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诗文传承治家文化的实践研究

2020-12-03 11:23江苏省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课题组
青年心理 2020年30期
关键词:课题学校研究

江苏省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课题组 金 明 陈 燕

一、课题研究进展

(一)成立课题小组

自2017 年1 月,我校课题“诵读经典诗文传承治家文化的实践研究”开题以来,学校迅速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并以金明、王琴、姚建芳、蔡雪琴、许嫣、陈燕等12 名成员组成课题研究小组。

(二)加强课题研究

学校在课题负责人的带领下,多次召开课题组长会议,明确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以及研究方法,制定了详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学校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查漏补缺,以期不断完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新要求,部署安排下阶段的工作。课题研究开展以来,学校开始着手编写诵读校本教材,规定诵读内容,定期开展诵读课研讨活动。学校师生全员参与,课题组成员全情投入。

(三)教师业务培训

1.加强理论学习。搜集整理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定期组织集中学习,提高课题研究参与成员的理论水平。

2.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平台,借阅各种教育专著、教育杂志。

3.听取专家讲座、报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不断推进。

4.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听课活动,以此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5.鼓励教师上网查阅资料,学习理论经验,实现资源共享,增进横向交流。

(四)营造诵读氛围

学校围绕“书香润心田,经典育圣贤”这一理念,对全校的校园文化进行规划,努力营造出浓厚的经典氛围。

1.学校建设了富有内涵的柏庐 “三园”。即柏庐园、义方园和采诗园。 点缀在校园各处的“阅读者”“悟” “阳光雨露”“棋道”“希圣桥”“家训廊”等文化小品,引人入胜。

2.布置主题明确的柏庐“五楼”。分别设计一个教育主题,对应布置有论语佳句、经典诗词、励志名言、传统节日知识及诗歌、童话名篇和绘本导读。

3.设计与众不同的墙壁文化。学校楼层上巧妙布置有“书香悠悠”“书香柏庐”等读书橱窗,校外围栏上布置有展示师生读书活动和成果的“柏庐之窗”,展板上不间断地呈现着学生读书的收获。

4.建设独具特色的室内文化。每班配备书柜,开辟诵读栏、诵读角,进行“最美小书橱”和“最美诵读角”评比,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

5.每日定期播放以“治家格言”为主题的歌曲。学校还从《治家格言》中精选三段歌词,分别谱曲成《来处不易》《未雨绸缪》《受恩莫忘》,每天定时播放,让学生感受经典的魅力。

(五)创建校本课程

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初步摘选、编印了《柏庐孩子学古诗》《柏庐孩子读家训》《柏庐孩子品美文》《柏庐孩子诵经典》《读书志在圣贤》等图文并茂的校本教材,在低、中、高年段分别开设诵读课程,开展教学。其中,《柏庐孩子学古诗》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确定了一至六年级学生必背的古诗,要求每位学生每学年完成40 首古诗。《柏庐孩子读家训》主要从朱柏庐先生的著作《治家格言》中选取20 条精华内容,审定编成。《柏庐孩子诵经典》,分上中下三册,分别收录了《三字经》《弟子规》《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论语》《幼学琼林》《大学》《中庸》《道德经》等经典作品。

(六)确保诵读时间

我校针对小学生特点,缩短每次诵读的时间,让学生不至于生倦。“晨诵午读课吟暮省”是学校每日经典诵读的具体要求,早晨十分钟、课前两分钟为统一诵读时间,午间十分钟为自由诵读时间,晚上半小时为亲子诵读时间。

(七)探究课堂模式

积极探讨校本课程和以经典诵读为基的阳光大阅读课程的上课模式。通过收集课题组实验教师的指导课教案、各年级教学目标、困惑等,在课题研究会上,围绕存在的问题、教学目标的实现进行了多次探讨会,使实验教师们对课堂模式有了清晰的认识。通过收集大量的声音和图像信息,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使学生能更直观更形象地感受领悟经典中独有的文化魅力。通过声音、图像以及不同形式的读来调动学生各项感官参与教学。

(八)开展多彩活动

学校还通过各种活动丰富诵读形式,让学生玩中乐,乐中学,使古诗文诵背活动成为一件乐事。如:每周四的午间休息时间开展班级诵读“联谊日”活动;红领巾广播增设每月一个主题的诵读“露一手”栏目;成立国学社——论语诵读队等。活动与生活、时代、热点接轨,让学生全员参与,体验成功,享受快乐,让经典文化重焕活力。

(九)制定评价体系

对经典诵读进行评价是一个难题,学校除了采取评选“诵读小状元”和“诵读示范班”等传统形式外,还创造性地借鉴其他艺术领域的方法,采取如下形式进行诵读评价。

1.诵读考段,加强督促指导

考段时分抽签必考和自选两部分,自选的形式可多样,如吟诵、表演、书写治家格言、诗配画、诵读考段本、家训征文等;按学生的具体情况可实施免考制、加分制。要求考段达到要求后先敲下段位章,一年后复考,再发段位证书。要求学生毕业时必须取得四段证书,获得更高段位证书的学生在评优时优先考虑。

2.建立档案,积累实验资料

建立诵读档案,清晰反映每一位学生在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每一年的诵读情况,充分反映学生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诵读过程。档案根据各年级必背篇目,设计成表格形式,按每一年级的诵读要求,对学生的诵读数量、诵读进度、诵读质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教师的可操作性强。

3.多维评价,榜样示范激励

建立“传统美德行为打卡”机制。学生们在读读背背中,懂得了“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在议议写写中,懂得了“仁爱”“诚信”“好学”“知礼”等中华传统美德。在获得积累知识的同时,为自己平日的行为习惯进行“打卡”,如记录每一天的进步,每一周的善事,每一月的家务劳动。学生的德和行在不断进步,为自身的健康成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4.评定等第,记录诵读情况

在学生的素质报告中,还专门设了“经典诵读”一栏,结合学生平时诵读情况和诵读档案上记录的学生进展状况,综合评定其诵读等第,成为其学业成绩的一个方面。 在学科老师寄语一栏中,会记录孩子本学期的诵读情况,这是孩子诵读路上一条清晰的成长轨迹线。

(十)建立“十三五”课题网站

在学校网站上建立了“十三五”课题网站,加强了课题管理,也促进了课题组成员间的互相交流。自从课题申报以来,课题各项活动踏实进行,管理严格,活动资料规范、齐全,而且能及时上传至网站,课题工作项项落在实处。

二、课题初步成果综述

本课题自2017 年1 月经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积极开展研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一)教师素养得到了提升

1.学校围绕课题研究编写了《柏庐孩子学古诗》《柏庐孩子读家训》《柏庐孩子品美文》《柏庐孩子诵经典》(上中下册)《读书志在圣贤》(出版)等校本课程。

2.学校围绕课题和教导处“研训一体”,开展“三省”教研活动。多次组织与课题相关的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和实践活动,涌现了一批与课题有关的优质课。

3.多名教师的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和获奖。

(二)学生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1.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耳濡目染、反复诵读,浸润在中华灿烂的传统治家文化中,学校评选 “诵读小状元”,让他们对诵读充满兴致。诵读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妙词佳句、经史典故,学生的语言素材更加丰富,语言表达更加灵动。我校创办的新叶文学社办得一期比一期好,孩子们一篇篇感人的习作发表在各个少儿报刊上,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经典教育分不开。

2.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校举办了各种形式多样的经典阅读活动。一次次活动和比赛,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掀起了校园诵读热潮。

(三)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浸润

最是书香能致远,柏庐学子读经典书,做有根人。通过学校举办的“三礼四节”“诵读节”“阅读节”“亲子共读”“亲子读书会”等活动,柏庐学子懂得为下班的父母端上一杯茶;吃完饭主动收拾碗筷、扫地;对长辈的礼貌也多了……勤学励志,笃学健康,柏庐学子传承美德,做真善美的人。

(四)书香家庭的建设得到落实

我校开展经典诵读以来,背经典、唱经典、演经典蔚然成风,“书香润心田,经典育圣贤”已经成为柏庐实小一道独特的风景。孩子回家后会主动和家长一起吟诵经典诗词,探讨诗中传承的家训文化,这一举措取得了广大家长的支持,经典诵读无疑是构建书香家庭的好途径。

三、下阶段研究计划

(一)主课题研究必须纳入学校工作的整体规划,依靠“昆山智慧云平台”进一步优化课题网络管理,充分利用网络动态展示科研进程和研究成果;通过平台,进行多课题研究信息的相互传播、交流与学习,切实提高我校主课题的实施质量。

(二)通过教学沙龙论坛、课题会议、学科整合、学生作品展示、开展丰富的诵读活动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各子课题的建设,并收集、积累相关的过程性研究资料,选择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以取得带有规律性的认识。

(三)我们将根据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针对前阶段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挖掘的经典诗文要与治家文化有关联,按照十四字进行归类,落实到传承治家文化这一目标上。

(四)准备结题鉴定。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基于学生传承治家文化思想下的诵读课程研究进行理性层面的规律性总结和典型案例的实证性验证,撰写子课题的工作报告和总课题的研究报告;结集论文、学生作品汇编,出版校本教材。召开研究成果鉴定会,接受课题研究成果鉴定组的评估鉴定。

猜你喜欢
课题学校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巧设美术课题 传承非遗文化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