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银行以对公业务提升增强网点竞争力的实践与思考

2020-11-26 04:15叶蓉宣
市场周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对公全行网点

王 震,叶蓉宣

一、网点对公业务提升的背景与思考

(一)网点对公业务提升是全行经营转型的必然路径

当前市场利率化步伐加快,同业竞争愈发激烈,而竞争的主要核心是客户维护水平和成本管理水平,出色的客户服务理念和优秀的成本控制水平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网点综合化转型,改变条线、网点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全面提升各类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以规模大、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抢占市场,将是国有银行盈利模式升级的必由之路。G银行是对公业务强行、资产业务大行,对公条线营业贡献占比近60%,公司贷款余额超7000亿元,但在新形势下传统经营模式亟待转型。要实现高速增长,潜力在负债业务、在零售业务,根本还是在各类客户的竞争和维护。对公客群具有爆发增长的潜力,也能带动零售客户的批量增长,而对公客群的快速增长离不开网点对公服务能力的提升,需要全行网点形成共振,促进对公负债、结算类中收增长,带动零售客群的联动发展,形成全行盈利贡献的新增长点。

(二)网点对公业务提升是G银行发展的内在需要

G银行网点在行政授权上具备了全功能全覆盖条件,但受历史原因影响,网点经营呈现小网点多、低效网点多、低效网点人员占用多的“三多”现象,通过对公业务提升快速提振网点规模和贡献,是分行发展的内在需要和转型的内生动力。2019年末G银行对公网点数达到了969个,占网点总数的90.1%,综合化水平较系统内先进行仍有差距;对公业务集中在支行营业室的比率偏高,占比13.4%的支行营业室贡献了34%的客户和43%的日均存款;网点间对公业务发展不均衡,全行存款5亿元以下网点429家,对公存款5000万以下网点291家,近半数的网点客户、存款规模偏小,利润贡献不足,网点对公服务业务整体提升空间较大。

(三)网点对公业务提升是网点转型的战略方向

G银行总行制定了深化网点转型战略,实施“优化调整、减负赋能、智慧转型、协调营销、生态建设”五大工程,对强化网点对公功能、通岗融合、优化考评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全行网点新一轮发展奠定了基石。围绕网点发展战略,以对公业务提升为突破点,以公促私、以私辅公,可以打开网点发展的新局面。

综上所述,从外部看利率市场化带来了“盈利转型升级”压力,促使我们要走网点集约化、综合化的发展道路,从内部看G银行网点对公服务力提升的潜力较大、条件具备、契合总行战略方向。因此,我们更要加快步伐,聚焦网点对公业务提升,重塑经营定位、明确目标路径、搭建服务平台、优化考评体系。

二、G银行提升网点对公业务的实践和成效

在对辖内网点经营状况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G银行在全行1000多家营业网点,全面推进网点对公服务力提升工作,围绕理念、目标、路径、服务、管理“五个统一”积极探索实践。

(一)在理念上,统一网点功能定位

网点功能定位为利润中心、客户中心、产品中心、营销中心,核心功能是利润中心,不再简单地以周边公私客户资源禀赋来划分功能定位,网点不是单一部门的网点,它是我行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普惠的重要载体,是营销拓展的基本阵地,是场景体验的落地平台,也是展示形象声誉的重要窗口。网点向客户提供产品既有公司产品,也有个人产品、小企业产品、私人银行产品。同时,网点也是一个经营中心,承担着业务增长、客户拓展、风险控制、经营业绩等多方面的经营目标。

(二)在目标上,统一网点对公赋能达标管理

G银行以提升公司客户、公司存款竞争能力为导向,推进网点对公业务“赋能达标”工程,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围绕对公低效网点提升、标杆网点建设2条主线,对不同区域、不同业态的网点分类施策,开展“4+2”达标管理。一是对公低效网点达标。根据网点业态,逐一明确结算账户、优质客户、基础产品、对公存款4类指标达标标准,按季分批制订低效网点提升计划,分支行分管行长作为低效网点达标的第一责任人,做好统筹落实,通过3年左右时间,补齐竞争力弱的网点短板。2019年,全行拓户低效网点减少53家,降幅8.8%,顺利完成达标目标。二是对公标杆网点提升。通过树立标杆和典型引路的方式带动全辖网点提升对公服务能力,优选159家“存款体量大、提升空间大”网点作为提升目标,在人员、考核、营销综合化等方面创新推动,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提升路径,2019年末G银行71家网点被评选为对公业务标杆网点,标杆网点拓户同比增长48%。

(三)在路径上,统一网点综合化经营要求

G银行改“单足跳”为“两条腿走路”,实施网点对公功能及对公人员达标,强化公私一体化经营。一是网点对公功能达标。推进对公结算功能、对公低柜、对公自助机具等基础服务全网点覆盖。二是对公人员达标。加强产品经理和网点客户经理联动,在支行层面建立了一支155人的产品营销经理“柔性团队”,完善“柔性团队”与客户经理的结对帮扶和联动营销机制。强化客服经理通岗履职,2019年实现通岗的客服经理占比达到80%(含)以上。组织网点负责人、客户经理参加结现专业资格考试,引导基层管理者、客户经理懂产品、会营销。三是推进公私联动,梳理网点对公、私银及个人中高端客户资源,挖掘其背后的对私对公业务资源,通过名单制开展公私一体化营销,加强网点客户经理全产品、全业务培训,夯实网点公私联动营销服务基础。

(四)在服务上,统一网点赋能减负的要求

以优化网点服务效率为目标,G银行持续深化银政合作,工商企业通业务从纯线下的1.0版本升级到线上全链通3.0版本,加强行政审批中心一对一服务,输出预约开户API将网点拓户源头前移。探索服务场景创新,辖内支行依托工商企业通平台,在溧水政务中心利用便携式智能设备提供一站式工商注册、银行开户服务,高度契合省政府推动的“3550”工程,为优化银商环境提供了新路径。组建区域小组赴支行网点开展对公客户集中营销、产品培训及业务调研,并通过“月月大讲堂”等形式加强网点对公服务支持。全网点推广40分钟对公标准开户流程,投产“E填单”、精准营销系统等网点流程优化项目,切实提升网点对公服务效率。

(五)在管理上,统一网点综合化考评机制

为有效推动经营战略“最后一公里”落地,强化“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导向”的经营理念,持续推进网点综合化考核改革,建立有效的战略传导和激励约束机制,G银行制定《营业网点及网点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作为全行网点层面统一的考核管理办法,优化网点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向基层员工赋能,通过综合化考核机制完善网点考核模式,落实网点建设的制度配套。

围绕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G银行初步搭建了网点对公服务力提升的推动体系,在综合化转型、基础业务推动、产品赋能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一定成效,在总行2019年网点对公服务能力考评中实现了系统第一的突破。

1.综合化对网点竞争力拉动效应显著

2019年末,全行各项存款5亿元以上网点545家,网点综合化率97.2%,较5亿元以下网点综合化率高11.9个百分点。县域支行中,网点综合化率100%的支行网均存款10.6亿元,网均利润1912万元,网均中收697万元,较网点综合化率低于90%的支行网均存款、网均利润、网均中收分别高2亿元、565万元、213万元,网点综合化带来的效益凸显。

2.网点对公基础业务快速提升

G银行充分压实网点拓户提质工作,2019年对公拓户实现历史最佳业绩,新开对公结算账户17.2万户,位列四行第一,同比增长53.3%,新开结算套餐5万套,同比增幅570%。全行20家网点进入总行开户百强,731个网点拓户超过50户,同比增加95个。来自网点销售的自助回单打印、财智账户、电子银行结算、工银信使四项基础产品中间业务收入5.17亿元,同比增长1.01亿元,增幅24.3%。

3.产品赋能有效提升网点客群服务水平

推广手机预约、全链通等线上开户渠道,优化尽职调查、信息录入环节,调研反馈对公开户时长缩短近1小时,提升了网点商事服务水平。产品助力网点吸客,通过连锁商户的场景营销,利用收款管家将门店收款集中总部账户,配套个人收单服务,打破了网点传统经营的地域限制,实现了公私一体化发展。

三、下一步探索方向

网点对公业务提升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盈利能力、获客能力、服务能力、人员队伍建设方面仍需持续深入推进、不断总结完善,下一步将围绕网点综合化改革落地、线上线下获客平台建设、核心客群服务赋能积极探索,加快全行网点共振提升,持续做大贡献。

(一)以网点三大综合化改造加快提升网点竞争力

1.功能综合化

推进单一网点的综合化改造,包括对公对私功能的综合化、线上线下业务的综合化、本外币业务的综合化。在人力资源和风险管理能力配备的基础上,提升对公服务功能,提高对公存款占比。尚未开通对公业务的要尽快开通,已经配备的要加强业务培训,切实提高网点的综合服务能力。

2.人员管理综合化

以网点岗位运行改革为契机,减少业务技能单一或从事简单服务的人员。营销人员交叉持证相互兼岗,承担对公客户经理、个人客户经理角色;客服人员要承担好厅堂服务和业务处理,让高柜低下去,让柜员走出来;网点负责人、运营主管相互代为履职,助力行商营销。加强各层级的培训,提高综合化业务能力,实现员工通岗能力的提升,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点员工效能。

3.考评综合化

围绕存款、利润、客户、中收、风险、服务六大维度,对网点、网点负责人、运营主管、客服人员、营销人员综合考评,统一指标,区分权重,分别考核。简化考核指标,降低考核体系的解读难度;帮助网点负责人经营意识的培养和管理作用发挥;加强考核结果解读和反馈,及时进行网点窗口指导,实现考核闭环。

(二)以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建设提升网点获客能力

构建线上线下运营新模式和“新渠道入口+特色化场景+生态化商圈”营销新模式。进一步打通各渠道、各平台、各系统边界,解决好线上线下割裂的问题,建立信息共享、流程扣合、资源交互的服务新模式,实现客户需求快速响应。丰富并推广5G、WiFi、蓝牙、LBS及智能硬件等新渠道入口矩阵,建立基于客群特征的精准信息触达机制,实现网点与周边客群的强连接。积极拓展网点的公共服务、商事服务、消费、旅游、教育、收藏等细分特色场景,为对公与个人客户提供金融与泛金融全方位服务。从商户+客户、个人+对公、线上+线下,加强跨界合作,打造生态化智慧商圈,实现内外合作生态黏客。通过“共性+特色”、1+N群落式建设,实现网点间业务发展协同互补,辐射带动更多网点共同提升。

(三)以服务赋能提升网点核心客群维护能力

1.产品赋能

加强网点核心客户的竞争、维护和建池建库工作,运用普惠小微快贷、“两池一聚”、财资云、收款管家等有技术优势的产品,组织开展核心客群攻坚活动,坚持新开户全员做,纳税大户挂牌做,新兴客户重点做,亿元客户高层做,加快做大亿元以上公司客户规模。

2.综合服务赋能

由产品营销向客户服务转变,摒弃单产品营销方式,从满足客户综合需求的实际出发,从全方位提升客户体验的目标出发,加快构建综合营销、综合服务、综合定价的经营模式。

3.业务流程赋能

推进物理网点服务智能化,加快推进手机预约开户、码上赢及智能开户等线上产品应用,提高开户服务的标准化和时效性。通过客户经理队伍建设抓重点对公产品的传导落实及业务培训,形成对网点常态化的支持服务机制。

猜你喜欢
对公全行网点
快递网点进村 村民有活儿干有钱赚
基于“互联网+”的汽车养护网点服务体系
对公信贷资产流转未来猜想
商业银行利用“快易报”平台发展对公业务分析
河南汝南农商银行五措并举做好。“双节”期间各项工作
公租房可享受7项税种免征福利
达州银行:两机构获评“金融消费示范网点”
三台农商银行
快递小哥的一天
农发行江源支行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