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素养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探析

2020-11-30 10:51张伟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实例素养能力

张伟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这要求教师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构建知识网络,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掌握并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实践能力和学习思维素养。笔者在本文以《自然界的水循环》的教学为例,探究教师如何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课堂改革与思维素养培养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通常直接讲述课本上的知识,然后布置课堂练习,缺少地理实验教学。有些教师认为地理实验教学对于地理学习的作用不大,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其实,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掌握课本上的理论,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地理实验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培养钻研思考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课堂改革,告别传统课堂,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二、以《自然界的水循环》的教学为例进行实验

高中地理课本中有“黄河断流”这一实例,根据此实例,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实验。

根据“黄河断流”这一素材,教师可先在网上下载材料,提供相关素材,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如:人类哪些行为对水资源的影响导致黄河断流?然后,通过制作相关课件,展示人类对水资源的影响的图片,如跨水域调水、修建水库、海绵城市、破坏植被、围湖造田等。通过这些例子,学生便可思考是哪些行为导致了此类现象的发生。教师也可通过展示图片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地理无处不在,也通过真实的图片和生动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想要去探究的好奇心。

教师也可提供相关地图,如《中国地形图》《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等,再辅以黄河地形实景图,说明黄河流域广,主要流经地区有半湿润地区以及半干旱地区,降水补给较少,年流量也较少,流经地区多,季节变化大,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等。通过展示地图使学生得到不一样的课堂体验与感受,使学生可以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

三、做到地理知识区域性与综合性相统一

地理学习要落实到真正的区域中才能使人理解并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知地明理”,将区域地理知识落实到真正的课堂实践中,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统一,让学生学会在实际例子中抓重点,有效地汲取知识,比较同类问题。如:内流河从上流到下流流量减少直至断流、部分地区缺水严重、植被破坏、湖泊萎缩、水面下降等都是同类问题。学生通过对比此类问题,进行思考,培养面对问题的逆向思维,考虑此类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更全面、更深层地去理解问题,找寻规律,并灵活掌握,从而在考试中遇到同类问题时,可以镇定自若,冷静答题。

将地理知识的区域性、综合性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接触实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更深入地掌握地理学习规律中的普遍适用性,从而实现减压减负,寓教于学。

四、着眼现实问题并提升地理实践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适当播放与地理知识相关的视频,如“海绵城市的运行”“逢雨变涝,新房秒变海景房”等,使学生产生代人感,明白地理知识就隐藏在不起眼的日常生活中,借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一步一步推进学生对问题的发现、研究、分析的过程。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许多现实的地理问题就蕴含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通过分析日常实例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通过课堂改革,在教学中加入实践与实例分析,从生活出发,将地理知识的区域性、综合性相统一,使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地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地理思维素养,使学生了解人地矛盾并思考協调方式,真正实现课堂深度实践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实例素养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完形填空Ⅱ
完形填空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