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大原因及应对策略初探

2020-12-03 19:39刘清梅
名师在线 2020年10期
关键词:学段课程标准课件

刘清梅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东门实验小学,福建泉州 362000)

引 言

笔者作为学校中教科研工作的负责人,这些年参与了许多语文教学随堂课、研讨课、比赛课、观摩课,常为听到一节优质高效的课而欣喜,也为一些苦苦挣扎在有效课堂边缘的课而焦虑。为什么有些课堂效率不高呢?如果说教师的素质是有效教学的根基,那么如今的教师拥有较高的学历,都是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各方面素质都十分高,为什么课堂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经过反复思考,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教师的学段意识去哪儿了

一些教师缺乏学段意识,这一问题在不同学段均有出现,但在低学段教学中尤为突出[1]。低学段语文教学重点应是识字、写字、词句运用、朗读训练等,但很多教师认为低学段教学和中高学段教学一样,应过多地对课文进行分析,从而忽视了识字、写字等基础训练。现在的学生书写能力差,作业中错字连篇,这与此种教学方式不无关系。也就是说,教师缺乏学段意识,会存在既“欠账”又“越位”的问题。

究其原因,首先是培训不到位。我区从2002年开始启动新课程改革后的最初阶段,相当重视培训,除了通识培训外,开展了很多对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的培训,通过教材编者及课程标准对教材的详细解读,我们清楚了教材的编写意识,明确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上不会出现明显的偏差,这是走向有效教学的正确方向。而后来又陆续加入了新的教师,学校忽视了对其进行系统培训,导致这些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研读不透彻。在繁忙的教学中,一些教师甚至对教师用书的研读也不到位,过于依赖教案集。实际上,现在的参考书良莠不齐,有些教师走向有效教学的第一步已是跌跌撞撞。

针对此种情况,学校要拿出“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魄力,在每学年开学初,安排教研组组织语文教师重温课程标准;每学期初,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学习教材编排体系和相关的教学建议;每周,结合集体备课,按单元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措施,然后分解到每一篇课文。同时,教师要对照目标,看看教学是否在学段的要求之内。长此以往,方能让学段意识嵌入教师的大脑,保证语文教学不会偏离方向。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去哪儿了

现在很多课堂,依然存在“牵得过牢,导得过细,教得过死”的局面,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被剥夺了。究其原因,首先,和教师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思想影响有关。在这些教师的潜意识里,课堂教学就是这一风格。其次,传授的教学方式,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少,突发情况比较少见,教师也不用疲于应对。但教师应意识到,课堂教学要不断创新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不是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人。学习应是自我探究、合作体验、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过程。教师不能将学生囿于所谓的“循循善诱”中被动地接受知识。语文课堂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思中学习祖国语言文字。教师应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问的空间留给学生。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应将在听说读写思中体验的权利交还给学生。

三、学生的记忆去哪儿了

语文课本内容丰富,知识繁多,没有形成固定的体系。语文就像一座宝库,有无数的宝藏等待挖掘。因此,语文教师总感到课时不够,始终都在新知识教学的路上策马扬鞭,疲于改不完的作业,赶着考试和改考卷,然后长叹一声:“这些孩子怎么了,这个词才刚学过,怎么就忘了,学生的记忆去哪儿了?”不,应该是教师的记忆去哪儿了。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记忆要从无意识记忆走向有意识记忆,从机械记忆走向意义记忆,从短时记忆走向长时记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也决定了小学生的记忆特点是记得快也忘得快,内容少时记得清,内容多时就会记忆模糊或混乱。因此,小学生学习不能一味地勇往直前,要不时停下来回头看,学过的知识才不会忘记。

如今,语文教学存在喜新厌旧的问题,导致学生陷入旧知遗忘、新旧知识混乱的恶性循环中。究其原因,除了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对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学目标、学段衔接不清楚,没有时间回顾和梳理旧知。教师只有深入了解教材体系,准确把握教学要点,才能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教师讲得清、学生学得懂、时间足够用,才能兼顾新知旧识,让即将遗忘的旧识又走在回家的路上,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四、课件的理想辅助效果去哪儿了

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信息量,提升学习效率。有的教师追求华丽的视觉效果,采用过于亮丽、鲜艳的色彩或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画面,冲淡了教学主题,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有的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已经准备好了所有问题的答案,讲课时千方百计地把学生往事先设定好的答案中引,一而再再而三地“启发、诱导”,最后“引君入瓮”。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导致课堂容量大、快节奏,缩短了学生知识反刍的时间;唯一的答案也扼杀了学生的个性,限制了学生的多元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究其原因,教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为形式而形式。现在的课件来源渠道很多,语文教师用书有配套课件,教师可以直接在网上搜索、下载。这些课件良莠不齐,在给教师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教学课件宜简不宜繁,教学课件应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对于有开放性答案的问题,教师不能将唯一的答案放在课件上。课件宜多用一系列超链接,以让课堂教学更加灵动,同时,教师应适时合理地使用一些软件自带的功能。例如,在指导书写“藏”等复杂的字时,教师可以使用选中区域,关灯,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字上,然后使用放大镜功能,让学生清楚地观察汉字,再进行指导。放大镜的功能在指导读图的细节中十分重要。教师应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让这把双刃剑发挥其优势的一面。

结 语

著名心理教育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论述:“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同理,影响教学效率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已经知道了什么。当教师埋头苦干时,也别忘了停下脚步,细细回顾,当教师发现问题出在哪里时,就是提升教学水平之时,有效教学,不是空谈,是真实的存在。

猜你喜欢
学段课程标准课件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