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气管插管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间气管道管理方式以及效果分析

2020-11-25 04:03陈海虹董威
医药前沿 2020年21期
关键词:双腔体征插管

陈海虹 董威

(潮南民生医院 广东 汕头 515144)

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必然需要对其进行麻醉,对患者进行麻醉可以使患者保持平静的状态,更好的为患者完成手术。而在对患者开展胸腔内手术时,为了保证手术术野,往往需要使患者保持单侧肺通气,为了能够使患者有效的单侧肺通气,就需要为患者采用双腔气管插管,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对患者的损伤,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1]。但是,在患者处于麻醉复苏期时,需要对气管道进行有效的管理,才可以避免患者出现危险事件,保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选取我院96 例接受双腔气管插管手术治疗的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分析对接受双腔气管插管手术治疗的患者,在麻醉复苏期对气管道管理的主要方式以及取得的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96 例接受双腔气管插管手术治疗的患者开展本次研究,研究时间为2017 年3 月—2018 年4 月。对全部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接受常规气管道管理的48 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针对性气管道管理的48 例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中的男性27 例,女性21 例,年龄为20 ~77 岁,平均年龄为(50.2±4.8)岁;其中,接受食管手术治疗的患者24 例,接受胸腔手术治疗的患者13 例,接受纵膈手术治疗的患者11 例。研究组患者中的男性26 例,女性22 例,年龄为22 ~75 岁,平均年龄为(49.9±5.0)岁;其中,接受食管手术治疗的患者25 例,接受胸腔手术治疗的患者14 例,接受纵膈手术治疗的患者9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未见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气管道管理,主要包括为患者清除痰液、密切监视患者生命体征以及对患者进行安抚等。对研究组患者则开展针对性气管道管理,主要内容为:首先,对患者的气管道位置进行检查,尤其是确定固定是否妥善,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导管移位或者是脱出的问题。同时,还要对患者的双肺呼吸音进行听诊。如果出现双肺呼吸音不对称的问题,就需要对插管的深度进行检查,因为正常情况下双肺呼吸音是对称的,如果出现插管过深,将会导致患者出现测肺不通气的问题,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肺不张的问题[2]。如果患者出现对侧呼吸音消失的问题,就说明插管过浅,就需要进行调整,避免气管脱出的问题。其次,需要为患者连接心电监护仪,重点监视患者的心率,并打开报警音,密切监视患者的生命体征。需要注意的是,护理人员需要每15 分钟就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一次记录,一旦有任何异常,都要及时反馈并进行处理。还要对患者的心率、血压的变化加强重视。因为患者在半苏醒期,麻醉效果逐渐消散,由手术创口所带来的疼痛将会导致患者出现血压升高的问题。所以,就需要对患者加强关注,一旦患者血压异常升高,就需要及时的对医生进行反馈,并分析导致患者血压升高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并且,还需要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次数进行观察,因为麻醉以及镇静等药物将会导致患者的呼吸肌力度降低,影响到患者的呼吸强度,致使呼吸次数下降[3]。所以,就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口唇以及呼吸道是否正常,如果有任何异常都要加强重视,并及时的进行处理。最后,在为患者拔除气管时,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约束,因为患者在这一时期正处于意识混沌的状态,如果没有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约束,将很容易造成患者出现坠床、骨折等不良事件[4]。并且,还要对患者进行局部按摩,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在患者恢复意识后,就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安抚,告知患者手术结果,使患者能够安心,并将约束带撤除,并帮助患者调整到正确的卧位。并且,要告知患者拔管的各种注意事项,获得患者的支持与跑配合,这样就能够避免患者出现负性情绪,医患之间也能够有效的形成配合,这样不仅能够更好的为患者完成拔管,还可以避免患者出现应激反应,防止出现风险事件[5]。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接受气管道管理的过程中,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躁动、呕吐、高碳酸血症、舌根后坠)发生情况。同时,监测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并统计平均值。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则表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2%,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8%。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

研究组患者的平均心律每分钟(98.8±12.3)次、平均动脉压(97.6±13.4)mmHg、以及平均呼吸次数每分钟(22.7±5.1)次均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所示。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s)

平均呼吸次数(次/min)研究组 48 98.8±12.3 97.6±13.4 22.7±5.1对照组 48 105.2±14.7 110.3±15.5 20.6±4.2 t - 6.052 8.629 2.202 P - 0.000 0.000 0.003组别 例数 平均心律(次/min)平均动脉压(mmHg)

3.讨论

麻醉恢复期指的是停止对患者使用麻醉药物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以及意识的阶段。患者在这一时期,会随着麻醉药物的深度缓慢下降,其自我防护能力也会逐渐的恢复这就导致患者很容易会出现呼吸困难、血液流动异常等多种不良反应,这就会对手术效果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6]。尤其是接受双腔气管插管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患者的麻醉恢复期并不能立即为其拔管,并需要对气管做好有效的管理工作,才能够避免患者出现风险事件[7]。

通过对患者开展针对性气管道管理,可以根据患者的插管位置,进行有效的护理,使患者的呼吸道能够保持在通常的状态,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动脉血氧、血压等生命体征,一旦有任何异常,都能够及时的进行处理,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避免患者出现高碳酸血症以及低氧症等风险事件[8]。同时,还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护理措施进行有效的调整,尽可能的防止患者出现意外事件,这样不仅能够更好的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还可以增强对患者麻醉复苏期的护理质量[9]。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对接受双腔气管插管手术治疗的患者,在麻醉复苏期对其气管道开展针对性管理,能够有效的避免出现不良事件,并使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在良好的范围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双腔体征插管
羊双腔吸虫病的临床特征、诊断与防治措施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连接器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双腔管插入操作者手卫生依从性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自制双腔T管在胆道探查术后的应用体会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输液器用于新生儿脐静脉插管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