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针结合督脉灸治疗社区原发性失眠的疗效观察

2020-11-26 03:34叶晓春陈杰野高小雅范媛媛宓轶群钱旻贤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22期
关键词:督脉疗程穴位

叶晓春 陈杰野 高小雅 范媛媛 宓轶群 钱旻贤(通讯作者)

(1 上海市闵行区新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针灸科 上海 201106)

(2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针推伤科 上海 200233)

(3 上海市长宁区北新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上海 200335)

失眠的发生率,每年都在攀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我国居民的失眠发生率已经高达45.4%[1]。失眠及其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使机体长期处于能量和营养消耗状态,使免疫力降低,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2]。而长期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易造成成瘾和认知障碍。故提高睡眠质量,寻求简便价廉的治疗失眠的方法变得极其重要。中医药适宜技术穴位埋针和督脉灸就是一种适合社区医院开展的治疗手段。本文对上海市新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93 例社区失眠患者进行分组观察,旨在分析用体穴埋针、督脉灸和两者结合疗法治疗失眠的疗效对比。

1.临床资料

93 例病例均是2019 年1 月—12 月来自新虹社区家庭医生团队失眠问卷调查发现的居民,纳入标准是:(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2)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CCMD-3)》[3]失眠症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失眠;(2)患有严重慢性病和神经或精神疾病者;(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年龄小于18 岁和大于70 岁者和不愿意合作者。93 例患者中男16 例,女77 例,年龄为21 ~70 岁,平均年龄(57.21±9.1)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病程(31.47±20.2)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对照组1(30 例),对照组2(31 例),治疗组(32 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 体穴埋针(对照组1)

以神门、安眠、三阴交为主穴,对于心脾两虚者加脾俞、足三里,肝火扰心者加太冲、肝俞,痰热扰心者加丰隆、太冲,心肾不交者加肾俞、照海,心胆气虚加胆俞。对腧穴部位常规碘伏消毒后,用一次性无菌揿针轻轻刺入上述穴位皮肤中,并胶布固定。埋针时间为3 天,埋针期间患者用手指自行轻轻按压埋针处穴位每天4 ~5 次,每次1 分钟,一周治疗2 次,4 周为一个疗程,总共2 个疗程。

2.2 督脉灸(对照组2)

患者俯卧位,把2cm 长艾条12 个点燃放入长方形的12 孔艾灸木盒中,背部督脉经从大堆到腰阳关垫一条毛巾,艾灸盒放置在上述部位进行艾熏,每次艾灸一状,大约30 分钟,一周治疗3 次,4 周一个疗程,总共2 个疗程。

2.3 体穴埋针结合督脉灸(治疗组)

把上述2 种治疗方法同时用于本组患者,治疗4 周为一个疗程,总共2 个疗程。

3.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1.1 PSQI 评分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 quality index,PSQI)[4]对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睡眠质量评价,本量表包括7 个因子,每个因子0 ~3 分,本次只计算7 个因子相加的总分,总分21 分,分数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

3.1.2 QOL 评分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定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4 个领域28 个项目,每个项目1 ~5 分,第29 个问题患者对生活质量评价总体打分,把百分值改成0 ~5 分来评分,最终把所有分值相加,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3.2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199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结合PSQI 减分率(采用尼莫地平法)自拟制定[5],临床痊愈:每晚睡眠时间≥6h,伴随症状消失,PSQI减分率≥80%;显效:睡眠时间增加≥3h,伴随症状改善,50%≤PSQI 减分率<80%;有效:睡眠时间较前增加<3h,伴随症状有所减轻,30%≤PSQI 减分率<50%;无效:治疗后睡眠无明显改善,甚至失眠反而加重,PSQI 减分率<30%。

3.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时,采用t检验,不符合时,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4.1 PSQI 评分变化情况

治疗前各组间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治疗后PSQI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三种治疗方式对失眠均有临床效果。但治疗后治疗组的PSQI减分程度与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1 和对照组2,见表1。

表1 三组PSQI 评分变化情况比较(±s,分)

表1 三组PSQI 评分变化情况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1 比较,*P <0.05;与对照组2 比较,#P <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治疗组 32 13.75±2.33 6.88±2.83*# 15.65 <0.01对照组1 30 13.63±2.70 8.03±2.51 13.73 <0.01对照组2 31 13.06±2.75 8.19±2.21 19.26 <0.01

4.2 WHO-QOL-BREF 评分变化情况

三组治疗前后WHO-QOL-BREF 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较治疗前都有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生活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1),见表2。

表2 三组WHO-QOL-BREF 评分变化情况比较(±s,分)

表2 三组WHO-QOL-BREF 评分变化情况比较(±s,分)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1 比较*P <0.05;和对照组2 比较#P <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治疗组 32 62.78±16.56 93.69±15.93*# 11.989 <0.01对照组1 30 64.53±14.23 89.46±10.65 11.335 <0.01对照组2 31 66.09±16.69 88.16±14.77 11.201 <0.01

4.3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和两个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见表3。

表3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例(例)

5.讨论

《黄帝内经》将本病称为“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中,提出“阳不入阴,阴阳失调”是导致失眠的基本病因病机。现在中医认为不寐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劳逸失调、情志失常或病后体虚等引起,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失眠症,不仅疗效确切,不会产生成瘾和戒断反应,而且副作用少[6]。

体穴埋针也称皮内针疗法,是将针刺于身体穴位的表浅部位,以“浅刺”为主要特点,通过长时间地刺激皮部及腧穴,促进皮部络脉的传导,借助卫气循行的部位,发挥其对卫气的调节作用,从而调和营卫、调和阴阳[7]。

督灸又称“督脉灸”“长蛇灸”“铺灸”,是指在督脉脊柱段的大椎穴至腰俞穴上用艾灸治的一种中医外治特色技术。背部是督脉主要循行部位,《素问骨空论》曰:“督脉上额交巅上,入络脑。”督脉入络脑,充养髓海,为阳脉之海,督脉可督促阳气,疏通阳经之气血,调理阳气的消长平衡。督脉阳气亏虚则一身阳气皆不足,阴阳失衡,人体昼夜不分,则睡眠觉醒的节律发生变化,不寐乃生。通过灸法作用于此,则可畅气机,交心肾,养气血,安神志[8-9]。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心包经的络穴,脾经“复从胃,别上膈,入心中”,故可调补肝肾,健脾养心。神门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可宁心安神。安眠为经外奇穴,与神门、三阴交合用,共奏宁心安神、镇静助眠之效[10]。

本文表明穴位埋针和督脉灸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适合社区家庭医生团队开展,易被患者接受、疗效持久、适应证广等优点。

猜你喜欢
督脉疗程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龙氏手法结合头颈部督脉电针治疗落枕的临床观察
从督脉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论探讨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治子宫脱垂
以督脉为主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弱智儿童48例
穴位埋药线治疗心悸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