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学生模糊点增强教学针对性

2020-11-28 07:45李冬云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柱形聚光散光

李冬云

医生看病讲究的是对症下药,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老师教学讲究的是因材施教、因生施教,只有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才能事半功倍.教学中不断捕捉学生学习的模糊点,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对策,对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十分关键.

一、概念理解有偏差,选准例题来纠正

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主要是通过定义的文字描述或个别典型实例去理解,难免把握不了概念的实质,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例如,“匀速直线运动”这一概念,教材(1)的定义是“相同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的直线运动”.从字面上理解学生难以准确把握.在学过这个概念后,我就曾经选择了下面的例题让学生思考.

例题1:某人在一条笔直的路上行走,在第一个一分钟内走了100m,第二个一分钟内又走了100m,第三个一分钟内,还是走了100m.问此人在这三分钟内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结果有80%以上的同学回答:此人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这反映出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定义的理解偏差,把“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都相同”中的“相同时间”理解成了“个别相同时间”而不是“任意相同时间”.教学中我以此题为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与思考,较好地纠正了学生对此概念的认识偏差.

再如,学生对透镜“聚光”或“散光”的理解,普遍把透镜是否将光线会聚于一点作为“聚光”或“散光”的依据.针对这一情况,我选择了以下例题.

例题2:让学生说出下面两个透镜分别是“会聚了光线”还是“发散了光线”?

图1

图2

该例题针对学生的片面认识,选择未聚于一点的聚光现象和聚于一点的散光现象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使学生切身体感受到“聚光”与“散光”的依据,是看折射光线偏向光轴还是偏离光轴,而不是看折射光是否聚于一点.这一针对性的例题,不仅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认识,而且留给他们的印象也十分深刻.

二、规律应用生疑点,适度拓展能化解

我们知道物理规律通常都有其适用的条件或范围,而初中物理教材(2)都不对规律的适用条件或范围进行深究.教学中我发现有些规律如果不把其适用的条件或范围讲清楚,势必造成学生应用规律时产生疑点.

例如,液体压强公式p=ρgh是否像p=FS一样,对于固体、液体、气体的压强计算都普遍适用呢?不少练习或考题常常涉及此类问题,学生做练习自然会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就必须将知识拓展到公式适用条件的问题上.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道例题,针对液体压强公式的适用条件展开讨论:

例题3:分析讨论p=ρgh是否适用于计算大气压的大小.

例题4:分别运用p=ρgh和p=FS计算,长、宽、高各为9cm、6cm、3cm的柱形铜块对地面的压强.

例题5:分别运用p=ρgh和p=FS计算水平地面上,上、下表面积分别为5cm2、10cm2,高为5cm的圆台形铜块对地面的压强.

通过这些例子的分析与计算,学生认识到p=ρgh对非柱形固体的压强、大气压等的计算问题均不适用,而对柱形固体对水平面产生的压强问题则适用,通过这一知识的适度拓展,加深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化解了他们心中的疑问.

三、相似知识易混淆,对比教学效果好

初中物理有不少相似或相近的知识,这些知识常常被学生张冠李戴、相互混淆.针对这种情况,复习时我经常把相似的知识放在一起对比,让他们分清差异、避免混淆,效果不错.

例如,公式:p=FS和ρ=mV,它们形式相同,但其中p的大小与F、S有关,而ρ的大小与物体的m和V无关,认为p与F成正比、与S成反比可以,而认为ρ与m成正比、与V成反比则是不可以.兩公式的这种差异对比,更有助于学生避免知识混淆和理解模糊,如v=st,R=UI,I=UR等公式.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用心发现、注重积累,并在此基础上改进教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必将有力促进我们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猜你喜欢
柱形聚光散光
一种星敏感器杂散光规避方法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验光中散光问题的处理
画与理
从“柱形凸透镜成像”实验感受体验教学的魅力
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模拟研究
星敏感器杂散光抑制方法及仿真分析
国内太阳能聚光PV/T系统聚光器的研究进展
溪洛渡水电站GIL柱形绝缘子局部放电原因分析
“柱形”铝内衬纤维缠绕复合材料气瓶自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