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毛泽东系统分析军事战略思维方式

2020-11-30 15:12杨文政曹杨悦
孙子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战略思维孙子兵法军事

杨文政 曹杨悦 杨 新

《孙子兵法》和毛泽东军事思想中都蕴含着系统分析军事战略思维方式,是我们认识战争与战略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认识二者的内在联系与继承发展关系,有助于我们优化战略思维方式和提升战略思维能力。

一、《孙子兵法》与毛泽东系统分析军事战略思维方式简述

所谓系统分析军事战略思维方式,即把战争问题、军事问题及各种竞争性问题看成复杂的大系统,从整体性、层次性、结构性、功能性和动态性等方面加以综合分析并得出制胜规律和进行科学决策的军事战略思维方式。[1]古老的《孙子兵法》和当代军事家、战略家毛泽东的军事理论与实践,都体现了系统分析军事思维方式。

(一)《孙子兵法》中提出了“五事七计”“度、量、数、称、胜”系统分析军事战略思维方式

战争胜负是由各种因素综合决定的,因而分析战争问题,把握战争规律与指导规律并科学决策和进行正确的战略指导,必须科学地系统分析战争中的各种因素。

应当系统分析哪些因素呢?《孙子兵法·计篇》强调:“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孙子这段话强调的“经五事”即综合分析敌我双方“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的情况,“校七计”即精确比较敌我双方“主、将、天地、法令、兵众、士卒、赏罚”七个方面哪一方面更具有优势,从而“索其情”,即得出战争双方谁胜谁败的规律性认识。

如何科学地系统分析“五事七计”呢?《孙子兵法·形篇》强调:“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孙子这段话强调的是影响和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方面及其关系,即:度产生于土地的广狭,土地幅员广阔与否决定物资的多少,军赋的多寡决定兵员的数量,兵员的数量决定部队的战斗力强弱,部队的战斗力强弱决定战争胜负的优劣。

综合而言,“五事七计”强调的是战争胜负因素的综合对比分析,构建了运用系统分析军事战略思维方式分析制胜因素的评估体系,而“度、量、数、称、胜”强调的是上述评估体系的量化指标和精确分析的步骤与方法,因而共同构成了《孙子兵法》系统分析军事战略思维方式,为人们科学认识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提供了科学的军事战略思维方式。故孙子认为,“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吾以此知胜负矣”,即明白了战争的胜负规律;按照“度、量、数、称、胜”进行系统评估,从精确的数量分析对比中,即可知“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的战争指导规律。《孙子兵法》构建的这一系统分析军事思维方式,为后世兵家和政治家们科学认识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进行战略指导,提供了科学的军事战略思维方式。

(二)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和科学运用了“抓战争矛盾特点—分析战争规律—找战争指导规律”的系统分析军事战略思维方式

抗日战争爆发10 个月后,毛泽东在延安的《论持久战》演讲中,运用系统分析军事战略思维方式,科学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基本规律和指导规律。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阐明了中日战争敌我双方之间相互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第一,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第二,日本战争的退步性,中国战争的进步性;第三,日本是小国,中国是大国;第四,日本失道寡助,中国得道多助。毛泽东深入分析了这四个相互矛盾的基本特点的本质规定性后认为:第一个特点,即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敌强我弱的特点决定了中国不可能迅速战胜日本,抗日战争必然是持久战,速胜论是不对的;但是第二个特点即日本战争的退步性,中国战争的进步性,这个特点又决定了中国必胜、日本必败,亡国论也是不对的;第三个特点即日本是小国,中国是大国,日本支持不了长期战争,而中国则可以支持长期的战争,这个特点说明日本最终必败,中国最终必胜,妥协论也是不对的;第四个特点,日本失道寡助,中国得道多助,这一特点也决定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的。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系统深入地分析了中日双方相互矛盾的四个特点及其本质的规定性后,得出了抗日战争的基本规律——中国必胜、日本必败。抗日战争的基本指导规律——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毛泽东提出和运用的系统分析军事战略思维方式的科学性与真理价值。这一分析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的思维方式,可以概括为“抓战争矛盾特点—分析战争规律—找战争指导规律”的系统分析军事战略思维方式,与《孙子兵法》中提出的“五事七计”“度、量、数、称、胜”系统分析军事战略思维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毛泽东对《孙子兵法》系统分析军事战略思维方式的发展

毛泽东在延安指导中国革命战争期间,系统地学习和研究过《孙子兵法》,在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思考论述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中,对《孙子兵法》系统分析军事战略思维方式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运用。

(一)丰富了“五事七计”军事战略思维分析框架

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时强调,战争或军事问题说到底是力量的竞赛,“战争的胜负,主要地决定于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2]。毛泽东的这一认识,与孙子提出的“五事七计”战略思维框架是一致的,但又有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分析上述四个中日战争相互矛盾的基本特点时指出:“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双方一切政治上的政策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战争就是这些特点的比赛。这些特点在战争过程中将各依其本性发生变化,一切东西就都从这里发生出来。”[3]毛泽东的这一认识,就是《孙子兵法》强调的“五事七计”系统分析,但“战争相互矛盾的基本特点”所包含的战略思维框架,远比“五事七计”更加广泛和深刻,也更加容易被指挥员把握。

(二)发展了“度、量、数、称、胜”系统分析方法

孙子提出的系统分析方法,主要是对敌我双方宏观的、静态的情况的把握,而对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动态情况的分析,则强调运用间谍获取情报,运用“相敌三十二法”等方法进行直觉判断或矛盾分析,因而孙子的系统分析方法仅适用于宏观层面而不适用于微观层面。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发展了孙子提出的系统分析方法。

毛泽东对抗日战争规律的分析中,不但具体地系统分析了中日双方相互矛盾的特点及其本质的规定性,还对系统分析方法提出了要求:“这些特点是事实上存在的,不是虚造骗人的;是战争的全部要素,不是残缺不全的片段;是贯彻于双方一切大小问题和一切作战阶段之中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观察中日战争如果忘记了这些特点,那就必然弄错;即使某些意见一时有人相信,似乎不错,但战争的经过必将证明它们是错的。”[4]毛泽东这一论述,显然是运用了孙子提出的“度、量、数、称、胜”系统分析方法,但对孙子提出的这一战略思维方式有重大发展,因为毛泽东的这些要求概括起来就是:一是我们分析的战争特点必须是真实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二是特点是贯穿于全过程的,不是有时起作用,有时又不起作用的;三是特点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也不能只取对自己有利的特点来分析;四是要看全部矛盾的特点如何向其各自的对立面转化,不能静态分析,要动态把握。

为什么其他人根据中日战争这些特点却得出了亡国论或速胜论的观点呢?毛泽东认为他们没有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分析,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亡国论者只看到了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这个特点,所以得出了中国会亡国的结论;而速胜论者恰恰忽略了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这个特点,只看到了中国是大国日本是小国这个特点。毛泽东则全面分析了中日战争四个相互矛盾的基本特点,认为日本的特点是一长三短,即日本只有强国这一个长处,却有小国、战争的非正义性和失道寡助三个弱点,而中国正好相反,中国是一短三长,即中国的特点是只有弱国这一个短处,但有大国、战争的正义性和得道多助三个长处。所以日本的一长三短和中国的三长一短等相互矛盾的特点,各自依照其本性而发展,最终决定了中日战争的基本规律是日本必败,中国必胜,中国必须坚持持久战才能打败日本。

从方法论上看,毛泽东强调和运用的系统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称之为“抓特点—分析规律—抓指导规律”,远比孙子提出的“度、量、数、称、胜”系统分析方法更具有科学性和易操作性。抓特点,就是要抓住战争双方贯彻始终的、真实的而不是臆想的、不是可有可无的,是起决定性作用的那些相互矛盾的特点作为战略思维活动的分析材料;分析规律,就是看相互矛盾的基本特点的内在规定性和发展趋势所决定的战争发展趋势;抓指导规律,就是根据战争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到可赢、有效、可靠的战略战术,从而推动战争进程向不利于敌人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毛泽东这一系统分析方法,不但适用于认识战争的总体规律,也适用于分析战役战斗的特点规律和指导规律。

(三)明确了“因敌制胜”能动地驾驭战争的系统思维方法

运用系统分析军事战略思维方式科学认识战争规律和指导规律,还不能解决战争指导的全部问题。要赢得战争的胜利,还要解决能动地驾驭战争的系统思维方法问题,把战争胜利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的胜利。《孙子兵法》虽然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等科学的战争指导方法,但是还没有形成能动地驾驭战争的系统思维方法。毛泽东继承了孙子的战争指导思想,科学地提出了能动地驾驭战争的系统思维方法。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强调:“战争的胜负,固然决定于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援助诸条件,然而不仅仅决定于这些;仅有这些,还只是有了胜负的可能性,它本身没有分胜负。要分胜负,还须加上主观的努力,这就是指导战争和实行战争,这就是战争中的自觉的能动性。”[5]毛泽东强调发挥自觉的能动性来改变战争双方相互矛盾的特点的性质和对比态势,通过矛盾转换而使自己摆脱劣势转为优势的认识,深刻地揭示了孙子所强调的如何在战略上“因敌制胜”能动驾驭战争的实现途径与方法。

如何能动地驾驭战争呢?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从方法论角度概括为三句话:“熟识敌我各方面的情况,找出其行动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行动。”[6]“熟识情况—找出规律—应用规律于行动”这一能动驾驭战争的“三部曲”,正是“因敌制胜”的系统思维方法论,不但在争取整个战争的胜利的进程中要运用这一方法,在争取每个战役战斗的胜利过程中,也要科学运用这一方法。

综合而言,《孙子兵法》提出的系统分析军事战略思维方式,以及毛泽东对系统分析军事战略思维方式的继承和发展,是把握制胜规律并制定正确战略决策和进行科学的战略指导的根本军事战略思维方式。把握了二者的实质和继承发展问题,有助于我们科学运用系统分析军事战略思维方式来认识战略问题和进行战略指导。

三、《孙子兵法》与毛泽东系统分析军事战略思维方式的现实价值

《孙子兵法》和毛泽东提出与运用的系统分析军事战略思维方式,既各有其特点和内涵,也有着内在的继承发展关系,都是科学决策和进行正确的战略指导的根本战略思维方式。其现实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为优化重构分析战略问题的科学战略思维方式奠定了战略文化传统

分析和认识新时代的各种战略问题,需要科学的战略思维方式。战略思维方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特定的群体及个体,在一定时期内思考战略问题所体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思维结构、思维方法、思维习惯、思维程序、思维路径、思维品质、思维艺术等构成的运行模式的总和。科学的战略思维方式,能够为我们认识战略问题和把握规律提供比较稳定的认知模式。

虽然《孙子兵法》诞生两千五百多年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产生、形成和成熟也已经几十年了,但两者理性的光辉永远不会被世人忽视。虽然《孙子兵法》和毛泽东军事思想揭示的是认识战争和军事问题的系统分析军事战略思维方式,但战争问题、军事问题和其他各种竞争性战略问题一样,都是复杂的大系统,把握其规律与指导规律从而科学决策并进行主观符合客观实际的战略指导,都必须运用系统分析战略思维方式。《孙子兵法》和毛泽东揭示与运用的系统分析军事战略思维方式,已经积淀和内化为中国特色的战略文化传统,外化为我们认识战略问题的科学战略思维方式。我们在新时代必须继承这一战略文化传统,并结合系统科学、各种新兴哲学及方法学和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加以创新,才能优化和重构认识新时代各种战略问题的系统分析战略思维方式。

(二)为提升战略思维能力提供了有价值的鲜活学习材料

早在2003年,习近平就发表文章强调:“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要努力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都特别强调提升党员、干部的战略思维。由此可见,战略思维是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必备的重要能力和素养。培养战略思维能力,离不开科学的战略思维理论的指导。《孙子兵法》既是中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早的战争与战略理论著作,也是科学的战略思维理论著作。毛泽东是当之无愧的战略思维大师,其科学的军事战略思维实践与理论的时代价值,已经被中国革命战争实践和国防建设实践证明。我们学习战略思维理论和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必须向《孙子兵法》和毛泽东学习战略思维。

一般而言,战略思维理论包括战略思维观、战略思维方式、战略思维方法、战略思维能力、战略思维品质、战略思维原则、战略思维艺术等方面,本文分析的《孙子兵法》和毛泽东系统分析军事战略思维方式,是军事战略思维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学习与提升战略思维的鲜活学习材料。我们既要从《孙子兵法》和毛泽东的军事与哲学著作中系统学习军事战略思维理论,也要结合中国古代军事实践和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维实践,重点学习和掌握系统分析军事战略思维方式,从而在优化和重构系统分析战略思维方式中提升我们的战略思维能力与素养。

【注释】

[1]参见杨新编著《悦读< 孙子兵法>》,航空工业出版社2018年版,第157 页。

[2]《毛泽东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2 页。

[3]《毛泽东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50 页。

[4]《毛泽东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50 页。

[5]《毛泽东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78 页。

[6]《毛泽东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78 页。

猜你喜欢
战略思维孙子兵法军事
《孙子兵法》组歌
运用财务战略思维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效力
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2021年学术年会在济南举行
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军事科学院召开
中国战略思维谋的是百年大计(纵横)
徐光启科技翻译的启示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思维探析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