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流通业发展对我国居民收入的影响
——基于城乡和收入来源结构差异

2020-11-25 05:52袁兴梅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净收入流通业居民收入

袁兴梅

(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 211167)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但是收入分配矛盾逐渐凸显。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明确提出“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从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共享发展成果、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等视角,为收入分配改革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2019年,全国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恩格尔系数继续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同时,近年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而商贸流通业由于产业特性具有吸纳就业、保障供给、刺激消费等作用,与居民收入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所以研究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深入分析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以及不同收入来源结构的影响,并通过稳健性检验验证了本文的结论,不仅能够全面深刻认识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而且能够为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以及提高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的研究主题和余文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居民消费及收入影响的相关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为商贸流通业对我国居民收入的影响机制的分析以及相关研究假设提出;第三部分为实证研究设计,包括样本选择以及模型、变量定义;第四部分为实证检验结果及稳健性检验;第五部分为研究结论以及对商贸流通业发展和提高居民收入方面的建议。

相关文献评述

目前,很多学者从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居民消费支出、居民收入以及城乡差距等角度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在对居民消费影响上,谢乔昕和宋良荣(2016)利用2001-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商贸流通产业对城乡居民消费二元性的影响,发现商贸流通业发展缩小了我国城乡消费差距;王红萍(2018)利用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城镇化、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认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有助于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孙浩(2019)利用2005-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门限模型与系统GMM模型研究我国商贸流通发展对省际间消费流向与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得出商贸流通发展会改变居民消费结构,尤其是会促进居民在食品、服装、交通通讯及文教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在对居民收入影响上,张秦等(2019)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商贸流通业规模增速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长期互动关系,发现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会促进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刘洋和郑宁宁(2018)以2008-2017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我国商贸流通规模的增长速度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长期互动关系,得出了由于我国商贸流通业在城乡地区发展并不均衡导致商贸流通规模的增长加剧城乡收入差距。

综上所述,目前多数学者对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收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乡收入差距,而对居民来源收入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所以研究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以及不同收入来源结构的影响不仅可以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促进居民收入提高指明方向,还可以为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研究假设

商贸流通业主要是指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含义。一方面,这些行业对于就业者技能要求相对较低,就业门槛较低,同时这些行业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征,从而决定了商贸流通业自身具有强大的就业吸纳能力增加居民就业。另一方面,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分工深化,促进商品交易效率的提高,加快生产和消费的聚集,不仅提升商贸流通业的就业效应,也能够提高行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居民收入提高。所以,随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行业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效益得到放大,对居民收入的促进作用增强。

据此,提出本文研究假设1:

H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贸流通业发展会促进我国居民收入提高。

一方面,商贸流通业中电子商贸的崛起,对就业者的就业技能要求相对较高,就业门槛也随之提高,而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低,人力资本较薄弱;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弱化了商贸流通行业劳动密集型特征,降低了商贸流通业的就业吸纳效应,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从业范围相对较窄,这种行业吸纳能力的改变更容易对农村居民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商贸流通业发展,农产品价值链向前移动,作为农村居民主要收入的生产端在农产品价值链所占收入份额下降,对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形成一定阻碍。所以,随着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农村居民的就业吸纳效应和增收效应较弱,从而对城镇居民收入有更大的影响。

表1 变量定义及描述

表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据此,提出本文研究假设2:

H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较于农村居民收入,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城镇居民收入有更大影响。

根据居民收入来源不同,可以将居民收入划分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以及转移净收入四种收入结构。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占我国居民收入的比重最高,因此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变化,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会最先受到影响。随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作为我国居民收入主要部分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也会受到更明显的促进。

据此,提出本文研究假设3:

H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2013-2018年我国31个省市区为研究样本,去掉部分缺失值最终得到了173个研究数据。此外,为了进一步减少极端值对模型回归的影响,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了上下1%的Winsorize缩尾处理。另外,数据主要来自wind和《中国统计年鉴》,并经过加工整理得到。

(二)检验模型及相关变量说明

检验模型:

被解释变量。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居民收入水平,并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分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居民工资性收入、居民经营净收入、居民财产净收入以及居民转移净收入。

解释变量。本文的解释变量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根据多数学者研究将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和就业人数作为衡量指标。关于商贸流通业范围采用各省份统计年鉴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住宿和餐饮业的GDP、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以及就业人数来计算。

控制变量。本文参考最近关于居民收入的研究,选取了城镇人口比重来衡量地区城市化进程、每十万人口平均高等学校在校生数衡量地区教育水平以及人均GDP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本文所有的变量定义见表1所示。

检验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提供了我国31个省份居民收入、商贸流通业增加值等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从我国居民收入来看,全体居民收入的对数(Y)均值为9.93,标准差为0.36,区域居民收入差异较大;城市居民收入的对数(Yu)均值为10.28,农村居民收入的对数(Yv)均值为9.3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对数(Y1)均值为9.33,在4种居民收入来源结构中最高。从我国商贸流通业来看,我国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对数(SMLT)均值为7.88,我国商贸流通业就业人数对数(Labor)均值为5.79,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较高。

(二)回归检验

为了验证假设1,本文以居民收入(Y)作为被解释变量,商贸流通业增加值的对数(SMLT)作为解释变量,采用回归模型(1)进行回归检验。经过F检验和Hausman检验后选用固定效应的估计方法更为合适,具体检验如表3所示。商贸流通业增加值的对数(LnLT)与居民收入水平(Y)的回归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为正(P<0.05),说明随着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行业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效益得到放大,居民收入水平会得到提高,假设1得到了验证。

为了验证假设2,本文以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商贸流通业增加值的对数(SMLT)作为解释变量,采用回归模型(1)进行了回归检验,同样采用固定效应的估计方法,具体检验如表3所示。商贸流通业增加值的对数(LnLT)与城镇居民收入(Yu)、农村居民收入(Yv)的回归系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为正(P<0.1),再比较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的估计系数可知,商贸流通业发展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要大于农村居民收入,说明由于商贸流通业中电子商贸的崛起,提高了就业门槛,弱化了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优势,同时,生产端在农产品价值链所占收入份额下降,从而降低了商贸流通业对农村居民的就业效应和增收效应,所以随着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会促进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而且对城镇居民收入有更大影响,假设2得到了验证。

为了进一步验证假设3,本文将被解释变量依次换为居民工资性收入(Y1)、经营净收入(Y2)、财产净收入(Y3)、转移净收入(Y4)代入模型(1)中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具体检验如表4所示。比较四个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对工资性收入(Y1)和经营净收入(Y2)有显著正向影响(P<0.1),而对财产净收入(Y3)和转移净收入(Y4)无显著影响。说明由于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占我国居民收入的比重最高,随着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

表3 商贸流通业发展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

表4 商贸流通业发展对我国不同居民收入结构的影响

表5 稳健性检验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增强实证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将解释变量商贸流通业增加值的对数(SMLT)换为商贸流通业就业人数的对数(Labor)进行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在回归(1)中,商贸流通业就业人数的对数(Labor)与居民收入水平(Y)的回归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为正(P<0.01);在回归(2)和(3)中,商贸流通业就业人数的对数(Labor)与城镇居民收入(Yu)、农村居民收入(Yv)的回归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为正(P<0.01),且城镇居民收入的估计系数大于农村居民收入;在回归(4)和(5)中,商贸流通业就业人数的对数(Labor)对工资性收入(Y1)和经营净收入(Y2)有显著正向影响(P<0.1)。稳健性检验结果与前文的实证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本文的实证结果较为可靠。

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本文以2013-2018年我国31个省市区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以及不同收入来源结构的影响。研究认为:第一,商贸流通业发展会促进我国居民收入提高。由于商贸流通业具有就业门槛低、劳动密集型等特征,因此,随着商贸流通业发展,行业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效应得到放大,会促进居民收入的增长。第二,相较于农村居民收入,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城镇居民收入有更大的影响。由于商贸流通业中电子商贸的崛起,提高了就业门槛,弱化了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优势,同时,生产端在农产品价值链所占收入份额下降,从而降低了商贸流通业对农村居民的就业效应和增收效应,因此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城镇居民收入有更大影响。第三,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由于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占我国居民收入的比重最高,因此随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会最先受到商贸流通业的促进作用影响。

(二)启示

为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本文从壮大商贸业市场主体和发展激活消费两个角度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培育壮大商贸流通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就业机会。一是积极培育本地优先企业。支持传统商贸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等方式跨界融合发展,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商贸流通龙头企业。二是努力招引行业龙头企业。鼓励大型商贸龙头企业来当地投资,设立商贸流通法人企业。三是促进中小微商贸企业发展。引导中小微商贸企业采取联合采购、共同配送、统一核算等方式降本增效,支持中小微商贸企业参加各类展会,拓宽营销渠道,鼓励特色商业街、商业综合体、商贸功能区完善功能服务,吸引并带动中小微商贸企业集聚发展。

第二,发展新型消费激活农村消费,拓宽居民增收渠道。一是积极发展新型消费。积极培育和发展健康、信息以及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新热点,发展体验式购物、休闲式消费,加速供应链创新,促进绿色、循环消费。二是激活农村消费潜能。支持建设乡镇商贸服务中心,发展农村连锁网点。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加速农村连锁超市信息化改造。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升级改造和新建一批标准化农贸市场。三是提升商贸人力资本。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补贴标准,有针对性地培训更多有一技之长的商贸流通业劳动力,尤其是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素质,不断增强农民就业能力。

猜你喜欢
净收入流通业居民收入
“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
浙江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国有经济对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
道康宁公布201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
居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