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方法总结

2020-11-26 02:37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柯岩中心校阮社小学吴晓敏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0年19期
关键词:海力布道德观念道德行为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柯岩中心校阮社小学 吴晓敏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道德建设有着直接影响,语文学科是根据我们汉语言发展而来的,也继承了我们几千年文明中的精粹文化,所以在整体内容上有着先天优势。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我们也总结了一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方法。

一、树立学生道德荣誉感,提升学生品德意识

我们对德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呼吁由来已久,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原来教学任务压力比较重。传统教育下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成绩,成绩是学生在大环境里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该树立起学生的道德荣誉感,以此提升学生的品德意识。我们日常教育中有相应的奖励机制。对于学生而言,小学阶段是塑造荣誉感和各项能力的关键时期。该阶段的学生正在逐步认识世界,所以学生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要逐步形成自身价值观。

例如:我们在教学《少年中国说》这节课的时候,非常重视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塑造。其中炙热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对祖国建设大任的担当意识,这些都是最优良的思想品质。爱国主义思想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我们教学中要为学生塑造该类型的道德荣誉感,提高学生的品质意识。我们的祖国是在废墟中重建的,我们的民族经历了最惨重的战火洗礼,所以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在综合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开发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运用,通过多角度的剖析知识点,然后提升学生的品德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帮助。

二、剖析道德行为的作用,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

道德观念是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道德行为则牵扯更为广泛。我们日常活动中就离不开道德行为,这种道德行为的构建和规范,对于学生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努力规范道德行为。这是对学生成长的监督和帮助,老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有相应的管理,才能更好地完成对学生成长的帮助和约束。课堂道德行为,也是学生必须要遵守的基本行为模式。我们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成长教育,保证学生的道德建设。

例如,《猎人海力布》的内核就是一种悲天悯人的道德精神。海力布拥有和动物沟通的能力,但是却无法说服自己的邻居们。这是集体环境中个体的无力表现,海力布最终选择牺牲来拯救自己的族人。这节课的内核思想就可以用在我们的教学上,教师可通过多种知识点的综合运用,来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道德观念。猎人海力布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是学生应该深入学习的道德行为和观念。海力布舍弃小我,却拯救了整个村落。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对于学生的道德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深度剖析海力布此种行为内在的精神,让学生明白这种道德的可贵。在我国有着不少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核心思想就是德育。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从该课文中深入挖掘,让学生获得更好的道德和谐。

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为学生打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学生通过了解道德行为对自身和他人的影响,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自主做道德建设

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应该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在做道德建设时也要有相应的自主性。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学生相应的独立自主发展空间,帮助学生确立起良好的道德意识,提升学生对于道德建设的重视度。小学阶段是学生建立三观以及自主个性的重要阶段。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要有相应的认知能力,拥有对道德意识和行为相对的认知,才能够做好自我道德建设。

例如:我们在教学《牛郎织女》的时候,该故事的核心是讲爱情男女对封建礼教的冲击,但是深层次来讲,是个体要敢于对不合理制度发起挑战。在我们今天的道德观念当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性,全都是我们的重点培养目标和开发目标。学生只有拥有相应的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够做好自身的道德建设工作。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也是学生必须要学会的。小学语文课本中这种类型的课文并不少,都是用以激励学生自主性开发的课文。老师在教学中也应该充分重视此类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对这些课程知识的学习。

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自主道德建设能力的开发决定了学生的总体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我们的教学也要以此为基础,提高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点的认知,保证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小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我们需要从综合方向上考虑,从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到鼓励学生的道德行动,最后落实到学生自身。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应该更加严格,保证学生道德建设的落地施行,保证学生的成长发展,提高我们教学的质量。

猜你喜欢
海力布道德观念道德行为
猎人海力布
《猎人海力布》缩写
《猎人海力布》缩写
缩写《猎人海力布》
儿童道德行为发生的时间逻辑及其教育遵循
论中西方神话创作的异同性及成因
试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公民教育
对体验性德育的几点思考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远和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