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双侧双瓶送检对病原菌和污染菌判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20-11-25 04:03古旭东薛春玲罗科城
医药前沿 2020年21期
关键词:菌血症病原菌报警

古旭东 薛春玲 罗科城

(河源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广东 河源 517000)

血培养是临床上诊断血流微生物感染的关键性指标,也是重症感染、败血症等病症确诊的常用实验室检测技术。血培养阳性样本内微生物的检测数据是临床疾病诊断的参考性参数,会对医生的诊断产生极大影响,并因此影响患者治疗效果[1]。通常来说,能够由血培养内进行分离,并因此获得真正菌血症或真菌血症的病原菌。但是在实际检测过程中,血培养污染菌的比重相对较大,这就会使得实验室检测的成本提升,极大地影响诊断质量。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病原菌,可是因为其是皮肤的正常菌群,在采样期间,被污染的几率相对较高,因此也是一种出现几率相对较高的血培养污染菌。现今,学界并未研究出有效的方法来鉴别CNS 是否为致病菌,或是污染菌[2]。鉴于此,本研究以本院近12 个月内血培养病原菌为例,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分析污染菌有关实验检测技术的可实施性与实际运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标本血培养选自2018 年某医科大学住院患者。

1.2 仪器

山东鑫科LABSTAREX 自动血液细菌培养仪及配套血瓶,梅里埃BACT/ALERT3D60 自动血液细菌培养仪,MicroScanWalkAway96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测试系统及配套上机板。质控菌株:ATCC25922 大肠埃希菌;ATCC27853 铜绿假单胞菌;ATCC25923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2 粪肠球菌等[3]。

1.3 方法

1.3.1 标本采集与处理 在无菌条件下获得血样本之后,要及时将其注至血培养瓶内,并进行编号,在血培养仪中完成培养处理,培养瓶中微生物会进行生长代谢,并且代谢后的CO2会充斥培养基内,和含荧光染料的感应器之间会产生反应,导致其中的荧光物质出现相应变化,并产生荧光现象,若是设备的光源检测到这种现象,就能够根据相关运算方法,判断是否达到阳性培养标准,若是达到标准,就自动触发阳性警报。

1.3.2 双侧双瓶定义 双侧双瓶系指由一个位置采血,并且将其接种到一套培养瓶内,之后由另一位置进行采血处理,并将其接种到另一套培养瓶内,也就是说,一套血培养的构成包括需氧瓶及厌氧瓶各一个。

1.3.3 疑似污染定义 依照CLSI-M47-A 中相关标准可知,若是检测出对血培养污染的微生物,就应该联系临床医师,基于患者的体温、WBC 水平及感染有关症状等信息,有效分析疑似污染菌的可能性。

1.3.4 病原菌鉴定 阳性标本,若是出现阳性报警,就要立即在血琼脂平板、中国蓝平板以及巧克力平板上进行接种,还要进行涂片行革兰氏染色、镜检等处理,详细记录涂片数据,运用菌株,严格根据操作流程完成鉴定与药敏检测,1d 之后将最终报告的阴性标本发出,并且进行5d 的血培养之后,若是还是阴性结果,就表示没有细菌生长[4]。

1.3.5 提示污染菌的实验室技术 根据操作规程进行血培养的采集处理,一些病患以左右臂双侧双瓶的方式完成采集工作,单瓶报警,检测之后,分析污染菌的可能性,并在报告中详细赘述,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提供可靠数据;双瓶都在2d 内报警,则显示导致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生长。

2.结果

根据表1 显示,血培养病原菌检出率中共检测血培养标本1000 份,阳性为份109,阳性检出率为10.90%,其中采用双侧双瓶采血的血培养标本为90 份,阳性为21 份,阳性检出率为23.33%。见表1。

表1 单、双侧瓶血培养阳性检出率结果的对比

3.讨论

血培养是败血症等判断的关键性方式及诊断技术,如今,血流感染是医疗机构内感染及病患死亡的常见原因,血流感染测定需求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提升趋势[5]。如今,全自动血培养仪等设备已经得到广泛运用,血培养阳性率也逐渐提升。本组1000 份血培养病例中,奠定病原菌共109 株,检出率是12.23%。根据相关报道可知,血培养阳性样本内病原微生物包括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并且在医疗机构中并不存在空间及时间上的集中分布特点,这就表明院内感染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如今临床上往往针对住院患者及危重症病患广泛运用广谱抗生素,再加上常常运用侵袭性治疗方式,这就导致CNS 发生率提升[6]。此外,CNS 同样是血培养过程中出现几率最高的污染菌,在血液样本采集期间,人体皮肤的正常菌群被携带的几率相对较高,这就会使得血培养呈现出阳性的结果;留置导管同样会使得血培养污染几率提升;CNS 能够生成黏滞物,并因此于医疗设备的表层产生生物膜,若是不能科学地开展消毒工作,血标本污染几率也会显著提升。所以,研究出一种科学、有效的技术,判断CNS 属于致病菌还是污染菌非常重要。本研究的样本数量为1000 份,其中21 份的最终检查结果是病原菌,而接受双侧双瓶血液样本采集的样本共90 份,因此检出率是23.33%,明显高于单瓶血培养样本。阳性血培养内,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2.7%,而单瓶报警检出率为18.1%,相对于双瓶报警方式而言明显较高,而若是采取双臂血液样本采集的方式,若是阳性结果中仅有一瓶样本,而另一瓶样本5d 的时间内都没有发现细菌存在的现象,这就表明单瓶血培养内测定的CNS 结果,有很大概率是样本采集等操作内所产生的污染菌,因此临床工作者务必联系病患的实际症状展开评估,还要依照现有资料进行分析。此外,针对血培养报警时长进行分析,能够为诊断结果提供一定参考,这是因为菌血症的阳性报警时间若是明显短于污染现象,通常都会引发48h 内血培养阳性报警的事件,若是报警事件超出48h,那么极有可能就是污染菌,但是此种判断方式仅在排除真菌性菌血症之后具备一定参考性[7]。

怎样提升血培养阳性率,使得实验室报告的准确率以及效率得到提升,是当前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现今,鉴定致病菌与污染菌的检测技术并不完善,如果运用全套的实验室检测技术针对污染菌展开检验,会使得实验室检验员的工作量加重,并且会显著提升经济成本,所以,应该运用科学的检测技术,并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性评估[8]。运用双侧双瓶的样本采集方式,并且在48h 内完成阳性报警的鉴定任务,构建科学的血培养三级报告机制,是一种较为科学且便捷的检测技术,具备较大的可行性,易推广[9]。可是,单单凭借上述两点来确诊CNS 菌血症,可信度相对较低,并且根据有关报道可知,48h内血培养阳性的样本中包括35.8%的污染菌,并且48h 之后均为污染菌。所以,CNS 菌血症务必结合临床、流行病学与微生物学等信息及资料进行诊断[10]。

终上所述,双侧双瓶样本采集技术能够使得阳性检出率及污染菌判断的准确性明显优化,提升实验室检测数据的正确性,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保障。

猜你喜欢
菌血症病原菌报警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LKD2-HS型列控中心驱采不一致报警处理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新生儿腹部术后并发念珠菌血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5款奔驰E180车安全气囊报警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菌血症及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死于密室的租住者
奔驰E260车安全气囊报警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预示革兰阴性菌血症的价值评估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