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中教师支持策略的实践研究

2020-11-26 02:47
名师在线 2020年20期
关键词:娃娃密码经验

刘 珍

(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磨头幼儿园,江苏如皋 226500)

引 言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也是他们的基本学习方式[1]。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满足幼儿在游戏上的需求和愿望,是幼儿教师的基本任务。在幼儿园,游戏具有自然性和教育性的特点。教师给予什么样的支持才能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发挥游戏在幼儿学习与发展上的作用,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现将笔者实践中的一些思考梳理如下。

一、基于观察,判断支持的时机

在游戏中,教师要细致地观察幼儿的行为、语言、表情等,了解幼儿对当前游戏的兴趣点、已有的经验、面临的问题。观察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自然状态下看、听或者与幼儿交流,也可以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游戏来进行。通过观察,教师要思考:当下的幼儿需要教师的支持吗?教师的支持是否阻碍了游戏的发展?如果教师不去支持,会怎么样?通过一系列追问,教师可以反复权衡支持的必要性,把不必要的支持减少到最低限度。

在游戏中,幼儿会有一些典型的行为表现:邀请教师参加游戏;游戏中做出危险的行为;独自游荡,不进入游戏状态;经常转换游戏,不专注投入;一直只是简单地摆弄、重复等。当出现这些情况时,教师要给予支持。当然,因为游戏是一个探索和发展的过程,尤其是几名幼儿自发共同进行游戏时,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协调,这个过程本身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情况适时地等待,在等待中捕捉支持的时机,思考干预的方式。

二、多种方式,干预幼儿的游戏

在游戏中,干预的方式多种多样,干预的后果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和确定适宜的方法,力求正向干预,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一)言语的介入

言语干预是教师最常用的也是最为便捷的方法。询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真实的想法,如“你们刚才是怎么玩沉浮的游戏的?”幼儿讲述的过程,是回顾和梳理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明确自己想法和做法的过程。教师可以针对幼儿的实际问题,通过提问来搭建游戏的支架。教师在游戏的不同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可以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教师也可以根据游戏的情况,和幼儿一起商量解决的方案,适时地给予建议,支持幼儿持续深入地探索。

(二)动作的介入

动作的介入能起到示范的作用。幼儿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平行游戏或直接示范的方式呈现游戏中需要用到的技能。例如,在小班的一次积木游戏中,一名幼儿将小的积木放在最下面,在垒高时积木就会倒下来,反复几次后,幼儿准备放弃。教师蹲下去,在幼儿倒塌的积木中找了最大的一块放在最下面,再继续搭建,幼儿观察到了教师的操作,初步建立了大积木放在下面就会更稳的认识,并开始了新的尝试,很快就成功了。可见,必要的动作示范有助于幼儿解决游戏中的问题,提高幼儿游戏的技能,增强幼儿继续游戏的信心。

(三)表情的介入

教师的面部表情能传达出对幼儿游戏行为的态度和看法,对于幼儿而言是一种隐性的支持。教师的一个微笑,能使幼儿感觉到被肯定和赞扬;一次扬眉,能使幼儿感觉到教师的惊奇和感兴趣;反之,一次皱眉、一声叹息,都会使幼儿感觉到教师的不认可和不支持。教师看似一个不经意的表情,对幼儿却有着特殊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积极的面部表情,给幼儿正向的鼓励,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获得安全感,逐渐形成自我效能感。

三、立足需要,支持游戏的发展

在实践中,除了确定支持的方式,教师还要考虑支持的内容,即在观察游戏的基础上,思考幼儿游戏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可以帮助幼儿积累哪些经验,怎样去支持游戏的发展,这样的支持对于幼儿的发展有怎样的意义。立足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教师可以从游戏材料、游戏经验、游戏进程等方面予以支持。

(一)游戏材料的支持

幼儿是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获得新的经验的,游戏离不开一定的材料,适宜的游戏材料会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也会生成新的游戏主题。教师要善于捕捉信息,适时地投入新的游戏材料,支持幼儿游戏的开展。

在小班的“娃娃家”里,成成抱着娃娃,帮娃娃脱衣服、穿衣服,动作较为熟练,在玩了三次后,他放下娃娃走到建构区去了。教师联系到幼儿的实际生活中一般是在睡觉起床和洗澡的时候要穿脱衣服,而目前“娃娃家”已经有床了,看来成成不是想玩哄宝宝睡觉的游戏,如果添上一个宝宝澡盆、浴帽,会怎样呢?于是,教师投放了澡盆,圆圆发现后直接把娃娃就放到了澡盆里,后来成成也来了,他熟练地将娃娃的衣服脱掉,让娃娃娃坐在澡盆里,还有模有样地帮娃娃搓起了背……果然,一个新的游戏主题生成了。

(二)游戏经验的支持

游戏是幼儿将生活中的经验基于自己的理解进行的重组和再现,游戏是幼儿生活经验的反映。由此可见,一定的生活经验是游戏开展的必要条件。在游戏中,幼儿的生活经验往往不足,如果自己选择的游戏无法继续下去,幼儿就会逐渐失去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经验的拓展和支持。

开学之初,大班的幼儿在确定游戏主题时,投票选择“小超市”游戏。游戏初期,幼儿自己从家里带来材料作为超市的商品,清洗干净,分类放在货架上,幼儿忙得不亦乐乎。但接下来开超市的过程就不那么顺畅了,售货员只顾收钱,不关注顾客拿了多少商品,而有的顾客不给钱就拿走了商品。看来幼儿对钱的作用及买卖的关系还缺少经验,对此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经验支持:组织幼儿认识人民币,了解买和卖的规则,于是“小银行”成立了;在家长带孩子逛超市后,教师组织幼儿谈话,幼儿发现小超市货物太少了,那超市里的货物是从哪里来的呢?讨论后,各种“加工坊”相继诞生,从而确保了货物被源源不断地补充,又增加了玩具柜作为货架,幼儿重新规划货物的摆放;同样的商品卖给顾客的价钱不一样,也产生了矛盾,商品的价格怎么定?由谁来定?怎样让大家都知道价格?这些游戏中产生的问题,教师要请幼儿自己记录下来,并组织幼儿到附近的超市再次参观。游戏中的幼儿们开始商讨价格,制作、张贴价格标签,顾客也有了购物小票;游戏的情节丰富了,可是一段时间后顾客渐渐少了,怎样才能吸引顾客前来购物呢?幼儿带着“超市促销活动统计表”回去跟家人商量,于是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产生了。这么多的促销活动不能同时开展,那怎样决定活动的先后顺序呢?经过商讨,幼儿决定制作宣传海报……经过一系列经验的拓展,“小超市”再次成了幼儿感兴趣的地方。

(三)游戏进程的支持

幼儿有一百种语言,也有一百种游戏,他们想象丰富,所进行的游戏带有情境性、即时性的特点,有时一个新的游戏点子得不到关注,或许会转瞬即逝。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及时捕捉的智慧,充分肯定幼儿的创造性,提供适当的支持,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体验自我创造的快乐。

自由活动时间,中班的沐沐站在卫生间门口,双脚分开,双手撑住门,对准备进卫生间的玥玥说:“按一下密码,按好密码就可以进来了。”很显然,家庭中密码门的使用进入了幼儿的游戏中,玥玥装着在门的旁边墙上按了几下,沐沐就让她进了卫生间,两人相对一笑,默契的配合让游戏得以继续,玥玥反复进出卫生间。两人的游戏吸引了其他三个小朋友,大约有十分钟,五个人一直沉浸在游戏中。此后经过一连好几天的观察,“密码门”的游戏再没出现。考虑到中班的幼儿已经学习到数学7,基本认识10以内的数字,该游戏能够巩固对数字的认识,教师就跟沐沐、玥玥商量:“老师觉得你们上次玩的‘密码门’的游戏很有趣,如果继续玩下去一定会有许多小朋友喜欢的。想一想,你们看到的密码门上有什么?我们还可以怎么玩呢?”沐沐想到了要用一个长方形的硬一点的板子做密码,这样小朋友们就不会乱按密码了。教师提供了打印好的数字后,沐沐和玥玥制作出了密码板。游戏时,幼儿轮流按密码,尽管密码都是自己随口说的,但参与游戏的幼儿都很专注地盯着看,生怕按错了。持续了几天后,幼儿的兴趣又渐渐降了下来,教师又和沐沐等几个经常到这儿玩游戏的小朋友讨论:“这个游戏感觉有点简单,怎样变难点呢?”典典小朋友提出可以把密码板放高一点,这样小朋友要跳起来才能点到密码;玥玥结合数学区的经验认为把密码板上的数字乱着排就会更难了。就这样,教师简单地点拨,“密码门”的游戏在幼儿自己的创意中不断地深化,后来幼儿利用桌子把密码板挂得很高,借用表演区的魔法棒才能按到密码,幼儿还制作了多张数字顺序不同的密码板,游戏中多次更换,大家都很感兴趣。

四、及时分享,梳理游戏的收获

幼儿经验的获得是自我建构的过程,游戏幼儿的经历、体验,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等如果能得到及时回顾,将有助于幼儿经验重组和新经验生成,因此游戏后的分享很有必要。

教师可以创造多种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梳理。针对小班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谈话的方式,在游戏现场,引导他们分享自己的游戏;中大班的幼儿有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可以给他们提供人手一本游戏记录本,并鼓励他们随时记录自己喜欢的游戏,教师通过和个别幼儿交流,将幼儿关于游戏的想法、做法、体验等用便笺补充记录,贴在幼儿的记录旁,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邀请幼儿进行小组分享,或是在全班幼儿面前进行分享。这种分享既有助于幼儿的自我肯定、自我梳理、自我反思、有序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发展,又有助于将个别幼儿的游戏经验分享给其他幼儿,在同伴互学中,幼儿可以获得更充分的发展。

结 语

总之,对幼儿自主游戏的支持是一个不断调整方案的过程。教师要持续地观察游戏中幼儿的需要,结合幼儿的特点,对干预的必要性、时机、方式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决策,灵活地运用多样化的支持策略,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娃娃密码经验
密码里的爱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三个娃娃一台戏
密码藏在何处
简易娃娃床
破译密码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夺命密码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