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

2020-11-24 21:21武威市凉州区发展街小学
甘肃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假分数奇数倒数

武威市凉州区发展街小学

“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质疑问难能掀起学生思维的风暴,叩开学生想象的大门,鼓起学生探索的风帆。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一、使学生勇于质疑问难

学生对于刚刚获得的知识,往往会萌生这样或那样的疑问。但有些学生尽管心中存疑,也不敢当堂直述疑问。一怕被同学取笑,二怕被老师责怪。久而久之,当疑问越积越多,而学生自己又无法解疑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故而,教师首先应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人到学习活动中去,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其次,教师应打消学生的顾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说出心中的困惑。对于勇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与表扬,并重视学生所提的问题,或组织学生讨论,或启发点拨,或分析讲解,让提问的学生意识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及重视。

例如,在复习“数的整除”这一单元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绝大多数学生对此深信不疑,一位学生却提出别的看法,他认为这句话有问题。一个自然数如果不是奇数,并不一定只能是偶数,还可能是一些别的数。如,自然数“2”不是奇数,但它却是质数。这个问题中涉及到的知识正是本课教学内容之一,于是,笔者顺势引导学生从自然数的分类上思考,问题很快得到解决。通过思考讨论,学生一致得出结论: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可分为奇数和偶数;按约数个数分类,又可分为1、质数、合数。这样教学,既复习了上述几个概念,又让学生对自然数的分类等相关知识理解得更为透彻。

二、使学生乐于质疑问难

布鲁纳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问题的提出者不仅仅是教师,还包括学生。质疑问难是学生积极思考的具体表现,这样的学生才是求知路上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为此,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唤起学生的求知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人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例如,教学“倒数”时,当学生学会了求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倒数后,笔者让同桌互相说数,要求另一方很快说出所问数的倒数。学生互相提问,顾虑较少,气氛很活跃。但在巡视中,笔者发现学生所问的数仅限于真分数或假分数时,就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除了学过真分数和假分数,我们还学过哪些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于是,研究了带分数、自然数、小数、0的倒数,还归纳出求各类数的倒数的方法。这一堂课,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成就感较强,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三、使学生善于质疑问难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一个问题需要对已有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等,是对原有知识的提炼与升华,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所以,教师应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对新知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比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动手操作,将圆等分16份后拼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绝大多数学生拼成了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接着,笔者用多媒体演示将圆依次等分为32、64、128份后拼成的近似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后思考:当等分的份数无限多时,将会拼成一个什么图形,学生自然想到是长方形。然后根据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与圆的周长、半径之间关系,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时,一位学生提出:“老师,我刚才拼成的是个近似三角形,不知道能否推导出同样的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但毫无定论。这一问题也激发了笔者的灵感,笔者引导学生观察拼成的近似三角形的底、高与圆的周长、半径之间关系,也推导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此时,学生异常兴奋,又动手拼出了近似梯形,通过分析、讨论,学生再一次推导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教学,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并且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印象尤为深刻,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学贵有疑,但小疑不解,最终可能积为大疑,进而成为学习道路上的绊脚石。所以,学生要通过不断地质疑、不断地明疑,使得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主体意识得到加强。故而,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假分数奇数倒数
奇数与偶数
惊喜倒数日历
关于奇数阶二元子集的分离序列
真分数和假分数
巧用倒数 求异创新
真分数和假分数
奇偶性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