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湾故宫博物院等处典藏资料认识窦瑸

2020-12-02 04:25袁盛慧
文物季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清乾隆郑成功塑像

袁盛慧

窦瑸是清代乾嘉时期的一位名臣,也是在山西平定县有清一代以来一位颇有声名的历史人物,平定人称之为“窦大人”。有关他的事迹、传说流传很多,1992年版的《平定县志》对其有传记,但记中对一些问题和民间传说一样,不甚肯定,诸如生卒年代、在台湾延平郡王祠中是否真有其塑像、宦海沉浮、丁忧回乡等问题,皆不甚准确。2015年作为交换生在台学习的贺彪,利用业余时间,到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清国史馆、档案馆,台湾文献丛刊图书馆以及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台南郑成功庙等地查阅调查了解到许多有关窦瑸的历史档案资料,对研究和进一步认识窦瑸的历史事迹,生卒年代等问题,颇有价值,兹叙述于下。

图一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九月二十七日山东巡抚徐绩《复奏登州镇窦瑸实心办事》折

一、窦瑸生卒年代的确认

目前,对窦瑸生卒年代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1992年版的《平定县志》卷二十二《人物》第一章第一节《古代人物传·窦瑸》中:“窦瑸(?—?),字文贻,号欲诚,平定东关人。”“窦瑸告老返乡后......闲时课教子孙,终年88 岁......”;二是2015年8月26日《平定》第三版登载王世茂先生的文章《联赞清官“窦大人”——谨以此文纪念窦瑸诞辰300 周年》,文中称,“窦瑸(1715—1802),山西省平定东关人,字文贻,号欲诚......”;三是,在平定县城东关朝晖园中窦瑸的塑像基座上刻有“窦瑸(1719—1806)”。这三种说法都以窦瑸终年88 岁(虚岁)为依据,至于孰是孰非,笔者认为,依据贺彪从台湾影印到的资料看,平定县城东关朝晖园中窦瑸塑像基座上的“1719—1806”为是。依据有二,一是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典藏的清国史馆传稿《窦瑸列传》中载:“窦瑸,中历生卒,康熙58年—嘉庆11年;西历生卒,1719—1806。”二是“国史馆本传”中《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三百一·将帅·四十一》:“(乾隆)五十七年十月,仍授广东提督。五十九年四月,入觐,谕曰:‘本日召见窦瑸,两耳重听,年力衰迈。广东系属海疆,地方紧要,恐致贻误,著以原品休致。’”“嘉庆元年,预千叟宴。六年,重预鹰扬宴。七年,重预会武宴。十一年,卒。”由此,窦瑸是在75 岁时,于广东提督任上,解甲归田的。时隔十三年后,于嘉庆十一年(1806年)卒,享年88 岁。那么,生年即为康熙五十八年,即公元1719年。

图二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十一月初四日湖广总督图思德 《委署提督奏》折

二、台湾郑成功祠内是否有窦瑸的塑像

1992年版《平定县志》卷二十二第一章第一节古代人物《窦瑸》:“......在泉州任上将屡缉未获的匪棍江标和邪教黄权等逮捕法办,从此海疆安宁。人民感戴,在台湾台南郑成功延平郡王祠内塑像纪念。”资料记载,窦瑸曾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至二十九年(1764年)任台湾城守营参将。民间传说窦瑸在台期间治“水鬼”(一说为“倭寇”)有功,故在台南郑成功祠内塑其像以祭祀。郑成功(1624—1662年),为南明政权的大将军,南明王朝赐其“延平郡王”。1645年清军攻入江南,其率部在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1661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在台湾内驻军,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郑成功死后,台湾民间建庙祭之,其中以台南的延平郡王祠为重。延平郡王祠,又名开山王庙或郑成功庙,位于台湾台南市中西区,始建于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十六年(1662年),初名“开山王庙”,有隐喻郑成功为“开台圣王”之意,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光绪元年(1875年)重修。贺彪同学在台湾期间,就台南郑成功庙内是否有窦瑸塑像,专门走访并到台南郑成功庙管理处及台南市文化局进行了调查了解。结果是,现在的延平郡王祠内没有窦瑸的塑像。历史上该庙自清康熙元年(1662年)始建,后历有修葺,因代远年湮,也无从考证。

三、对窦瑸历史事迹的再认识

1.登州镇任总兵实心办事

1992年版《平定州志》616 页载:“(窦瑸)镇登州时,训练水师身先士卒武装泅渡,受到朝廷嘉奖。”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藏清军机处档案时任山东巡抚徐绩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九月二十七日奏折称:“查臣上年到任时即闻登州镇臣窦瑸训练有方,实力整饬营伍......登州营伍考次所辖将兵技一律整严,颇属出色,其演习水阵令兵丁泅水对击......窦瑸......论营务条理井然得体......文武官弁兵皆知奋勉于戎政......属老成强干实心办事之人。”对此奏折,乾隆皇帝朱批道:“好,得一良材,亦可嘉也!”(图一)此折极好地佐证了窦瑸为官办事干练实心,尽职履责的历史事实,也极好地说明窦瑸之所以成为一代名臣,是其勇于奉献、尽职担当的结果。

2.窦瑸丁忧

台湾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藏湖广总督图思德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十一月初四日《委署提督奏》:“闻窃臣接淮部咨湖广提督窦瑸,丁忧遗缺......”(图二)折表明,窦瑸曾于清乾隆四十四年十一月至四十五年(1779—1780年)回乡丁忧。这是以前平定所见资料没有的记载。丁忧,也称“丁艰”,是指古代遭遇父母之丧以后,子女要守丧三年,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以表达对逝者的孝道和哀思。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窦瑸60 岁回到平定,约丁忧一年。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因“广东提督员缺,窦瑸尚属结实,著即前往署理”[1]。古时有些官员在丁忧期满后很难一时被启用,而窦瑸本应丁忧三年,却丁忧了一年就又被委以广东提督,从中可以看出朝廷对其的器重。

3.宦海沉浮

《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三百一·将帅·四十一》记述,清乾隆五十一年十月(1786年),窦瑸在任广东提督期间“因失察左翼镇标弁兵私卖军火”,被降职调云南开化镇总兵,直至3年以后才被复任提督。事情的原委是,窦瑸在任广东提督期间,有弁兵把营中的火器、火药,租卖于外洋盗匪谭华瑞等,窦瑸毫无知晓。当有人奏明朝廷处置时,窦瑸却以花言巧语加以搪塞,遂被降职成总兵到云南开化任职。至乾隆五十三年(1778年)才又提升为云南提督。这一史实在以往见到记载窦瑸的史籍中未有记载。

文以载道,物以证史,研究历史人物是为从中得到启迪。贺彪同学在台期间收集的这些有关窦瑸的历史资料,对于我们研究窦瑸和再认识窦瑸大有裨益,同时也填补了研究窦瑸史料的不足。

注释

[1]见台湾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典藏《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三百一·将帅·四十一》。

猜你喜欢
清乾隆郑成功塑像
清乾隆时期青花缠枝莲托梵文酥油供灯研究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全球最贵转心瓶,清乾隆御制瓶拍出9200万元
天下四方 龙凤吉祥
清乾隆粉彩连体包袱瓶 浓浓华夏民族风
塑像和井
郑成功:都是儿子毁了我
毛主席塑像今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