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迎
(江苏省泰州市明珠实验学校 江苏 泰州 225300)
乐感主要是指学生对待音乐作品的感知,培养学生的乐感是新课程改革标准对初中音乐教学提出的新的教学任务。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还采取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依据教材内容按照自己的思维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授。这样的教学不仅很难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作品的魅力,还很难让学生的综合乐感得到有效地提升,导致初中音乐教学价值的本质意义很难得到高效实现。因此,在现阶段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一定要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优化教学内容与方式,注重学生综合乐感的培养,保证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综合性成长,真正意义上完成初中音乐教学任务。
体态律动使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并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增添合适的体态律动,帮助学生快速地抓住音乐作品的主要节奏,更好地去感知音乐作品的旋律与传达的情感,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乐感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体态律动的合理渗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乐感。例如,在学习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爱我中华》一课时,这首歌曲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相对比较熟悉,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学会数节拍,掌握好节奏,了解节拍之间的强弱关系,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时就可以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拍手掌打节奏。让学生一边演唱歌曲一边拍手掌打节奏能让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逐步地找到该首音乐作品的韵律感,并通过旋律的变化感受到音乐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的赞美与歌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以达到逐步提升学生乐感的目的。
如果学生对待音乐作品没有深刻的感悟与理解,不能感受到音乐作品所传达出来的情感与魅力,那么学生就很难通过音乐作品有所收获,连基本的音乐学习任务都无法完成,更不要说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了。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注重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悟与理解,让学生能够将自己融入到音乐作品中,更好地去感知这充满魅力的音乐世界,以此来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保证学生音乐学习任务的高效完成。例如,在学习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下册《长江之歌》一课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影视《话说长江》中的部分片段,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长江一泻千里、奔腾咆哮、波澜壮阔的景象。在看完影片以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聆听歌曲,并且说一说这首歌曲给人们的情绪带来了怎样的感受?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我们应该分别用怎样的情绪进行演唱?通过视觉的冲击和问题的引导,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悟与理解,这样学生就能快速的抓住音乐作品的情绪变化,体会到长江那无穷的力量与如同母亲般的情怀,进而保证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得到切实有效地提升。
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对于学生乐感的培养也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保证学生参与音乐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开展有趣的音乐课堂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音乐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高效地掌握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与精神内涵,以保证学生乐感的培养。例如,在学习《依呀呀殴雷欧》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积极主动地体验非洲音乐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掌握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有趣的即兴表演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把班级里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利用自己目前手上所拥有的任何物品组成一个小小的乐队,如笔、书本、水杯甚至是自己身上的饰品等等一切可发出声音的物品都可以成为小组的乐器,小组选好乐器以后即可进行演奏排练,并进行班级的展示,最后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在演唱过程中情绪最饱满,并且节奏掌握的最为准确。通过这个有趣的课堂活动可以给初中音乐课堂增添新的生命力与活力,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主的去把控音乐作品的节奏,融入自己的情感,以此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表现能力,进而保证初中音乐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乐感不仅仅是新课程标准所下达的教学任务,更是保证学生在音乐学习道路上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保证学生的音乐乐感得到稳定有效地培养,为初中音乐教学不断突破新的教学高度搭建坚固的前进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