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BPRS 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2020-11-25 04:03王英阿地拉阿吉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21期
关键词:激素水平精神分裂症病程

王英 阿地拉·阿吉(通讯作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功能性紊乱,其中由腺垂体分泌的可调节甲状腺功能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神经调节线路中承上启下,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证明其可能参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1]。而抗精神病药物在发挥药效过程中可能涉及多种受体系统,如阻断多巴胺D2 受体或去甲肾上腺素α1 受体等,因此可能对患者血脂和甲状腺激素水平有一定影响[2]。因此,本研究对TSH 与精神分裂症患者BPRS 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纳入2017 年1 月—2020 年1 月我院收治6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男26 例,女34 例,年龄13 ~65 岁,平均年龄(33.6±10.4)岁,病程1 ~7 年,平均病程(3.6±1.1)年;相关性分析分组中,短病程患者组:男14 例,女19 例,年龄13 ~63 岁,平均年龄(33.2±9.7)岁,病程1 ~4 年,平均病程(2.5±1.0)年;长病程患者组:男12 例,女15 例,年龄15 ~65 岁,平均年龄(33.9±10.1)岁,病程5 ~7 年,平均病程(5.8±0.9)年。所有患者均符合ICD-10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5];患者均首次发病;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肾、肝等脏器疾病及甲状腺疾病患者,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另随机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科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 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32 名,女28 名。所有研究对象及患者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三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n,±s)

组别 例数 性别(男/女) 年龄(岁) 病程(年)患者组 60 31/29 33.6±19.4 3.4±1.1健康对照组 60 34/26 33.1±10.6 -

1.2 基础治疗及护理过程

所有精神分裂患者在进行相关指标检测过程中保证基础治疗和常规护理。

给药剂量:给予利培酮片4mg/d 治疗8 周(第1 ~3 天,2mg/d,第4 ~6 天,3mg/d,之后逐量增加至4mg)。

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利培酮不良反应者均给予盐酸海索片(安坦片)2mg/d;合并睡眠障碍者给予阿普唑仑0.4mg/d,睡前服用。

所有患者均给予阶段式心理护理干预,向患者陈述病情和治疗计划,耐心、细心照顾患者情绪,倾听患者倾诉,引导患者正确区分现实与非现实,患者病情好转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确保患者后期恢复。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 对两组参与者。

所有患者在晨起后空腹抽取静脉血5ml,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及TSH 的含量。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 分析本研究数据,其中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同时采用Spearman 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患者组血清中T4 含量和BPRS 评分均显著上升或增加(P<0.05),TSH 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而两组受试参与者血清中T3含量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 T3(nmol/L) T4(nmol/L) TSH(mU/L) BPRS 评分患者组 60 1.20±0.31 118.33±15.56 1.30±0.31 55.81±15.32健康对照组 60 1.13±0.28 78.34±9.64 1.75±0.54 15.60±5.61 t- 1.298 16.923 5.598 19.091 P- >0.05 <0.001 <0.001 <0.001

2.2 不同病程患者甲状腺激素含量与BPRS 评分相关性分析

短病程患者组T4 含量与BPRS 评分呈正相关(P<0.05),TSH 含量与BPRS 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T3 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长病程患者组T3 含量与BPRS 评分呈正相关(P<0.05),TSH 含量与BPRS 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T4 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见表3。

表3 不同病程患者甲状腺激素含量与BPRS 评分相关性分析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生活与工作节奏的逐渐加快,导致各种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精神分裂症就是中青年高发病之一。目前该病在临床上常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常用药物以利培酮为主,但是该药物长期使用可能会使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受到不良影响。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所分泌激素,包括甲状腺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调节系统的执行者[3]。目前研究表明甲状腺激素参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因此我们认为作为甲状腺激素的调节物质-促甲状腺激素很有可能也参与其发病机制。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患者组血清中T4 含量和BPRS 评分均显著上升或增加,TSH 含量则显著下降,而受试参与者血清中T3 含量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与孙丽婷等[4]分析274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的相关结果一致。此外短病程患者组T4 含量与BPRS 评分呈显著正相关,TSH 含量与BPRS 评分呈显著负相关,T3 含量与BPRS 评分无显著相关性;短病程患者组T3 含量与BPRS 评分呈显著正相关,TSH 含量与BPRS 评分呈显著负相关,T4 含量与BPRS 评分无显著相关性。表明T3 含量随着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的进展而进一步增加,T4 激素则随之进一步趋于平衡,推测两种激素可能与患者早期适应性或保护性反应相关,而两种病程患者血清中TSH 激素水平则与病程进展无关,与该疾病显著相关。

另有相关研究提出,利培酮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甲状腺轴具有抑制作用,导致神经递质代谢紊乱,从而使得患者血清中T3、T4 含量显著降低[5],为利培酮导致精神分裂患者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做出了解释,该结果与本文结果不完全相符,分析该原因可能在于:本研究还存在不足,按照不同病程进行分组的患者例数较少,可能导致结果存在偏倚性,将在后续研究中扩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BPRS 评分是精神病分裂症的评价标准,可根据患者病程通过药物治疗改善其TSH、T3 和T4 水平从而降低BPRS评分,缓解患者病情。但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对甲状腺激素进行监测,避免出现激素水平异常。

猜你喜欢
激素水平精神分裂症病程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针药结合改善肾虚痰湿型PCOS激素水平的9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
甲功正常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DKD的相关性
益母缩宫颗粒对药流者激素水平的影响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孕妇血清激素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