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引入家庭教育的研究

2020-11-28 00:13张有明
成才之路 2020年33期
关键词:家校班级家长

张有明

(甘肃省民勤实验中学,甘肃 民勤 733300)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师要根据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活动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思想较复杂,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有足够的能力,能够独当一面,但做出的决定往往是错误的,有的学生受不良思想影响,行为偏离正常轨道,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教师要通过有效班级管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育人工作是全社会的责任,家庭教育的有效渗入,家校联手可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效率。下面,笔者结合班级管理工作实践,探讨班级管理引入家庭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班级管理工作的实际意义

班级活动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通过有效的班级管理,能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通过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身心健康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信息时代,来自网络等渠道的诱惑对学生影响非常大,教师的班级管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所以,教师要通过有效的管理,帮助学生抵御诱惑,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不断提升综合素养,成长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

二、初中阶段班级管理现状调查

1.学生思想较复杂,管理难度较大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12 岁到16 岁的年龄段,教育学和心理学把这一阶段称为“少年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和生理变化比较迅速,身心各方面都比较矛盾,精力充沛,好奇心强,任何事都想试一试,但他们的愿望与自己的实际能力有很大矛盾。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总想摆脱对教师和家长的依赖,总认为自己不是孩子,有事不愿和教师和家长交流,情感脆弱,容易冲动,做事莽撞,后果意识差。这一时期学生的另一显著特点是生理发育逐步成熟,他们一方面为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发育感到新奇,另一方面又充满羞涩和不安。心理上的表现是容易兴奋和冲动,神经敏感,产生了爱情的萌芽,大多数的早恋发生在这一时期。这些情况都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2.部分教师育人观念不正确

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习惯把学习成绩和排名作为评定学生好坏的标准,这不利于班级管理。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代表学生思想道德存在问题。有的教师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采取的是不管理的态度,只要这部分学生不扰乱课堂秩序,就任之发展。学生感受不到来自教师的重视,容易放松自我管理。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学生不听从管教,表现差,教师放纵不管,而学生愈发放纵自己。

教师这种不正确班级管理观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学生都是渴望被关注的,但是教师的漠视态度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习惯于找学生家长谈话,并且在谈话过程中,为了让家长充分认识学生的错误,有时会夸大学生的错误,这是对家长的一种误导。不明就里的家长认为孩子的错误很严重,在家庭教育中严格管教,有时会进一步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这种做法不仅没有发挥教育的应有作用,反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3.家校沟通不畅

在家校沟通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校园生活,没有充分表达清楚,往往只是针对学生的缺点进行告知,要求整改,而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优点,这不利于家长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有的家长出于各种原因缺乏与教师的及时沟通,或对孩子采取听之任之的放任态度,也不利于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

三、班级管理中渗透家庭教育的具体措施

1.有效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最大的难题是学生思想复杂多变。教师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最大限度将家庭教育融入班级管理,让家长配合教师,家校合作,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家长避免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如打骂等对学生造成的逆反心理。有效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可以进一步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初中阶段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虽不强,但很自信。所以,家长和教师一定要加强教育和引导。这一时期学生的思维具有以下两大特征:第一,抽象的逻辑思维有了发展,但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的,认识事物和考虑问题还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来支持;第二,独立性和差别性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学生不满足教师和课本中的解释,有时会提出相反的看法,喜欢争论,在家长面前更是如此,有时很片面,很有主见,甚至自信到过分的程度。家长和教师常常觉得他们“越长越调皮了”。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是少年时期学生的一种心理特征的反映,是人生第二次反抗高潮的具体表现。家长对这一时期的孩子在教育方法上应该讲道理,态度不要粗暴,语言不要挖苦,要讲究分寸。如果还用小学时期的简单说教是不行的,家长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水平,使孩子提高认识又明白道理,和家长统一认识,这有利于提高家庭教育效果。

2.改善家庭教育方式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影响非常大。但有的家庭教育方式并不科学,这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一般可分为溺爱型与严厉型两种。溺爱型家庭,是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在家庭中孩子的地位最高,生怕孩子吃一点苦。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严厉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普遍是“大棒”政策,孩子只要犯错就棍棒相加,对孩子非打即骂。这让孩子对父母有一定的畏惧感,家庭亲情淡漠。孩子是“被打大”的,会习惯性用暴力解决遇到的所有问题,这极大增加了校园暴力事件的概率,有一定的社会安全隐患,不利于教师的班级管理。

教师应该及时更正家长这两种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针对孩子的问题采取认奖代罚的办法,让家长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处理事情方式,让孩子明白暴力不是处理问题的唯一方法。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家庭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教育功能,实现高效班级管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学校、家庭共同努力能为学生构建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3.加强家校有效沟通

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与家长交换学生的真实情况。在反馈学生情况时,教师要保障学生情况的准确性,不夸大状态的严重性,也不规避实际状态。切实有效的交流能让家庭教育更有针对性,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家长要积极加强与教师的联系,主动向教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孩子的在校表现,制定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目标。教师要把自己的教育经验传输给家长,与家长共同配合,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结语

总之,有效的班级管理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全面发展。教师要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有效引入家庭教育,通过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水平,改善家长家庭教育方式,加强家校沟通,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让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家校班级家长
班级“四小怪”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不称心的新班级
家长请吃药Ⅱ
班级被扣分后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