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基层群众的响应与参与,针对当前冰雪公共服务不优、不足、不均,甚至是匮乏等问题,未来一段时间冰雪公共服务下沉势必增多,体育部门在政府购买冰雪社会服务项目的过程中可引入“项目带动”和“体验激发”等参与机制,增加老百姓参与和体验冰雪项目及服务的机会与权益,从源头上及时发现、预防和消除各种不匹配、不接地气及群众不喜欢的冰雪项目及服务,建设更多群众身边、举步可就、利用率高的群众性冰雪场地设施,引入更多的冰雪服务与活动,让人民群众真正喜欢的冰雪项目及服务得以落地,实现政府服务和群众冰雪需求高效、科学、有序对接,从而提升大众冰雪治理效能。同时,对支持和参与冰雪运动、在“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基层社会组织机构和个人,通过“立标杆”“树典型”“学先进”等形式,进行表彰、奖励或补贴,增强基层深度参与冰雪运动的效能。自2020年5月6日开始,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与北京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合作推出的“冰雪知识微课堂”栏目开播,作为疫情期间“冰雪项目国家队公益服务计划”的尝试与创新,再凭借广播电台传播面广、便捷快速的优势,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北京听众的喜爱,答题胜出的听众还能获得额外奖励。据栏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节目收听率达0.71,日均覆盖人群约56万人,收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推广及引领带动效果。

4.4 科技提供支撑

当前,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现代科技革命已经并将继续广泛而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交往和思维方式。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把社会治理变革与现代科技应用深度融合起来,是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和水平的紧迫任务和必由之路。

4.4.1 广泛应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助力冰雪运动 应积极加强新技术在冰雪运动领域的运用,把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高科技用于冰雪运动治理之中,提升治理的成效,为冰雪运动发展提供坚强技术保障。全力推动冰雪运动向四季拓展,积极利用VR、AR、旱雪和液态仿真冰、气膜、可拆卸装置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引导更多的老百姓走出家门,走上冰场,走进雪场,“向幸福出发”,充分享受冰雪运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实现冰雪运动四季“开花”。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积极开展冰雪运动线上、远程活动,与新媒体平台合作,给爱好者带来训练技术、体能储备、损伤防护等相关知识,帮助大家解决滑雪滑冰方面的技术问题,更好地参与冰雪运动。面对这场疫情,国家体育总局大众冰雪活动也从线下主战场转到了线上,例如开发了“冰雪脑力王”等知识竞答类的微信小程序,让大众更好地了解学习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历史,学习冰雪运动文化;由国内冰雪冠军、冰雪运动医学专家等专业人士录制的居家冰雪课主题科普教育内容,也在此期间陆续上线,给大家带来冰雪训练的居家指导。这些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不仅让冰雪热度继续得以延续,也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冰雪运动带来的乐趣。

4.4.2 依靠技术创新推动冰雪装备制造业发展 冰雪产业链条非常长,冰雪装备、冰雪场馆、冰雪旅游等都是链条上的重要环节,而技术创新对冰雪产业全链条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有助于推动冰雪装备制造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进而促进整条冰雪产业链上下游需求对接、资源整合。因此,应进一步强化技术研发、应用与推广,支持国内企业将自身先进的科学技术及高效的研发实力运用于冰雪制造业中,开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冰雪运动产品,积极培育自主品牌的冰雪设施、器材等装备,尽快解决国产冰雪装备自给率低的问题[18];对于突破难度较大的技术,可采用国际合作、引进国外技术等方式,实现与国内自主创新协调发展,抓紧时间赶超国际水平;政府、行业协会等相关组织还应继续围绕冰雪装备制造产业中的关键性技术,联合开展技术标准和产业发展研究,加快解决我国冰雪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壮大过程中面临的瓶颈、难题,助力我国冰雪装备制造的产业化创新。目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疫情持续的时间依旧难以预测。我国冰雪装备制造业既面临挑战又充满机遇,唯有不断加强自主创新,方能极大程度减少对进口产品和国外技术的依赖。

4.5 法治有序保障

法治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和最重要的标志,通过社会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稳定社会预期,增强社会信心,激发社会活力,提高社会效率。

4.5.1 制定大众冰雪内部规程规范 积极组织社会机构、高校、专业机构等多方力量,编制《大众滑雪等级标准》《大众滑雪教学规程》《大众滑雪赛事服务规范》《大众冰雪赛事标准与服务指南》《冰雪运动进校园普及读本》《冰雪运动进校园安全知识手册》等冰雪运动规程。此外还要未雨绸缪,尽快出台《冰雪场所四季运营指南》《中小学利用雪场开展户外运动指南》《雪场建设户外营地指引》《安全滑雪、快乐滑雪规范》等规范性文件,变雪场单季节运营为四季运营,优化雪场产品体系,延长雪场产业链条,提升雪场运营效率、效益和效能,从而为群众冰雪运动广泛开展打下扎实基础。针对这次重大疫情下的复工复产活动,需要随时根据疫情变化,采取区别化的级别管控,制定《冰雪场所分区域复工复产指引》等相关文件,尽可能把疫情带给冰雪场馆的损失降到最低。对于有条件复工复产的雪场冰场,一要确保各个环节都能对人与人接触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护;二要符合中央疫情指挥中心声明的户外空旷地区,人员无需佩戴口罩的条件;三是雪场的日常运营未受疫情影响而间断,各项服务和工作人员配备能够达到接待客户的标准。

4.5.2 加强大众冰雪行业监管力度 积极联合市场监管总局、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加强对大众冰雪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组织专家力量,探索制定冰雪场所星级评定标准,让先进冰雪场所发挥带动引领作用,促进全国各地冰雪场所向设施标准化、服务优质化迈进。同时,工商、物价、交通等部门应积极规范滑雪市场秩序,规范企业经营行为,试行“黑名单制度”等。自2020年2月下旬以来在全国部分地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利好形势下,一些雪场已恢复营业,主要分布于客流量与人流量较高、滑雪爱好者需求更迫切的北京、崇礼等地区,还有的雪场已进入复工准备中,例如东北地区、西南地区的室外雪场、华南地区的室内雪场等,这些雪场经营者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复工复产局面,配合政府各有关部门共同维护好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各项权益。

5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就是机。当前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国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新阶段,深受疫情冲击的冰雪行业虽然不处在疫情防控一线,但是对构建大众冰雪治理体系和推进大众冰雪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反思却是深刻而直接的。既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也要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既要立足眼前,也要放眼未来,通过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科技支撑、法治保障的大众冰雪治理体系,努力提升和推进大众冰雪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为人民享受冰雪运动带来的乐趣、满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猜你喜欢
雪场冰雪大众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发展滑雪需多方合力
冰雪经济
冰雪幽默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