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幽靓丽 质朴典雅
——山西博物院藏明代青花瓷精粹

2020-12-02 04:25郭智勇
文物季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青花纹饰花卉

郭智勇 海 青

青花瓷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直接在瓷胎上绘画,再施透明釉,以1300℃左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唐代河南巩县窑已有烧制,元代景德镇臻于成熟,明代成为瓷器生产的主流。

1368年,朱元璋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建立大明政权。1369年朱元璋将浮梁磁局改建为御器厂,瓷器生产开始步入新的阶段。明代各时期瓷器因所用钴料和笔法不同,绘画题材有别,呈现出较大的区别。大致可分为洪武、建文时期,永宣时期,空白期(正统、景泰、天顺期),明中期(即成化、弘治、正德期),明晚期(嘉靖、隆庆、万历)和明末(天启、崇祯期)[1]。山西博物院藏有各时期具有代表性器物,可资赏鉴,本文试简要析之。

洪武时期,青花艺术特征总体风格与元青花相同,但青花色泽不如典型元青花浓翠,大多偏淡灰、黑色,可能是由于使用高铁低锰国产料造成的。图案以花卉纹为主,多见扁菊纹。

永乐、宣德时期是中国青花瓷器生产的鼎盛期。从永乐三年到宣德七年,郑和七下西洋,带来了“苏麻离青”料,这种钴料高锰低铁,发色浓艳深沉,能呈现宝石蓝色泽,因含铁量高又会出现黑色结晶斑,成为永宣官窑瓷器中特有的风格。永宣青花胎质细腻洁白,釉层晶莹肥厚,制作风格清新流丽。图案花纹以缠枝花卉常见(图一)。器物造型除传统器形外,受伊斯兰文化影响,出现了一批模仿伊斯兰陶器、玻璃器、金银器、黄铜器等的品种,如扁瓶、花浇、僧帽壶等。永乐、宣德年间把莲纹成为青花瓷上典型的装饰图案,盛行青花盘心绘一把莲纹。青花、莲花,谐音为“清廉”。把莲纹是莲花纹的一种,是将折枝莲花、莲叶和莲蓬用锦带扎成束状。常见作对称构图的一把莲,另有均齐式构图的二把莲和三把莲。院藏宣德把莲盘,釉质肥润,青花浓艳,盘心纹饰局部有铁锈斑。此盘构图疏密有致,笔法流畅娴熟,画意典雅清新(图二)。相似之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也有收藏。

图一 缠枝花卉纹盘

图二 把莲纹盘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政局动荡,干戈不息,此期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瓷器多不书官窑年款,民窑生产的带纪年款瓷器也不多见,瓷器发展史料记录或模糊或空白,被陶瓷史家称之为中国瓷器史上的“空白期”。随着近年来三朝纪年墓葬和御窑厂遗址的发掘,人们对空白期瓷器的认识加强,正统时期更接近宣德风格,青花发色少数浓艳,大多采用含铁量低的国产料,发色灰暗,如院藏青花松竹梅三友图梅瓶(图三)和青花双耳瓶(图四)。景泰天顺青花浅淡,纹饰疏朗,接近成化时期风格,院藏景泰麒麟纹罐(图五),造型质朴,釉色泛青肥润,自口至底有四层纹饰带,纹饰间以弦纹,腹部三只麒麟四肢伸展,驰骋云间。纹饰疏密有致,时代特色鲜明。院藏天顺波斯文筒式三足炉(图六),釉面白中闪青,腹部以青花料书写有三行波斯文,取自波斯诗人萨迪的诗集《果园》。所书内容为:“年轻人啊,要敬主就应在今天,明朝人老青春一去不还。只自己守斋还不算真主的穆斯林,还应分出食物周济贫人。如今你心无烦扰,身体有力,身在宽广球场应把马球猛击。为政万万不可刺伤平民百姓的心,欺压百姓就是在掘自家的根。谦逊的智者宛如果树一棵,挂果越多枝头越加弯曲。”所书波斯文内容与空白期的时代背景相关,反映出此期朝野动荡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祈求社会稳定平安的强烈愿望。器内底书有“天顺七年大同马”款,纪年确切,风格显著,是空白期瓷器中的标准器。故宫博物院也藏有相似的青花波斯文三足炉。不同之处在于我院藏炉青花发色浓重且多有晕散,铁质凝聚斑明显,炉口沿施酱釉;故宫藏炉青花呈色稳定、纹饰清晰、无晕散,有轻微的铁质凝聚斑,炉无酱釉装饰[2]。

图三 松竹梅三友图梅瓶

图五 青花麒麟纹罐

图四 青花双耳瓶

图六 波斯文筒式三足炉

图七 缠枝花卉纹梅瓶

成化、弘治、正德时期,青花瓷器平稳发展。胎体清薄秀美,釉面肥厚光润,纹饰纤细活泼。相较而言,正德胎体较成化、弘治粗糙厚重。纹饰有云龙飞凤、仕女婴戏、树石栏杆、莲托八宝、松竹梅、十字杵、水藻莲花、缠枝莲、梵文、阿拉伯文等。画法上,宣德以前多一笔点画,此期多双线勾勒填色。青花用料采用国产青料平等青,青花色泽蓝中带灰,呈色淡雅柔和。正德时期,还使用了石子青,颜色浓艳闪灰,如院藏缠枝花卉纹梅瓶(图七);晚期则使用了回青,颜色浓艳闪紫,如院藏狮纹盖罐(图八)。弘治时期有一种深腹浅里的碗,俗称“诸葛碗”较为常见,外似深腹,实际较浅,底足心上有一圆孔通腹部,腹部中空。相传三国时诸葛亮病重,不思饮食,敌军派人来探,却看到诸葛亮一顿能吃好几碗。诸葛亮用此计迷惑对方,稳定军心[3](图九)。

明晚期景德镇督陶官改用地方官,御窑厂规模日益扩大,瓷器生产数量巨大,花纹多构图密,风格热烈奔放,大型器物大量出现,如大缸、大盖罐、大盘、大瓶、绣墩等,其他类也相对增大,显得拙笨敦实。器形有四方、六方、八方、瓜棱、花口、镂空等造型手法。葫芦瓶、方形盖盒、馒头心碗、冲耳三足炉、仰钟式碗、仿青铜器爵等最为盛行,万历时期以蒜头瓶、壁瓶、笔管、莲瓣式盘、攒盘、瓷塑人像等为突出,如院藏青花攒盘(图一〇),青花蓝中泛紫,盘内用格栏将空间分隔为中心一格和周边六格,俯视格栏整体呈火珠造型,每格内底均绘青花云龙纹,格栏壁上则绘青花云纹,外壁绘游龙戏珠。此期官窑纹饰仍以龙、凤、缠枝莲、婴戏图、莲池鱼藻等传统图案为主,嘉靖皇帝迷信道教,瓷器上无论官民窑常见松鹤、仙鹿、八卦、灵芝、卍字、八仙等富有道教色彩的纹饰,万历时期仍流行。如嘉靖花卉麒麟纹葫芦瓶,青花明艳泛紫,上腹圆鼓,下腹呈四方造型斜收,上腹部绘花蝶、洞石、小草,下腹部四壁圆形开光内均绘奔跑的麒麟(图一一)。万历时期有青花云鹤纹筒炉、云鹤纹盖盒、花鸟纹葫芦瓶、八仙纹罐等。嘉靖青花使用回青料与石子青料配合使用,色泽艳丽闪紫;万历二十四年,回青料用竭,改用浙江青料,蓝中泛灰。万历时期的淡描青花,双勾图案花纹,恬淡幽雅,如院藏淡描人物花卉纹瓜棱罐等(图一二)。

天启、崇祯时期,农民起义和满清入侵,统治者无暇顾及瓷器生产,官窑瓷器基本不见,民窑瓷器代之而起,大放光彩。青花发色或淡蓝闪灰,或艳蓝或黑灰。受当时绘画、木版画等影响,山水题材较为多见,如临江独钓、山庄屋宇、板桥归人等。主要器形有香炉、花觚、筒瓶、棱形瓶、笔筒等。如院藏花鸟纹花觚(图一三)、山水人物图筒瓶、花卉纹莲子罐(图一四)、“竹林七贤”图笔筒(图一五)等都具有此期瓷器的典型特征。

图八 狮纹盖罐

图九 诸葛碗

图一〇 攒盘

图一一 花卉麒麟纹葫芦瓶

图一二 淡描人物花卉纹瓜棱罐

青花瓷是明代景德镇生产的主流产品,其胎质缜密坚致,釉质肥厚滋润,造型浑厚古朴,纹饰酣畅娴熟,蓝白相间,清新雅致,不仅遍及全国,而且也行销海外,正所谓“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堪称中国古代瓷器中一朵灿烂绚丽的奇葩。

图一三 花鸟纹花觚

图一四 花卉纹莲子罐

图一五“竹林七贤”图笔筒

注释

[1]耿保昌《明清瓷器鉴定》,地质出版社、雨木出版社,2002年。

[2]郭学雷《明天顺七年青花筒式炉探讨》,《景德镇陶瓷》1992年第1 期。

[3]张安鸽《中国古瓷引鉴》,地质出版社,2002年。

猜你喜欢
青花纹饰花卉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蜡染的纹饰探讨
清三代青花瓷铭文与纹饰的认知特征与图文关系
2021国际花卉展览会
《花卉之二》
《静物花卉》
法兰克福“春天”花卉展
青花·木 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