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形势下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

2020-11-24 16:11周毅飞范晓贤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湖北省毕业生

文/周毅飞 范晓贤

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874万人,湖北省毕业生规模达45万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受经济下行的影响,高校毕业生正处于就业、择业的困难时期,各地就业形势严峻、复杂。湖北省作为疫情重灾区,高校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目前,境外疫情确诊人数仍在持续增长,我国虽然坚持“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政策,但是,时常还有确诊病例出现,特别是无症状患者。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复工复产,各地都在落实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机制,有针对性地加强防控举措,不断巩固防控成果。湖北省各地区都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着力做好就业保障工作。湖北省作为新冠肺炎疫情重灾区,对当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和当地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二、疫情之下湖北高校就业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就业需求规模增加,竞争压力巨大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同比上年增长40万人,我国海归高校毕业生的规模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2020年海归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在50万人左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就业需求群体[1]。今年湖北省高校的45万毕业生,在疫情、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下,面临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二)就业市场需求相对降低

受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冲击,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减缓,我国就业市场需求相应有所下降。在疫情期间根据国家政策要求,我国大多数企业都是采取停工停产措施防止疫情传播,只有少部分满足人们生活必需的企业在运作。因此,全国各地的企业虽然已经开始稳步复工、复产,但是受疫情对消费者心理影响,大部分企业利润降低,短期内就业需求不会大幅增加,可能还会相对减少。面临今年各地大量毕业生,市场不景气必将对就业、择业带来严峻挑战。

(三)疫情因素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各地都采取封闭式管理,高校毕业生只能在家完成毕业前的各项工作。因此,疫情对毕业生的论文撰写、论文的质量、就业规划以及学生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部分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需要在实验室进行数据收集。疫情原因导致的毕业困难对就业困难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湖北高校毕业生或湖北籍高校毕业生,在疫情的冲击下,延缓了其求职的时间。在当前用人单位需求少、毕业生人数规模大的就业形势下,尖锐的就业矛盾极大地增加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2]。虽然,当前全国各地采用线上网络招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情带来的影响,但是也受到很多制约因素。比如很多线上招聘的模式不够完善、无法对人才进行全面科学评价、网络信息不够准确、部分就业单位对线上签约系统不积极等等问题。

三、疫情之下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工作机制的问题

高校对毕业生就业起到关键的影响因素,然而湖北省目前的就业工作机制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学校的就业机制、就业方案缺乏科学性,就业指导教师经验不够丰富,就业指导专业性、针对性不强等情况。严重影响高校大学生的职业认知和职业规划,对高校培养高效率、高质量人才起着制约作用。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在走上社会后的高离职率,政府统计的就业数据与高校上报就业数据失真等情况也反映了就业机制确实存在问题。

(二)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家庭、社会影响,考研热、不就业、慢就业、“二战”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真实写照。据调查问卷统计,湖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在“没有就业的主要原因”这个问题中,选择“准备升学、出国”的占32.6%,选择“还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的占26.7%,选择“目前不想工作”的占18.6%,反映了毕业生表现出“不差钱、不将就、不凑合、不着急” 的择业心态越来越明显。这种大学生对就业待遇的高期望与就业市场的现实状况之间的存在差异,深刻影响毕业生的职业定位和就业期望,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人力资源的配置,对高校就业工作带来了更大压力的同时,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效应。

(三)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四年的最后一个学期是毕业生求职就业的高峰期,但今年受到突发疫情因素影响,部分毕业生前期准备不足,比如求职过程中必备的求职简历、就业协议、荣誉证书没有随身携带,求职过程中只能线上与就业单位交流、面试,不能当面直接了解情况,给毕业生求职带来一定影响。同时,虽然各级部门和高校都制定了相关政策帮助毕业生就业,例如建立网上就业平台、组织线上双选会、开通线上签约系统等,但仍然存在线上招聘模式不完善、部分就业单位对线上签约系统使用不积极等问题给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四、湖北省高校就业工作应对措施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就业导向

针对目前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国家、社会需求不符,湖北省高校在就业指导中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局限于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还需要对目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进行分类,通过教育和实践相结合、思想和行动相结合,加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帮助学生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个方面,在就业指导中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钻研精神和坚持精神,这样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自身的责任和意识,并通过自己的工作为国家、社会创造价值和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建立线上就业市场

充分利用湖北省各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就业”模式,做到企业招聘宣传到位、专业对口、指导清晰、服务满意,持续开展高校网上系列招聘活动。完善高校就业平台常态化机制与招聘信息的准确和及时,持续做好毕业生不同专业就业岗位、求职信息收集和宣传,做到就业创业服务资源信息与相关专业学生、相关需求学生能够及时地对接。建立合理的线上就业市场,不仅能够让高校毕业生能及时了解市场就业需求,对疫情的防控也起到积极作用。加强疫情期间与企业的交流联系,特别是发挥校友企业的作用,动员他们参加母校的线上招聘活动,为母校贡献一份力量。

(三)加强线上就业指导与服务

建立线上就业咨询渠道。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一般由就业工作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负责,但是很多辅导员与毕业生专业并不对口,班主任对当前就业形势和要求了解不深入,在做毕业生就业工作时工作较难推动。高校可以建立由学校就业创业工作处牵头,组织就业创业处专职工作人员、各二级学院辅导员等建立线上就业服务咨询团队,为毕业生开展线上就业指导,第一时间解决毕业生就业中的困惑,为疫情期间的就业工作提供不间断服务。针对非毕业生,也可以开展线上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测评,为以后的就业工作打下基础。

(四)鼓励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

推动湖北高校“双创”示范基地、孵化器等发展,增加大学生就业创业机会。对正在创业或准备的高校毕业生,给予创业指导、创业补贴,真正做到“创业带动就业”。针对非毕业生所学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课程教学,创业实践训练、创业大赛等,以创业带动高校大学生就业。为湖北省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渠道。

(五)做好特殊群体就业帮扶

今年湖北省给省内2020届所有高校毕业生发放就业创业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毕业生的就业经济压力。同时高校要持续开展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等群体毕业生的“一对一”就业帮扶,将困难学生进行分类建档,对特殊家庭贫困学生进行跟踪服务,结合贫困生的家庭情况、就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岗位推荐。

(六)加强对毕业生求职心理辅导

针对疫情需要,高校要积极开展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网络交流渠道。可以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专业相关指导教师、辅导员组成专业团队,解答学生在疫情期间影响而产生的各类心理困惑和求职问题。使他们能及时摆正心态,树立正确的求职观、择业观。

(七)促进毕业生留鄂就业创业

疫情影响下,湖北省毕业生和湖北籍毕业生势必面临在外省找工作难的情况。为深入实施推动“我选湖北”计划,湖北省政府和湖北企业可给予留鄂就业高校毕业生适当优惠政策,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岗位和创业条件,将人才留在湖北。

(八)继续引导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

近些年,高校毕业生毕业一年内离职率高达46%,说明近一半的毕业生在一年内更换过工作,毕业生离职成了一种常态。事实上,高校在做毕业生就业指导时,也引导学生先就业后择业,不要把第一份工作当成终身职业来考虑。在求职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期望的职业来求职,要综合考虑自身条件和单位要求,先找一份工作解决自己的生活需要,再考虑“择业”的问题。

五、结语

疫情影响下,湖北省高校的就业工作改革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尤其关键。高校需要从实际出发,通过合理建立网上就业市场、加强线上就业指导与服务、鼓励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做好特殊群体就业帮扶、加强对毕业生求职心理辅导、促进毕业生留鄂就业创业等措施对大学生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就业指导活动、建立网络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等新模式,有效地推动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发展,解决当前湖北毕业生的就业困难,让湖北省高校的就业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湖北省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