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

2020-11-25 04:03管云飞谭云波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21期
关键词:阿帕副作用胃癌

管云飞 谭云波(通讯作者)

(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 大理 671000)

胃癌属于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病不易察觉,症状不明显,发病就诊多数为中、晚期,临床研究发现导致胃癌原因多数是精神压力过大、饮食不规律、生活环境、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等[1]。癌症患者的死亡率非常高,晚期胃癌只能采取保守的化疗来缓解病情,但因存在个体差异,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2]。阿帕替尼是我国自行研制的靶向治疗药物,在临床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明显,本文就阿帕替尼在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我院2018 年4 月至2020 年1 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92 例为研究对象,入组要求:临床检查确诊为胃癌患者;经临床分期为Ⅳ期患者;生存周期在90d 左右。提前告知患者本次研究目的,并让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随机抽签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46 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4:22,年龄31 ~72 岁,平均(60.54±8.18)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7:19,年龄32 ~71 岁,平均(61.89±8.58)岁。通过两组资料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确诊入院后,立即对患者进行影像学、病理学常规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制定用药方案。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案,替吉奥(国药准字H20100135)、奥沙利铂(国药准字H20020648)联合化疗;同对照组对比,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阿帕替尼(国药准字H20140105),1 个疗程为15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 周,在此期间如有不良反应则暂停药物。

1.3 指标观察

治疗效果:应用实体瘤RECIS 作为参照标准分为4 个指标:①完全缓解(CR),病灶完全清除且延续28d 以上;②部分缓解(PR),病灶缩小≥30%且延续28d 以上;③病情稳定(SD),病灶缩小<30%且延续28d 以上;④病情恶化(PD),病灶增大≥25%或增加新病灶。疾病缓解(RR)率=(CR +PR)/总例数×100%。副作用:肝功能损伤、血压上升、蛋白尿、骨髓抑制、胃肠道不适。

1.4 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21.0 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n,%)表示,组间差异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表1可知,对照组疾病缓解率(45.65%)低于研究组(82.6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比较两组患者副作用

表2 可知,两组患者各项副作用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副作用[n(%)]

3.讨论

经流行病调查发现我国胃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形成因素较为复杂,明确多数为胃部疾病导致,早期不易发现,晚期发病不易根治,早、中期无明显症状,临床表现为无力、体重下降、腹痛稍微不适等,到终末期,患者表现为极度贫血、严重消瘦、疼痛加剧等[3]。胃癌早期临床治愈较高,采用化疗、靶向治疗、手术等综合手段切除病灶,能达到缓解病症的效果。晚期胃癌患者,根据病人情况,多数采用化疗方式抑制癌细胞转移,延续患者生命,其中替吉奥+沙利铂联合应用比较常见,但副作用较强,化疗效果不明显,医患均不给予认可。随着医学的发展,我国自行研究了靶向药物阿帕替尼,此药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可联合治疗癌症患者,对人体细胞损害较小,给晚期转移且具有复发性的胃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4]。本研究主要探讨在传统用药基础上加用阿帕替尼阻断治疗,结果显示,对照组疾病缓解率(45.65%)低于研究组(82.61%),且P<0.05;两组患者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阿帕替尼联合应用治疗胃癌,能有效排除病灶,使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显著延续,在胃癌晚期的临床治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猜你喜欢
阿帕副作用胃癌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变更声明
别被副作用吓倒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氢化可的松严重副作用1例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