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黄帝内经》的寤寐现象与生理机制探讨

2020-12-02 03:18陈天玺汤军李俊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卫气灵枢内经

陈天玺 汤军 李俊伟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哈尔滨 150040 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杭州 310006 3.浙江中医药大学

睡眠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生命现象,与生物进化、物种繁衍和个体生存发展等密切相关[1]。祖国医学对寤寐之认识,滥觞于《黄帝内经》(下简称《内经》),诸如寤寐现象、生理机制及伴随之现象等,历代虽有所发挥,但仍万变不离其宗。同时随着时代发展,现代医学借助脑电图等先进技术,对睡眠之认识日益加深。笔者经认真研读《内经》与寤寐相关之论述,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有所启悟,现总结如下。

1 睡眠(寐)是一个阴消阳长的过程

《内经》记载了自然界一天的阴阳变化,一天之中昼属阳,夜属阴。正如《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阴阳具有无限可分性,从夜晚而论,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夜晚从阴中之阴至阴中之阳,是一个阴消阳长的过程。

《内经》认为人的寤寐是顺应天地阴阳变化的结果[2]3,正如《灵枢·邪客》所言:“天有昼夜,人有卧起……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灵枢·营卫生会》详述寤寐之生理,有云:“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卫气昼行于体表(阳分),夜行于体内(阴分),其运行到阳分人体觉醒(寤),运行到阴分人体入睡(寐),故睡眠(寐)是一个阴消阳长的过程。

现代医学将睡眠分为非快速眼球运动(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睡眠和快速眼球运动(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3]344。 正常人睡眠首先进入NREM期,并迅速由Ⅰ期依次进入Ⅱ期、Ⅲ期、Ⅳ期,而后转入REM期,形成NREM睡眠与REM睡眠循环周期。见图1。越接近睡眠后期,REM睡眠持续时间越长,NREM睡眠持续时间越短,甚至出现NREM睡眠不完整的情况(Ⅳ期、Ⅲ期相继消失)。睡眠状态下REM期为动、为阳,NREM期为静、为阴[4],表现为典型的“阴消阳长”过程。

图1 现代医学睡眠时期分类Fig.1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phase in modern medicine

2 卫气-寤寐节律系统对寤寐起主导作用

2.1 营卫的运行 《灵枢·营卫生会》曰:“人受气于谷……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灵枢·卫气》曰:“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营卫二气皆为水谷精气所化,但性质不同,卫气与营气阴阳相互依随,脉内脉外相互贯通,如圆环无端一样运行不息[5]83。

2.1.1 营气的运行 “营在脉中”,为水谷之精气,昼夜运行于人身五十周次,终而复始。《灵枢·营气》详细记载了营气的运行路线,其主体路线是循十二经脉之次序运行,始于肺,终于肝,复还于肺,一昼夜运行五十周;其支别的路线是从足厥阴肝经别出,循督脉,过任脉,复入手太阴肺经[5]83。

2.1.2 卫气的运行 卫气作为“水谷之悍气”,其运行不受脉道约束,表现出多样性特征,可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1)营卫伴行,如前文所述[5]84。 (2)昼行于阳,夜行于阴。《灵枢·卫气行》载道:“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指出卫气白天在阳分循行二十五周,夜晚在阴分(五脏)循行二十五周,共五十周。又进一步描述卫气之运行,其曰:“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于头,循项下足太阳……下手太阳……下足少阳……以上循手少阳之分侧……注足阳明……从耳下下手阳明……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阳尽于阴,阴受气矣。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周。”卫气白天在六阳经运行,遵循太阳少阳阳明、先足后手的运行规律(足太阳、手太阳、足少阳、手少阳、足阳明、手阳明);夜晚在五脏周转,依照五行相克的先后顺序(肾、心、肺、肝、脾)[5]84。《内经》中虽未见卫气行走阴阳跷脉的直接论述,但据《灵枢·大惑论》记载,“卫气不得入于阴“则“阳蹻盛”,表现为“目不暝”;“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则“阴蹻满”,表现为“目闭”。故阴阳跷脉为卫气出入阴阳的关键通道。觉醒时卫气经阴跷脉“从阴出阳”,进入足太阳经开始六阳经的循环;入睡时卫气经阳跷脉“由阳入阴”,经足少阴肾经入肾开始五脏的循环。见图2。(3)散行全身。《素问·痹论》曰:“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卫气散行于肌肉、皮肤、胸膜、脏腑,分布十分广泛[5]84。

2.2 卫气-寤寐节律系统的运行与作用 从营卫的运行可知,营气之昼夜运行方式相同,不存在“昼行于阳,夜行于阴”的运行方式,且《内经》中仅一处直接提到营气与寤寐有关[2]6,即《灵枢·营卫生会》所载:“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荣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基于此,可以确认,营气的运行不对寤寐起主导作用[2]7。而卫气拥有的三种运行方式,令其不同生理功能得以发挥,其中第二种与寤寐密切相关。

图2 卫气昼夜运行路线图Fig.2 Roadmap of running of defensive Qi in day and night

《灵枢·营卫生会》载道:“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卫气一昼夜各行二十五周,从阴出阳则人体觉醒,从阳入阴则人体入睡。又曰:“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日中为阳陇,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一昼夜自然界阴阳二气的变化以太阳的运动(相对地球)为主导,相应地一天中人体的阴阳变化也以卫气的运行为主导。卫气对人体寤寐之调节,就好比太阳对昼夜晨昏之把控。平旦之时,卫气从阴出阳,阴分卫气已衰,阳分开始接受卫气;日入之时,卫气从阳入阴,阳分卫气已衰,阴分开始接受卫气。其他如《灵枢·口问》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灵枢·大惑论》亦曰:“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窹。”以上论述均表明卫气的运行对寤寐起主导作用。

故此,笔者首次提出“卫气-寤寐节律系统”这一概念。卫气与其所过六阳经、五脏、阴阳二跷脉、足少阴肾经、目等共同构成卫气-寤寐节律系统,此系统生理功能正常,则机体寤寐节律正常。因此确切地讲,卫气-寤寐节律系统在寤寐的调节中具有主导作用。

阴阳跷脉是卫气-寤寐节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枢·脉度》中记载阴跷脉的循行,曰:“(阴)蹻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上……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蹻而上行。”迨至明代,李时珍《奇经八脉考》在此基础上又加以补充,曰:“阴蹻者……上行属目内眦,与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蹻五脉会于睛明而上行。”[6]29关于阳跷脉的分布,《内经》中未见记载,《难经·二十八难》也只是简约述之:“阳蹻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7]《奇经八脉考》详述其循行曰:“阳蹻者……至目内眦,与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蹻五脉会于睛明穴。从睛明上行入发际,下耳后,入风池而终。 ”[6]35《灵枢·寒热病》又曰:“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头目苦痛取之。在项中两筋间,入脑乃别阴蹻、阳蹻,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从阴阳跷脉的走行归纳出两点:(1)阴阳跷脉、手足太阳、足阳明五脉交会于目内眦睛明穴。而卫气从阴出阳时,由阴跷脉经目,走足太阳;从阳入阴时,从足阳明经目,走阳跷脉。上述经脉的交会,为卫气的运行提供了解剖基础。(2)阴阳跷脉与脑有重要联系[8]。阴阳跷脉等五脉在目内眦交会后还要“上行”。可见阴阳跷脉的运行深入脑中,而人之寤寐与脑有关。

目前发现,人和动物脑内有许多部位和纤维参与觉醒和睡眠的调控,构成促觉醒和促睡眠两个系统,并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调节睡眠-觉醒周期以及睡眠不同状态的相互转化[3]346。卫气-寤寐节律系统兼具促睡眠、促觉醒之作用,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述两大对立系统的统一。从睡眠与觉醒的发生来看,卫气经阳跷脉入阴时,与睡眠相关的脑区兴奋,促进觉醒向睡眠转化;卫气经阴跷脉出阳时,与觉醒相关的脑区兴奋,促进睡眠向觉醒转化。从睡眠与觉醒的维持来看,卫气白天在阳分(体表六阳经)运行,该系统维持觉醒状态;夜晚在阴分(体内五脏)运行,该系统维持睡眠状态。

3 情志、五脏与寤寐关系密切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内经》除了描述夜晚卫气在五脏周转外,并没有寤寐与情志、五脏直接相关的论述,但其实这三者关系密切。《内经》的藏象理论秉持“五神脏”之说,五脏各有藏神,由心统领,神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即为情志活动。而情志又可反过来影响五脏功能,进一步影响卫气的运行,从而影响寤寐。上述机制以五脏之生理功能为基础:如心藏神,主神明,为君主之官;肝藏魂,主疏泄,调畅精神情志;脾藏意,主运化,化生水谷精微,“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肾藏志;肺藏魄。情志良好,五脏功能发挥正常,卫气-寤寐节律系统才能发挥正常功能,人体才能“昼精夜暝”。情志、五脏等对寤寐之影响,均需通过“卫气-寤寐节律系统”来完成。

西医学认为,觉醒和睡眠是脑的重要功能活动之一。脑电活动是大脑皮层许多神经元的群集电活动,可通过脑电图等进行观察,以准确判断和定量分析睡眠与觉醒状态[3]342。这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研究方式,与中医学藏象学说相通,所谓“司外揣内”“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而藏象学说所论“心主神明”,实际上包含现代医学中脑的功能。研究发现,情绪由脑内奖赏系统和惩罚系统共同调控,并引起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改变[3]335,与睡眠关系密切。积极情绪的人拥有更好的睡眠,充足的睡眠则有助于情绪的稳定,两者对促进身心健康至关重要[3]344。

4 寤寐过程中伴随的生理现象

4.1 目之开合 目之开合是睡眠外在征象的关键[9]。《灵枢·脉度》曰:“(阴)蹻脉者……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蹻而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前文已述阴阳跷脉交于目内眦,而后继续上行与脑髓相连,实际上其入脑之后与眼睑有第二次联系,濡养目系,故有司眼睑开合之功[10]。《灵枢·卫气行》言:“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阳尽于阴,阴受气矣。”觉醒时卫气出阳,经阴跷脉则目张;入睡时卫气入阴,经阳跷脉而目合。《灵枢·寒热病》以一言概之:“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阳分卫气盛则目开,阴分卫气盛故目合。

4.2 欠 打哈欠是卫气欲从阳入阴[9]或从阴出阳时的外在标志,常发生在将入睡(寐)或刚觉醒(寤)之时。《灵枢·口问》载道:“黄帝曰:人之欠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将入睡时,卫气欲从阳入阴,阳分的卫气未尽,与入阴的部分相互牵引,形成打哈欠的生理现象。而事实上,刚觉醒亦会打哈欠,此时卫气欲从阴出阳,阴分的卫气未尽,与出阳的部分相互牵引。数欠后彻底入阴或出阳,则欠止而寐或寤,故“阴阳相引”是“欠”发生的机理。

4.3 梦 梦是生理现象,与熟睡(无梦)相比,属浅睡,为阴中之阳;若多梦、噩梦,则为病理反应,为阴中之阳盛,欲脱阴而出,故常与早醒伴见。梦的核心机制是肝不藏魂,又与卫气的运行相关。《灵枢·本神》言:“随神往来者谓之魂。”魂是伴随神气而产生的谋虑、梦幻等精神活动[5]75-76。王洪图先生认为,魂在生理状态下昼不可见,病理状态下或梦境中方可视[11]。又曰:“肝藏血,血舍魂。”熟睡(无梦)状态下卫气虽剽悍滑疾,然经过肝脏时,因为肝藏血功能的正常发挥,故魂有所舍。梦根据产生的原因、性质(虚实)不同,又有淫邪发梦、血虚生梦之分,二者可兼而有之。

淫邪发梦。《灵枢·淫邪发梦》载道:“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邪气从外入内,与营卫伴行,与卫气伴行者经过肝脏,致使魂魄扰动,梦相应而生。若邪气较轻浅,未超过人体代谢的阈值,将随梦的魂魄飞扬代谢,一旦释放完毕,不再做梦;若邪气较深重,超过人体的代谢阈值,魂魄飞扬不止,则容易做梦,而这些梦则具有一定的梦象出现[12]。

血虚生梦。隋代巢元方[13]《诸病源侯论》曰:“夫虚劳之人,血气衰损,脏腑虚弱……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喜梦。”提出因虚致梦说,虽所言病理,然求其机制,与生理之梦相似,仅是程度不同。巢氏所言“血气衰损,脏腑虚弱”,应偏指肝血不足。肝血虚,则藏魂功能失常,卫气经过肝脏时,扰动肝魂而生梦。导致肝血虚的常见原因有劳伤、失血等[14]。《素问·宣明五气》载有“五劳所伤”,其中“久视伤血”与肝血虚关系尤为密切。因肝开窍于目,肝血濡养目系,过度用眼可直接伤及肝血。肝血亏虚,魂失所舍,则发为梦境,故脑力劳动者或现代社会用眼过度(使用手机、电脑过久)者睡眠质量较差,包括梦多。

邪气袭虚。宋代许叔微[15]《证类普济本事方》言:“肝经因虚,邪气袭之,肝藏魂者也,游魂为变。平人肝不受邪,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肝血亏虚,邪气乘虚而入,魂不得归,梦应运而生。然无论虚实,梦的发生均与卫气的运行有关。

4.4 梦魇 梦魇,俗称“鬼压床”,指意识清醒但肢体不能动弹的现象,常发生在梦境中。和做梦一样,梦魇也是一种生理现象,有超过半数的人体验过梦魇[16]。笔者认为,这与卫气从肝经出阳,而非正常走脾经有关。卫气夜晚在阴分以“肾-心-肺-肝-脾”之相克顺序循环往复,按此规律从阴出阳前必先经肝后过脾。卫气经肝时发生梦境,后不过脾,直接从肝经而出,则发生梦魇。因脾主四肢肌肉,在此情况下,意识虽已清醒,而肌肉仍失控制,故肢体不能动弹,而发生梦魇。

5 小结与展望

关于寤寐现象,《内经》以阴阳学说立论,贯穿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研究表明,自然界的昼夜更替与人体的寤寐现象一致,睡眠(寐)是一个阴消阳长的过程,相当于现代医学中NREM期与REM期之消长。关于寤寐之生理机制,《内经》以营卫生会学说立论,认为卫气从阳入阴则寐,从阴出阳则寤。通过深入研究,笔者首次提出“卫气-寤寐节律系统”这一概念,该系统以卫气为主体,由六阳经、足少阴肾经、二跷脉、五脏、目等共同构成,对寤寐起主导作用,相当于西医学促睡眠、促觉醒两大系统的对立统一。营气之昼夜运行方式相同,故不对寤寐起主导作用。情志、五脏与寤寐关系密切,心主神明,其功能也包括现代医学脑的功能。寤寐过程中伴随的生理现象包括目之开合、欠、梦与梦魇等,其机制亦不离营卫阴阳。

当今《国际睡眠疾病分类第三版》(The Third Edi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ICSD-3)涵盖了90余种睡眠疾病,其中又以失眠障碍最为常见[17]。本研究得出卫气-寤寐节律系统对寤寐起主导作用的结论,这一结论为失眠障碍(不寐)之中西医病因病机探讨及诊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病因病机方面,卫气-寤寐节律系统失常,可表现为卫气运行通道受阻(实证),运行过程中动力不足(虚证),或二者兼而有之(虚实夹杂)。脏腑失衡,扰及神明,则通过影响该系统而致不寐。现代医学认为,任何促睡眠系统的功能减退,或促觉醒系统的抑制不全或兴奋过度,均会导致失眠的发生和维持[18]。国外学者提出失眠的3P模型,认为引起失眠的3个因素分别是倾向、诱发和保存,倾向和诱发因素可导致急性失眠[19]。3P模型是一种成熟的病因学说,强调情志致病,其中的倾向因素即易感因素,包含心理易感素质[20],与中医学的病因一致(包含患者体质因素)。

诊疗方面,采用吾师王琦院士创立的辨体-辨病-辨证模式,三位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诊疗体系[21]。辨病以卫气-寤寐节律系统功能失常为基础,拟从半夏、紫苏等具有年或日节律的药物中筛选出复律药物组成基本方,以恢复卫气-寤寐节律系统功能(即引阳入阴)。辨体宗王师“体质九分法”,如气郁质性格内向不稳定,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差,易患不寐,故用疏肝解郁法调体[22]。辨证遵《内经》“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之法,运用八纲和脏腑辨证,如邪滞肠胃者祛邪和胃、心肾不交者交通心肾。无证可辨,单纯入睡困难、早醒或多梦者,可从辨体加辨病论治或单纯辨病论治。针灸参内治之法,承景岳之说,按卫气从阳入阴路线选择相关经脉之交会穴施以补泻。在未来的研究中,笔者将就以上所提出的方向开展细致深入的探讨。

猜你喜欢
卫气灵枢内经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从卫气与经脉关系论“审察卫气,为百病母”*
《黄帝内经》卫气昼夜循行节律及针刺时间研究
秋天失眠、嗜睡,《黄帝内经》提醒你注意肠胃保健
览百年《内经》 集研究大成
——读《黄帝内经百年研究大成》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采采卷耳
明代医家芮经墓志铭考释
浅谈“生病起于过用”与养生
谈《灵枢本输》针灸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