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设置的必要性及教育有效性探究

2020-11-24 16:25张秋霞
读与写 2020年8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治道德

张秋霞

(贵州省湄潭县茶城中学 贵州 湄潭 564100)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范围思想文化的频繁交流和交锋,我国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呈现多元多变的新发展趋势,诸多青少年受到经济利益至上以及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缺乏必要的法律观念和道德意识,导致三观沦丧。因此,在新时代初中生思想和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设置的深远意义。本文重点论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置的必要性以及教学的有效性。希望对规范青少年日常行为,促进其自身健康成长具有实际意义。

1.大变革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初中学生虽然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但是他们毕竟生活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较为单纯,并没有足够的涉世经验,且青春期的青少年任性侠义,思维和心智的成熟程度都不足以冷静对待自己和朋友身边发生的事情,思考问题不全面,极易在身边环境和他人的影响下产生偏激情绪,采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造成违法事件,给自己和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据调查,近年来,受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不良思潮的影响,触犯法律和违背道德观念的青少年的平均年龄在逐年降低。青少年犯罪事件频发,对社会、家庭和请少年自身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如果不对青少年进行及时且系统的法治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长此以往,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和建立将会无以为继,成为一句空话。

学校承担着青少年思想意识教育的重任,是对青少年进行普法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场所,有必要设置特定的课程让青少年懂得基本的法律概论、了解并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接受正确的道德观念,正确指导和辅助他们分析繁杂的社会现象,让他们具备明辨是非和利害关系的能力,有意识地规范自身社会行为,明辨是非,提升自身道德素养,做一个遵纪守法、自觉护法的社会主义文明青年。因此,在初中青少年思想意识具有独立性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开设《道德与法治》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深远意义。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开展的方法与途径

2.1 提升教材资源教育的有效性。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材编写科学合理,符合请少年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首先要重视对教材教育性的挖掘,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辅助教材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讲解和思想品德教育。

一方面,《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结合学生们的认知特点提升教材内容的接受度,深入浅出地解析教材案例并让学生们真正理解教材中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知识,明晰社会主流的道德意识,让真善美成为他们的道德追求,让法律知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们的思想意识,从而逐渐形成一种自主意识去用法律和道德约束并规范自身行为,形成思想从学法做起,逐渐做到懂法、守法并自觉维护法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剖析教材中的案例,更要结合学生们身边的实例进行教材理论知识的解读。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师生之间》的讲解中,笔者不仅列举了伟人毛泽东主席尊敬自己师长徐特立和张干的感人事迹,也在班级内展开了课堂大讨论,让学生们谈一谈自己眼中的各科任课教师,说一说彼此间曾经发生的故事。有的学生提出数学教师因为自己在雨天滑到,把自己的上衣借给学生替换;有的学生说自己打扫卫生晚了,语文教师还在批改作文,更多的学生列举教师课下对自己单独辅导的情况。当学生们一个个发言自己的教师是怎样帮助自己的时候,他们都会回忆其师生间最为美好的时刻,师生内心都一片温暖,彼此间的关系也就更加融洽了。

2.2 应用新的教育理念提升课堂教育实效。初中生比小学生要有更强的自我思想意识,他们对教师和课堂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尤其是讲解法律知识和道德意识的时候,学生们厌烦长篇大论的说教,或者认为自己早已明晰这些道理,或者认为这些与自己距离较远,无关紧要,教师的口若悬河简直就是给他们罪受。因此,教师首先要让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们懂得《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指引价值,然后应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引,提升课堂教育的实效。

首先,教师要以学生们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和主体,在知识讲解的时候,要剖析到位,也要让学生们自己进行正反的辩论,要有法律的具体条款证据,也要让学生们看到人情世故的道德法则的约束性,当学生们自己或者身边的同伴也成为案例的主角,学生们分析和理解起来就会更容易。

例如,在讲解有关社会责任的时候,笔者就让学生们开展社会调查,看一看冬天五六点钟就出来工作的环卫工人打扫卫生是多么辛苦,然后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没有环保意识给环卫工人增加了多少的工作量。当学生们把自己收集的雾霾图片以及因此引起的出行困难等问题展示出来的时候,学生们都意识到自己也有责任来维护社会环境,连班级卫生都变得更好了。

2.3 借社会时事进行法治和德育渗透。身边的事,社会上重大的时事往往具有法治教育和德育价值,如,在景点建筑物上刻字留言是不良的道德行为,乱扔垃圾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只要有教育意义,我们都要抓住机会进行德育渗透。因为只有我们坚持下去,学生们的思想意识才会随时受到良好思想和法律法规的洗涤,才会有更好的实效。

综上所述,在初中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价值,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