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加强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分析

2020-11-26 09:15任龙飞
经营者 2020年23期
关键词:贷后信贷业务信贷风险

任龙飞

银行是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解决资金问题,从而推动中小企业不断发展。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并且缺乏一定的风险抵御能力,所以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时,若管理不当,极易出现多种风险,使银行的经济效益遭受损失,同时也不利于银行自身的发展。因此,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应当仔细分析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规避风险,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一、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类型

(一)政策风险

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时,若国家政策改变,会导致导致风险出现。国家在不同发展时期,政策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银行机构信贷业务也会发生变化。中小企业数量增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国家为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国家政策不断改变,部分银行无法依据政策调整当前的信贷服务,导致信贷业务风险提高。

(二)信誉风险

信誉风险通常指中小企业缺乏信誉,同时自身的债务偿还能力十分弱,在贷款过程中,并未按照合同规定履行自身义务,使银行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收回资金,从而产生风险。中小企业出现信誉风险,主要可从三方面分析,首先是企业发展遇到瓶颈,借款人想要还清贷款,但无力偿还贷款;其次是借款人有贷款偿还能力,但是不愿意偿还贷款;最后一种是借款人不愿意偿还贷款,同时自身也不具备贷款偿还能力。中小企业规模小,信誉度相对较低,可控性差,因此银行提供信贷业务后,极易产生风险。

(三)操作风险

与政策风险和信誉风险相比,操作风险防范性较高。中小企业在办理信贷业务时,由于办理流程十分复杂,流程办理人员相对较多,一旦其中任意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引发操作风险。同时企业经营者在运营过程中,由于管理理念较为落后,也会导致操作风险出现。操作风险出现通常与内部管理有紧密关联。

二、中小企业产生信贷风险的原因

(一)风险评估问题

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业务,会产生一定风险,除了中小企业存在的风险外,银行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银行在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业务时,其风险管理意识较为薄弱,风险评估流程缺乏合理性,对中小企业的考核不全面,因而无法对企业信贷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后,并未进行跟踪管理,出现贷款难以收回的现象,导致银行出现信贷风险。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业务时,通常依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最终实现银行赢利的目的,但由于银行提供信贷业务时,未进行风险评估,导致信贷风险出现,严重影响自身发展。

(二)信誉管理问题

在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信誉度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企业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信誉度,同时还需要信守承诺,从而得到银行的认可,获得银行的信贷资金,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的困境。若企业信誉度较低,无法依据合同规则履行自身义务,最终会被社会淘汰。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法按时归还欠款,信誉度下降,部分中小企业甚至由于自身经营不善而破产,导致银行无法收回贷款。企业不按时归还贷款,不仅降低了自身的信誉度,同时还会引发银行风险。

(三)内部管理问题

由于部分银行的内部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体系的建设也不够完善。从组织方面阐述,银行并未建立完善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管理十分分散,并未将管理目标细化到每个部门。在对中小型企业进行信贷管理时,管理体系不健全。银行内部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是信贷风险出现的重要原因。

三、银行加强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银行为有效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管理,从而有效规避风险,实现自身发展,在贷款前,需要了解贷款企业的信誉度以及贷款偿还能力;其次需要不断完善自身体制建设,提升风险规避以及应对能力;最后,贷款发放后,还需要进行跟进,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银行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从而规避风险,促进自身发展。

(一)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调查

银行在调查中小企业资信时,需要制定完善的方案,在实际调查中,应当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操作。资信调查是中小企业信贷管理最基础的工作,同时银行需要提升对资信调查的重视程度,对不符合规定的企业,需要坚决拒绝为其提供信贷服务,从源头上避免信贷风险产生。其次银行在资信调查材料上,需要积极拓宽数据采集范围,对借贷企业所在行业领域内进行资质调查与还款能力调查,从而对信贷项目进行综合评估。银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积极走访与信贷企业存在业务联系或者经济联系的企业,获取与企业相关的资料,并合理预判风险。最后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进行审查时,还需要重视中小企业财务状况审查,通过获取企业财务数据相关资料、银行流水以及固定资产等相关数据,对中小企业进行全面了解,实现高质量风险管理。需要明确的是,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进行资信调查的过程中,还可与第三方评估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邀请第三方机构对企业进行评估,从源头规避风险。

(二)完善相关机制建设

银行积极完善风险预警机制以及风险信贷管理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对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质量。在这一阶段,银行首先需要完善各项机制,制定系统措施,构建风险管理体系。首先,需要对中小企业实施审贷分离政策,不同部门负责不同任务。前端部门需要负责业务流程和调查工作,风险管理部门需要负责中小企业审查以及业务审批工作。其次,银行需要积极推进过程管理,在强化贷中审批的基础上,将风险管理纳入授信业务。在贷款前与贷款后的管理环节,安排专业风险管理人员参与其中,从而不断提升风险管理质量,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从另一角度阐述,银行风险体系的实现,需要在风险管理框架下,逐步落实风险管理机构以及风险管理人员的建设与培养,提升风险管理质量,同时对机构设置以及岗位职责形成完善的要求,最终将风险管理落到实处。银行在业务流程方面也需要积极开展标准化建设,同时还应当注重业务开展效率,积极做好风险管理。银行应当依据中小企业风险特点以及业务需求情况,全面梳理业务流程,突出工作重点,明确职责,保障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三)有效开展贷后管理

中小企业借贷后,银行需要积极开展贷后管理工作,贷后管理工作可采用渐进式分拨方式,按照批次拨付资金,不仅能够保证资金使用渠道通畅,还能够降低风险。此外,还可依据中小企业项目进度拨付资金,确保中小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时刻处于银行的监督管理下,这有助于推动项目的开展。在这一过程中,若项目开展顺利,银行可继续进行款项拨付;若项目失败,银行能够在第一时间停止资金拨付,从而减少损失、降低风险。银行在中小企业信贷管理中,需要强化四点,重视贷前审查工作,分析客户以及业务相关信息的真实性;重视贷中审批工作,严格审查业务背景以及企业第一还款来源;需要重视贷后管理,重点关注存在风险的行业以及客户;积极进行贷后检查工作,从而实现风险规避,推动银行进一步发展。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小企业数量逐渐增多,中小企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培养,不仅能够推动经济发展,也能够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但中小企业借贷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工作,通过贷前、贷中、贷后工作以及完善内部相关机制建设,有效规避风险,让中小企业与银行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贷后信贷业务信贷风险
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
商业银行贷后管理能力建设措施和方法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控思考
舒兰农商行 陆续出台两款贷后管理实施细则
破解小额信贷发展难题 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增长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内部因素
加强贷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常回头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