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宏政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四川 成都 610081)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肺癌,是影响我国男性居民健康的严重威胁[1]。手术治疗是前列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2-3]。然而,前列腺癌根治术存在一定的术后并发症,影响患者生存质量[4]。尿失禁是前列腺癌根治术最常见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同时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也会造成不良影响。盆底肌训练是改善尿失禁的有效途径[5]。本研究考察渐进性盆底肌训练对前列腺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干预效果和生活质量影响。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6 例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患者,平均年龄(58.2±3.4)岁,均为局限性前列腺癌。纳入标准:(1)经病理切片诊断为前列腺癌;(2)TNM 分期<T2;(3)无手术禁忌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 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理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给予膀胱功能训练法,包括放松法、饮水法、断尿法、术后需夹闭尿管,拔尿管后指导患者在有尿意后逐渐推迟1 ~15min 的排尿时间。观察组患者给予渐进性盆底肌训练:第一阶段:在不收缩下肢和腹部肌肉的情况下自主收缩耻骨附近肌肉群。在患者可以较好控制耻骨、尾骨附近肌肉群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阶段,患者选择平卧位,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凯格尔运动法),尽量收缩肌肉维持10s 后在放松10s,以此为一组,每次进行20 组,每日3 次,并渐进至每次30 组。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首次排气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采用尿流率测定结果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尿动力学参数[充盈期膀胱顺应性值(BC)、逼尿肌不稳定(DI)发生率、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 at Qmax)和残余尿量(PVR)]和术前、术后1 个月,3 个月及6 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6]。
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拔除引流管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尿流率测定结果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尿流率测定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前列腺癌根治术可以有效治疗局部前列腺癌,甚至达到根治效果显著改善患者预后。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进步,经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相比于开放式术式,腹腔镜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6-7]。然而,即便腹腔镜术式损伤较小,但仍会对患者的尿道造成一定刺激和尿道近端括约肌被切除和神经损伤等因素导致尿失禁等并发症的发生[8]。
盆底肌锻炼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尿失禁方法,通过盆底肌锻炼可以改变盆底神经病增加相关肌肉收缩力为尿道提供支持和增强括约肌力量[9]。刘乃波等人研究表明[10],利用盆底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有效降低了开放性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尿失禁发生几率。
本研究拟探讨渐进性盆底肌训练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本研究证实,通过给予患者术后渐进性盆底肌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状态。在术后恢复指标的比较中发现,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拔除引流管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以上结果表明渐进性盆底肌训练可以有效缩短引流时间。其原因是,观察组患者在拔除引流管之前就可以通过盆底肌训练提高尿道括约肌肌群的耐力和支持力度,从而缩短引流时间。为证实这一观点本研究进一步比较了两组患者尿流率测定结果指标。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尿流率测定结果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进一步证实了渐进性盆底肌训练对前列腺根治术患者尿道括约肌的锻炼效果及其对尿失禁的有效预防作用。最后,本研究比较了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生活质量评分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果表明渐进性盆底肌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其原因是尿失禁是影响前列腺根治术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并发有尿失禁的患者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情绪均会受严重影响。而通过改善患者尿道相关肌群力量、改善尿流率测定结果,渐进性盆底肌训练可以有效降低尿失禁的发生,从而间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渐进性盆底肌训练对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患者的术后排尿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可有效减少尿失禁的发生及拔除引流管时间,并以此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