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汤配合玉屏风散治疗脾虚湿蕴证型湿疮的疗效观察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2020-11-25 04:03姜芯李珏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21期
关键词:介素证型脾虚

姜芯 李珏(通讯作者)

(重庆市沙坪坝区双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重庆 400032)

湿疮,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即西医的湿疹,临床特点表现为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可演变成慢性。脾虚湿蕴型湿疮属于其中一种证型,该病症多因禀赋不耐、饮食失节、或过食辛辣刺激等物而致脾失健运、湿邪内生、又兼外受风邪,内湿外风两邪相搏侵肌肤所致,或是进一步发展导致皮肤表面损伤明显的症候。其部位多在四肢屈侧、头面部、手背足趾部、外阴部等处。皮疹表现特征为丘疱疹或水泡,严重者可呈脓疱。水泡或脓疱破损后则出现红色糜烂面,并有浆液或脓液渗出,患者剧痒难忍,夜间尤甚。针对此病症进行干预,可缓解皮损情况,缓解剧痒,为此本文就除湿汤合玉屏风散治疗脾虚湿蕴证型湿疮的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展开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74 例脾虚湿蕴证型湿疮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其均于2017 年12 月—2019 年12 月入我院门诊接受诊治,应用等量数字随机方式分组,实验组中,男女比例为20:17,年龄18 ~62 岁,平均(42.25±6.71)岁;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1:16,年龄19 ~64 岁,平均(42.39±6.82)岁。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肤痒颗粒进行病症干预,肤痒颗粒使用方式为口服,开水冲服,每次1 ~2 袋,每日三次。

研究组应用《眼科篡要》中除湿汤[1]和《丹溪心法》中玉屏风散进行加减[2]:

黄芪30g、白术20g、防风10g、茯苓30g、滑石20g(包煎)、车前子15g(包煎)、木通5g、枳壳10g、陈皮9g、赤小豆30g、刺蒺藜15g、荆芥10g、蝉蜕10g、生甘草10g,入药。若患者皮损色暗,加当归、丹参;若患者热时加重,加生地、赤芍。

将上述饮片用600 毫升清水武火煎煮开后改文火煎煮30min,每剂煎煮3 次,每次取药汁200ml,共600ml 分早中晚饭后各服200ml。并嘱患者饮食清淡,忌食海鲜、生冷、肥甘厚腻、辛辣刺激荤腥动风之物。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1.3.1 观察指标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进行检测,主要包括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3、白细胞介素-2 及白细胞介素-6 等水平[3]。

1.3.2 疗效判定 分析临床治疗效果

显效:丘疱疹或水泡糜烂渗出、剧烈瘙痒等临床症状消失,皮肤湿疮面全部好转;有效:丘疱疹或水泡糜烂渗出、剧烈瘙痒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皮肤湿疮面缩小;无效:丘疱疹或水泡糜烂渗出、剧烈瘙痒等临床症状未见变化,甚至加重,皮肤湿疮面未见缩小甚至扩大。

1.4 统计学处理

2.治疗效果

2.1 机体免疫力情况

经研究,实验组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3、白细胞介素-2 及白细胞介素-6 等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机体免疫力情况对比分析(±s,pg/ml)

表1 两组患者机体免疫力情况对比分析(±s,pg/ml)

白细胞介素-23组别 例数 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实验组 37 40.78±5.54 30.57±10.52 111.25±4.69 61.58±7.25对照组 37 68.64±5.25 62.74±9.52 135.47±5.87 98.87±8.58 t - 22.203 13.792 19.608 20.193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临床治疗效果

经研究,实验组治疗显效25 例,有效11 例,无效1 例,治疗总有效人数36 例,总有效率97.30%;对照组治疗显效16 例,有效12 例,无效9 例,治疗总有效人数28 例,总有效率75.68%,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n)

3.讨论

3.1 用方立意

脾虚湿蕴证型湿疮发病缓,皮疹呈丘疹、丘疱疹、水泡为主,皮损潮红,瘙痒剧烈,糜烂渗液较重,可见鳞屑:常伴有面色萎黄、体疲乏力,纳差,甚或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缓或濡滑。中医认为其发生主要由于患者禀赋不耐、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而致湿邪客于肌肤引起皮肤受损所致。治疗以健脾除湿,益气固表,祛风止痒为主。采用除湿汤合玉屏风散加减,其中黄芪甘温,内补肺脾之气,外可固表;白术益气,又有较强的祛湿作用,令湿邪下行二窍而出;防风祛风泄邪止痒。茯苓、滑石、淡渗利水除湿邪[4];木通、车前子引湿邪外出;荆芥、蝉蜕助防风祛风止痒;陈皮、枳壳醒脾降气泄浊;生甘草调和药效。诸药联用,健脾除湿祛风止痒,扶正祛邪。一提升患者机体免疫力,二给湿邪以出路,两方合用兼顾扶正祛邪,临床疗效显著。

3.2 除湿汤合玉屏风应用的依据

《素问·刺法论》中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临床治疗中我们多给病邪以出路。而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脾为阴土,运化水湿,喜燥恶湿;故湿邪留滞体内,常先困脾,使脾阳不振,运化失常[5];脾失运化,湿邪加重,不仅损伤正气,更不利运化水湿,形成恶性循环。除湿汤能“给湿邪以出路”,玉屏风健脾益气固表,现代研究玉屏风又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故两方合用攻补兼施,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这种疗法还遵循了东垣学说思想的分消走泄,祛邪除湿,治病不忘求本,兼顾护脾胃,以恢复脾胃功能为根本[6]。故临床中除湿汤合玉屏风加减应用于脾虚湿蕴证型湿疮疗效甚好。

3.3 预防调护

3.3.1 避免搔抓患处,以防感染。

3.3.2 忌用热水,肥皂等洗患处。

3.3.3忌鱼虾蟹,生冷及肥甘厚腻,鸡鹅牛羊等发物,忌香菜、韭菜、姜葱蒜等辛香之品。

3.3.4 急性期暂缓注射各种疫苗。

3.3.5 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4.结语

临床治疗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做依据与指导,临床实践研究表明,实验组的白细胞介素-17(40.78±5.54)pg/ml、白细胞介素-23(30.57±10.52)pg/ml、白细胞介素-2(111.25±4.69)pg/ml 及白细胞介素-6(61.58±7.25)pg/ml 等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显效的患者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应用除湿汤合玉屏风临床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机体免疫能力。

综上所述,除湿汤合玉屏风治疗脾虚湿蕴证型湿疮的疗效显著,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积极影响,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介素证型脾虚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治咽炎要分清证型
不同证型糖尿病的调理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吸烟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