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之我见

2020-11-26 02:47郑君堂
名师在线 2020年20期
关键词:特质思想品德因素

郑君堂

(甘肃省古浪县古丰中心小学,甘肃武威 733100)

引 言

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理应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关注内容。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时,要充分意识到其重要性,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时效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

一、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思想不能与时俱进

首先,在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时,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大多数教师认为工作重心应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教学中,而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作用,导致学生形成思想品德教育并不重要的错误认知。其次,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以生为本”,有些教师会认为这种教育理念,必将会导致教学效率下降,就算在课堂上把主人公的位置让给学生,也会由于学生年纪小、不懂事等因素,导致课堂教学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1]。正是因为教学思想落后,才使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不甚理想,停滞不前。

(二)教学方式较为落后

纵观多年来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该教育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在教育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设施等方面都越发成熟。可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才是民族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现阶段,大多数教师习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对其进行改革创新,单一、死板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的抵触心理越发严重,更加不愿意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二、影响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因素

(一)自身因素影响

自身因素包括个人的心理特质以及生理特质,这是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内在因素,心理特质会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一定的变化。也就是说,在心理特质发生量变以后,长久的积累就会引起质变,这种改变体现在思想品德整体水平的提升或下降上。在现代社会中,要遵循这一发展规律,教师就应该对学生的自尊、自爱、自强等精神进行培养,最终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只有在个人特质实现整合以后,思想品德才会上升到新的台阶。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学生的个人特质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不良因素的诱导会提高思想道德败坏的可能性。由此可见,自身因素给个人思想品德带来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二)家庭因素影响

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家庭因素影响指的就是家庭成员和家庭整体氛围给他们带来的影响。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就是从这里起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对家长的言谈举止做出下意识模仿,如果家长不能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就会影响其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因此,家长作为孩子终生的老师,应严格约束自身行为,本着言传身教的原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有关实践调查表明,如果家长满嘴谎话,做人阳奉阴违,经常带着孩子出入灯红酒绿的娱乐场所,那么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下,学生的思想品德也不会端正。

(三)外界因素影响

21世纪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在网络环境下,大众媒体营造的道德时空会误导学生,给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造成严重影响。本该是对学生进行积极人生观、正确道德观引导的最佳时机,可是在网络时代,各种不良信息越发猖獗,给学生传达了错误的思想认知,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应该给学生倡导什么、批判什么。另外,影视剧里的色情、凶杀等刺激性内容给中小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加严重。

三、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一)改变教学思想,紧跟时代步伐

从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出发,教师需要积极顺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形成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积极扭转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革新完善,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在进行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时,给其注入新鲜血液,确保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与时俱进、不断汲取精华。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实际学习情况,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对其价值观进行研究,确保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例如,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校领导可以结合相关教学理念定期开展研讨例会,通过提高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确保从根本上提升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质量。同时,各院校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思想品德教师,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进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校本培训,不断提高任教教师思想品德的教学水平。

(二)学校和家长要对学生加强联动教育

对于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来说,单方面依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此,学校要和家长进行“战线统一”。家长和教师要重视并强化沟通交流,及时进行联系,时刻关注学生在学校的动态变化,校方可以通过定期开家长会的方式,协作探讨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有关的内容,在家校双方的大力推动下,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通过双方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学生做一个思想品德端正的人。

(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是非常值得中小学生学习的,其价值观体系是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榜样,教师可以通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达给学生的方式,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传统精神影响着无数青少年的茁壮成长,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把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发扬光大,把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观念向学生阐述,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另外,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只依靠教师和家长,还需要社会大众的积极配合。由此可见,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社会各界应该给中小学生营造更好的舆论氛围,保障他们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中成长发展。

(四)关注中小学生需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不够成熟的阶段,在网络媒体发展迅速的社会环境中,很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伤害和诱导。鉴于此,学校和家长身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引路人,要时刻关注其在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中的状态,了解其内心世界。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要一味采取传统教育方法、用高高在上的姿态来面对学生,要以朋友的身份多关心、多交流,互换立场想他们所想,给其思想品德发展创造一个更加自由、轻松的环境,同时还要尽到该有的监护职责,不能放任他们不管。

结 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其核心教学目标在于“树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对自身未来发展具有的重要影响和作用,从而进一步使学生实现全面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特质思想品德因素
论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及生成原因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善恶人格的特质差序*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