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多彩课堂活动 建构语文教学“生命场”

2020-11-28 00:13杨建红
成才之路 2020年33期
关键词:活动语文教师

杨建红

(江苏省南通市陈桥中学,江苏 南通 226000)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应用“生命”教学模式,焕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改变学生情绪低落、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态度不主动、课堂缺少活力的现状。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构筑语文教学的“生命场”,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在本文中,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开展多彩课堂活动,建构语文教学“生命场”的具体策略。

一、“说”,放飞想象

初中阶段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给学生提供表达思想的机会。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点,然后围绕其设计口语交流的主题,组织学生在此话题的引导下放飞想象,生发创意。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可以围绕作品的结构、创作思路、人物形象等多种主题展开讨论,也可以结合生活经历或文章内容自行设置主题。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充分展开交流,提升口语表达能力。例如,《秋天的怀念》是一篇不到千字的散文,作者把对母亲深深的怀念,浓缩到短短的篇幅里,字字句句浸渗的都是心血。教师利用学生抒发情感之际,鼓励学生展开口语表达活动:“在文章的最后,‘我’和妹妹一起去悼念母亲,并且表示自己一定会好好地活着。如果你是作者,你在面对菊花时会说些什么?”这个活动极大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认真思考并积极表达:“妈妈,我曾经对你那么无礼,但是你却从来都没有埋怨过我。我真后悔。从今天开始,我不会再发脾气,更不会怨恨自己,我会笑着度过每一天。”在这样的自主表达中,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作者,真切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

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积极表达,勤于表达,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画”,唤醒情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打破语文课堂的沉默状态,就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初中阶段学生喜欢写写画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展开写画的活动,让学生围绕文章内容配画插图,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参与语文学习。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教师鼓励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让学生尝试用漫画表现出来。在学生动手绘画的时候,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思考:“当皇帝穿着他所谓的新衣来到大街上游行的时候,你觉得他想了些什么?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当大家看到皇帝后,他们的脸上又是怎样的表情?当孩子揭穿了一切后,你觉得大家的表情又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在绘画和思考教师的问题时,认真关注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情感:“我觉得当人们听到孩子的话之后,脸上的表情一定很复杂。一开始是震惊,心中暗想一个孩子怎么敢说这样的话。然后就是窃喜,他们或许庆幸第一个揭穿真相的人不是自己。最后,他们还会假装露出义愤填膺的表情,提出要处罚骗子,因为骗子的行为让他们失去了脸面。”在分析中,学生既感受到了写写画画的乐趣,又深入剖析了人物内心世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一幅精彩的图画作品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图配文或者文配图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变得妙趣横生,这样能有效活跃语文课堂气氛,有助于构筑语文教学的“生命场”。

三、“辩”,深化思维

初中阶段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所以在阅读课文的时候会提出自己的个性化见解。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想法也是千奇百怪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组织学生围绕不同的观点展开辩论活动,这样既能解决学生阅读中的困惑,又能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教师鼓励学生就“桃花源”是否是真实存在展开辩论。学生结合时代特点和陶渊明的性格特点进行讨论,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这篇文章里有具体的时间‘晋太元’,还提到了‘武陵人捕鱼为业’这样的职业,说得这么具体,怎么可能是假的呢?”“这也可以是虚构的。作者希望通过作品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就创作出‘桃花源’这样的地方。”当时的社会不够发达,我觉得完全有可能存在这样的地方。”在讨论中,学生你来我往,各自抒发自己的见解,有效提高了语文思维能力。

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辩论,能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提升学生对社会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认识,有利于构筑完善的语文教学“生命场”。

四、“写”,迁移表达

读写结合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将在阅读中收获的写作经验,迁移到具体写作中,验证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应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围绕课文展开补写、仿写、续写等各种不同形式的写作活动,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设置难度不同的训练项目,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在学习《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后,学生对西藏的壮美景色产生浓厚兴趣。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点,组织学生展开自主创作活动,首先鼓励学生思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是怎么展现长江源头的?它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作者想要通过描写长江源头表达怎样的想法?”在学生理解了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再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创作活动,让学生回顾自己游览过的地方,以及对这些地方的感悟。学生围绕自己的感悟展开自主创作,如有的学生写了自己游览江南园林的过程,并总结了江南园林的特点,认为古人通过园林表达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在读写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从课文中获得一定的启示,如关于句式的知识,或是关于立意的设计,又或是关于素材的选择,然后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感悟融入写作中,这样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读写活动,学习的效率也会提升。

五、结语

著名学者刘国正认为,课堂教学要能拨动人们的心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不是你教我学,也不是我启你发,而是教学相互交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点,设计各种有趣的活动,构筑语文学习“生命场”,让学生在主动求索中不断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活动语文教师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