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勇 杨四萍 姚琳
(贵州省铜仁市人民医院 贵州 铜仁 554300)
当前医院急诊内科收治脑出血患者需快速诊断,明确脑出血位置,评估病情,但采取何种急救措施尚存在争议,如内科保守治疗状降低颅内压,降血压,利尿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控制病情进展,但该种方式适用于轻度脑出血患者,若出血严重则难以控制,需行开颅手术治疗[1]。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如今微创技术在脑出血治疗中受到重视,其可在微小创伤下完成清除血肿治疗,解除患者危险[2]。为此,本次研究对脑出血患者在急诊内科的急救措施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如下。
回顾性选择本院急诊内科2017 年10 月至2019 年10 月期间接收的脑出血患者62 例作为资料,依据急救方式分组各31 例,经颅脑CT 和MRI 检查确诊[3]。对照组男性19 例,女性12 例,年龄44 ~68 岁,平均年龄(57.94±3.06)岁,出血部位:颞顶叶16 例,基底节区16 例;观察组男性17 例,女性14 例,年龄44 ~67 岁,平均年龄(57.88±3.12)岁,出血部位:颞顶叶18 例,基底节区14 例;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肺肾疾病患者及精神疾病患者等。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 院前急救处理需依据患者病情、体征及症状快速判断,分析患者意识状态、语言状态、大小便等,吸氧支持和心电监护,维持呼吸道通畅,针对血压过高需行降压处理。急诊科接受行内科保守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血压稳定情况,降低高颅压,定期肾功能复查,给予镇痛、镇静药物,补液治疗,控制在1500 ~2000ml/d。针对需行手术治疗患者采取开颅手术,全身麻醉,开颅窗,清除血肿。
1.2.2 观察组 院前急救处理同上述对照组,医院接受后制定微创穿刺引流术方案,术前局部麻醉,血肿定位处理,明确穿刺部位避开重要功能区域,置入一次性穿刺针,钻透颅骨、硬膜等,观察是否抵达血肿部位,确定后利用注射器抽吸血液,抽吸完成后注入含尿激酶生理盐水,关闭引流管,4d后开放引流。
评价两组疗效:显效为抢救成功,患者恢复正常生活,病残0 级别;有效为抢救成功,病残1 ~3 级,需他人协助活动;无效为死亡或重度病残,生活无法自理。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记录意识恢复时间、颅内压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
采用SPSS21.0 中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分析表1 可知,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74.19%(P<0.05)。
表1 两组疗效评价[n(%)]
分析表2 可知,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颅内压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恢复效果比较(±s)
表2 两组恢复效果比较(±s)
组别 例数 意识恢复时间(h) 颅内压恢复时间(h) 住院时间(d)观察组 31 30.05±7.26 55.16±10.62 12.08±1.14对照组 31 44.08±8.19 72.36±12.07 15.69±2.03 χ2 - 7.14 5.97 8.63 P - <0.05 <0.05 <0.05
脑出血属于急诊科常见疾病,患者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发出血症状,病情危急,需急救处理,否则患者意识丧失,致残及致死。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如今临床认为治疗脑出血需采取可靠措施尽早促进血肿清除,降低颅内压[4]。内科保守治疗方案虽然可起到稳定体征,促使血肿吸收,但若血肿量大,难以有效控制,仍需借助手术方式清除血肿[5]。微创穿刺引流术可实现尽早手术治疗,通过CT 定位血肿位置及范围,利用穿刺针粉碎血肿,注射器抽吸血肿,确保有效清除血肿,减轻血肿对脑组织压迫,利于血循环,降低颅内压,尽早减轻脑功能区及血管损害,利于术后康复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74.19%,P<0.05;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颅内压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脑出血急救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可有效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消除症状,利于意识尽早恢复,尽早开展康复训练,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残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脑出血患者急诊内科急救措施中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具有微创性、及时性及有效性优势,利于患者尽早解除危险,减少脑功能损害,利于术后恢复,临床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