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小游戏”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刍探

2020-11-28 00:13甘丽霞
成才之路 2020年33期
关键词:小游戏文本阅读教学

甘丽霞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富岭中心小学,福建 浦城 353400)

学生对游戏有特殊情结,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教学设计,能贴近学生学习思维,教学适合度更强,助学效率会更为显著。语文阅读教学引入“小游戏”,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理触动,成功调动学生阅读思维。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展开文本阅读学习,形成学科认知基础。

一、精选游戏,创设阅读情境

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深入学生群体展开学情调查,以便给学生设计适合度更高的学习内容。教师应深度解析教材内容,针对学生阅读心理特征,为学生设计一些小游戏,给学生提供更多阅读选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游戏中展开阅读学习,阅读呈现更灵动,接受度更高。因此,教师在选择游戏开展阅读教学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制约因素,提升游戏设计契合度。例如,在教学《夏天里的成长》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并给学生设计阅读游戏:夏天万物生长都特别快,课文描写了哪些动植物?选择一个描写对象,利用绘本形式,展示其快速生长的过程,看谁的绘画设计更有创意,先在小组内评选,优胜者可以获得一定奖励。学生听说要根据文本介绍展开绘图操作,都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为让学生有更清晰的认知,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对多种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直观展示。学生观看后,有了更多启迪,绘画操作顺利进行。课堂展示阶段,学生纷纷将自己的创作作品拿出来,学习小组讨论气氛浓重起来。

教师为学生布设阅读绘画操作任务,带有一定游戏性质。因此,学生能够给出积极回应,在绘画过程中对文本相关内容进行重点阅读,从而对动植物生长特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投放游戏,启动阅读思维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而游戏带有互动性、趣味性,与阅读相结合能够产生更多亮点。教师应对游戏介入时机和介入方式进行充分的研究,找准最佳结合点,以提升学生阅读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导入、阅读互动、阅读训练,都属于游戏介入的最佳时机。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学习思维,及时为学生投放阅读游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阅读学习任务。例如,《竹节人》是介绍童年游戏的文章,非常适合开展阅读游戏。教师可先与学生一起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对文本插图进行深入分析,然后为学生设计游戏活动:我们已经找不到竹节了,但可以利用硬纸片来代替。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制作一个“竹节人”,并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听说要集体制作“竹节人”,顿时兴奋起来,不等教师给出更多提示便行动起来。教师给学生分发了一些细线和胶水等材料,让学生利用硬纸片展开制作。教师再跟进指导,对好的制作方法进行推广。在制作过程中,很多学生重新进入文本阅读环节,研究作者操作方法,并自发展开集体讨论,对相关做法进行创新处理。

教师为学生设计“竹节人”制作游戏活动,成功调动了学生参与游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深入教材之中展开阅读研究,为游戏增添了更多学习味道。教材中的相关插图,也成为学生重点研究的内容。这说明游戏活动与阅读学习结合更为紧密,学生在游戏操作过程中形成的学习认知更为丰满。

三、优化游戏,提升阅读效度

游戏与语文阅读学习有很多结合点,教师要注意做好筛选和调度,科学运用游戏开展阅读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游戏中建立更为鲜活而多元的学习认知。如果有必要,教师不妨与学生一起开展游戏操作,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指导学生顺利进入阅读游戏环节中,让学生在阅读探究中奠定良好的学科认知基础。教师还要注意开展教学调度,适时调整教学环节,对阅读游戏进行改进,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教师在进行阅读游戏设计时,要体现学习意味,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例如,在教学《月光曲》时,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播放钢琴曲《月光曲》,让学生在音乐声中阅读文本内容,对《月光曲》形成更深刻的理解。然后,教师可为学生设计演绎性游戏:以小组为单位,一个人诵读课文,其他三个人分别饰演皮鞋匠、姑娘、贝多芬,这三个角色都不出声,而是根据情节发展做出相应的动作。在学生表演后,教师可进行集体评价,评选出最佳表演团队,并给予奖励。学生进行课堂演绎活动,虽然操作难度不是很大,但要达成和谐统一还是有一定挑战性的。教师应及时给出具体引导,使学生顺利进入排练环节。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都能够快速进入角色之中,利用形体动作表现人物。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将活动推向高潮。

教师为学生设计现场演绎活动,展示形式更为新颖,游戏意味比较鲜明。学生需要做好配合,特别是三个角色要在不说话的情况下做好演绎,需要更多排练才能做到。而学生只有深度解读文本内容,对每一个角色都展开细致研究,才能准确表演这个角色,在游戏中完成阅读任务,这也是教师游戏教学设计的主要追求。

四、创新游戏,形塑阅读品质

教师要注意对阅读游戏展开创新设计,利用更多游戏形式打开学生的阅读思维。阅读中引入带有竞赛性质的游戏,或给学生更多游戏奖励,都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理触动,使学生自然进入阅读环节。字谜游戏、知识抢答游戏、阅读量比赛游戏、阅读问题解读游戏、成立团队展开阅读学习、角色游戏阅读、挑错游戏等,都是与阅读相关联的游戏形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进行科学设计,让学生在游戏互动中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

教师在阅读游戏中增加一些比赛成分,能有效提升游戏对抗性,使学生参与热情更高。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时,教师可为学生设计游戏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内容,自行设计三个阅读问题。游戏开始后,大家通过抽签形式找出提问者,再用抽签形式找出答题者,如果提问者的三个问题都被对方成功破解,就算输,要在班级唱一支歌。如果答题者有一道题答不出,或者答错了也算输,需要接受唱歌惩罚。学生接到这个游戏任务后,都表现出极高的参与兴趣,开始深入阅读。很多学生不仅阅读教材内容,还对教辅材料进行研究,希望找出难度更大的问题。游戏活动正式启动后,教师展开名单抽签,使课堂气氛紧张起来。在学生提问环节,教师作为裁判,对学生问题和解读情况进行专业评价。每当有学生输掉比赛接受惩罚时,都会在班级掀起一个小高潮。

教师为学生设计比赛性游戏,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和学习动力,使学生积极展开互动交流,对文本内容有更深刻认知。而在学生游戏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进行组织和调度,能让学生顺利进入游戏环节,并在阅读探究中形成崭新的学习认知。游戏阅读紧密结合,形成崭新的学习形式,能使学生积极开展语文阅读学习,培养语文素养。

总之,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围绕学生阅读认知基础展开游戏设计,符合学科教学的基本诉求。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展开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阅读学习目标,提升学生阅读指数。

猜你喜欢
小游戏文本阅读教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专注力小游戏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