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术式对肝包虫病疗效的临床观察

2020-11-26 03:33邓永清赵娟
医药前沿 2020年22期
关键词:外囊残腔包虫

邓永清 赵娟

(1 青海省黄南州人民医院普外科 青海 同仁 811399)

(2 青海省黄南州人民医院护理部 青海 同仁 811399)

肝包虫病是人畜共患慢性寄生虫病,也称作肝棘球蚴病,人吞食了受绦虫虫卵污染食物,经门静脉进到肝脏,发育成包虫囊,病变会累及肝脏,甚至引起肝功能衰竭[1]。肝包虫病中98%左右都是细粒棘球蚴所致,而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多发牧区、半牧区等地区[2]。肝包虫病治疗药能杀死虫头节和子囊,药效较好。但是,临床主要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方式较多,各有利弊,临床也没有统一的手术标准[3]。本文选择两种手术类型对患者实施手术,将临床疗效观察对比,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4 例肝包虫病患者分组行不同术式治疗,病例选择时间段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3 年内收治的患者。A 组22 例,男女比15:7;年龄值21 ~55 岁,中位值(32.5±9.6);B 组22 例,男女比14:8;年龄值20 ~55 岁,中位值(33.6±8.4);一般资料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纳排标准:入选对象经免疫学、血清学均确诊肝包虫病,无器官功能障碍疾病,无手术禁忌证。患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了其他寄生虫感染疾病的患者,肝囊型和肝泡型的包虫病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由同组医务人员完成手术治疗。根据无瘤手术原则对两组患者行手术治疗。由右肋缘下取斜切口,右上腹反L形切口。术前为患者使用地塞米松,给药10mg,避免发生包虫囊液过敏。术后2 周给予阿苯达唑,用药量12 ~15mg/(kg·d),避免发生原头蚴播散种植。A 组行内囊接除联合外囊缝闭引流术治疗,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后,以过氧化氢溶液纱布垫于包虫周围,避免囊液发生外流引起过敏反应。经穿刺确诊肝包虫,将内容物吸除。观察囊腔张力降低,将囊壁切开,将内囊取出,以过氧化氢溶液(3%)对囊腔进行冲洗。将头节杀灭以后,对囊壁进行擦洗,将外囊残腔及时处理,最后留置引流管。B 组接受完整外囊剥除术治疗,充分暴露囊肿后,以湿纱布对囊肿周围进行保护,切开肝脏组织和包虫外囊间包膜,找出疏松的间隙后,保留肝实质一侧,完整摘除包虫外囊,最后在创面近处留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临床治疗各项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统计残腔并发症和原位复发率[4]。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t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手术一般指标比较

A 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 组,手术时间短于B 组,术后拔管时间短于B 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一般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一般指标比较(±s)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肛门排气时间(d)术后拔管时间(d)住院时间(d)A 组 22 58.2±18.2 50.5±21.8 2.3±1.3 6.4±1.6 7.2±1.2 B 组 22 215.4±58.7 110.6±15.7 2.5±1.4 10.5±2.8 8.6±1.1 t - 13.3056 6.7500 0.0491 4.2908 0.5907 P - 0.0002 0.0093 0.8382 0.0383 0.4421

2.2 两组并发症、复发率比较

A 组术后残腔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 组,原位复发率高于B 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复发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A 组患者满意度95.5%高于B 组72.7%,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显著(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例)

3.讨论

包虫病是寄生虫病的一种,据统计,我国西北地区的包虫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包虫病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尤其是肝包虫病是否可以实施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上仍存在争议。有研究认为气腹会使包虫囊肿发生破裂,从而导致过敏性休克。有研究证明了,气腹确定会导致腹腔压升高,当其压力高于囊内压时,囊液会发生溢出,对囊内起到保护作用。肝包虫病会压迫人体器官,引起呼吸困难、黄疸、腹腔积液等疾病。研究发现,经B 超、CT等诊断准确率达95%~100%。临床治疗肝包虫病尚无特效药物,确诊后一般立刻实施外科手术治疗。本文对肝包虫病临床治疗选择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治疗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如下。

3.1 不同术式的效果

肝包虫病是良性疾病,多通过出芽、浸润等方式进行增殖,产生新囊泡到组织内,繁殖能力类似于肿瘤,周围组织结构也会受到侵犯,甚至由淋巴、血管等向腹膜后、远处器官发生转移,可转移到脑、肺等部位,也可称作“虫癌”。肝包虫病向肝外转移,预后明显不良,临床治疗也无法仅靠手术完成。疾病病变复杂,多在肝段、肝叶等处病灶处理,通过根治性切除完成。如果病灶较大,会使半肝以上被侵犯,肝外脏器也会受到侵犯。肝包虫病病情复杂,处理难度,而手术风险也大,可手术根治操作完成,就要首选手术治疗。

传统手术方式是内囊摘除联合外囊缝闭引流术,能控制患者术中肝组织受到的损伤,而且操作简单,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可是,此种手术类型在术中易发生囊液向外播散和种植,导致残腔并发症高,影响术后恢复。而完整外囊剥除术能彻底切除包虫外囊,在手术后不会遗留残腔和包虫。有效控制了术后的残腔感染和复发。不过此种手术方式难度较大。优势是可以保证包虫病灶彻底清除,避免发生外溢导致的腹腔污染,但是,此种手术切除正常肝组织,创面大,术中出血量多。具体选择何种方式还要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选择[5]。

完整外囊剥除术治疗用于肝包虫病,对外囊、肝组织、肝门等处血管和胆管间间隙进行分离,使肝脏能充分的向外游离。而内囊摘除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而且手术操作技巧简单,可是这种手术方式,术后却有较高的并发症。这是由于术后胆漏和积液、感染等造成。完整外囊剥除术治疗,切除囊肿内肝脏组织,可以起到根治的效果。将切除范围控制在病变边缘1cm以上的范围,这种手术方式具有复发率低,创伤小等优势。不过,此种术式对医师操作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

3.2 结果讨论

结果显示,A 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 组,手术时间短于B 组,术后拔管时间短于B 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见,内囊摘除联合外囊缝闭引流术在手术操作中,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缩短术后拔管时间。但是将内囊摘除联合外囊缝闭引流术与完整外囊剥除术对比,在肛门排气、住院时间等方面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术中指标上对比,内囊摘除联合外囊缝闭引流术效果更为理想。而A 组术后残腔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 组,原位复发率高于B 组,差异显著(P<0.05),也证明了完整外囊剥除术后,患者的并发症更低,原位复发率更低。可见,此种术式使用后,患者术后安全性更高,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和复发率。A 组患者满意度95.5%高于B 组72.7%,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明了,针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原位复发率,可以影响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而完整外囊剥除术更符合患者对手术术后的需求[6,7]。

综上所述,肝包虫病临床手术方式较多,不同术式各有优劣,要针对患者情况选择合适手术方案,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猜你喜欢
外囊残腔包虫
细胞外囊泡在肺炎中作用机制及其诊疗研究
根治性肝切除与外囊摘除治疗肝包虫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比
浅谈犬粪包虫抗原实验室检测及分析
金葡菌和大肠埃希菌细菌外囊泡的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肝囊型包虫破入肝内胆管的CT、MR 诊断
细胞外囊泡及其在创伤性颅脑损伤诊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肺上叶切除术后胸内残腔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肝脏膈面肝包虫手术后残腔引流方式对术后患者的影响
新疆14地州2014年家畜棘球蚴病感染调查报告
羊棘球蚴病疫苗免疫山羊后的抗体水平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