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困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0-12-03 17:39何发明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2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能力学困生初中

何发明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学生阅读能力高低,直接关乎其语文素养高低。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班总有一些学生是“生活不困学习困”,他们学习热情不够,不喜欢上语文课,不喜欢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他们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进而无法保障能静下心进行阅读活动,导致阅读效率一路下滑,从而导致语文成绩越来越差,最后基本丧失语文学习的兴趣。如何培养这部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本文探析了学困生阅读能力偏低的原因,从树立信心、调动热情、激发兴趣等方面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初中;学困生;语文阅读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2-133-02

作为一名在一线教学的语文教师,自己任教的班级总有一些学生,基础知识差,阅读能力差,写作能力差,这就是语文学习的“学困生”。这些学生阅读方面非常吃力,考试时阅读题基本上就不会做。这部分学生是语文老师心口永远的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而学困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更需要我们去扶一把,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困生阅读能力偏低原因探析

(一)社会环境影响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分数成为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评价的唯一标准。在新课程改革后,即使学生评价方式日益多元化,但依旧被传统教育评价方式主导着整个评价过程。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新型教育理念缺失,过度关注学生成绩、分数,导致对学生语文学习评价存在一定片面性。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习成绩差,在班级内、家庭里乃至社会中都会遭到他人歧视,无形中为学生心理带来很大压力。很多学生由于因心理承受力不足,慢慢便会对该学科学习丧失热情,最终导致学习质量频繁下滑。此外,由于遭受不良思想侵入,“读书无用论”思想严重冲击着孩子们的心灵,导致其学习意识、阅读意识日益淡薄,不愿花时间与精力等日常学习中。

(二)家庭教育影响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当前初中语文学困生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低下,大多人都并不重视孩子的阅读情况。仅有一少部分家长具备家庭教育意识,但因忙于生计,并没有充足的时间用来辅导孩子阅读学习,将过多希望都寄托在学校及、教师身上,无法在家庭环境下为孩子阅读提供有利条件。

(三)教育方法影响

目前,在语文教学中严重缺少先进教育理念。在素质教育观念下,要求教师能尊重学生差别,在学生差别基础上落实“因材施教”任务。然而,目前大多语文教师的课堂教育策略都存在一些问题,无法真正激发学生兴趣。在正式开课之前,虽然语文教师精心备课,但并没有精心设计学困生能完成的教学目标,进而无法满足学困生语文阅读需求。在日常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普遍都是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已,过度关注优等生学习状况,严重忽略语文学困生学习进展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方法渗透效果不尽人意,未曾进一步了解学困生学习质量,能导致学困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越学越困难、越学越带怯,很容易就会形成“一步落下,步步落下”的恶性循环现象。

(四)学困生学科素养低

初中语文学困生积累量不足,语文知识基础极度薄弱,学科素养欠缺。与此同时,语文学习习惯不佳,直接影响语文课堂学习表现,长此以往处于恶性循环状态。在学习语文知识之际,经常表现出似懂非懂的状态,关于语文知识的理解极度肤浅。此外,在学习新知识时,未曾与旧知识相关联。一旦碰到实际问题,便不知如何分析语文问题,从而很难真正解决语言问题。总之,語文学困生学习能力稍差,惰性极大,不愿意主动动脑筋思考问题。语文学习意志极为薄弱,频频滋生畏难情绪、抵触情绪,在课堂学习中参与度不高,不乐于主动发言。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困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阅读积累,推进个性化阅读,树立学困生阅读信心

参照语文课程标准,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追求个性化阅读。初中语文这一学科,知识体系丰富,涵盖多领域内容。在实际教学中,要求学生记忆的知识量极多。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如果想要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就需要不断积累知识。在日常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个性化教学,同样还需要依据学生兴趣、爱好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特别是针对学困生,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掌握文章重点,累积文章中高频出现的好词佳句,为日后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养成做好铺垫。例如,在学习《纪念白求恩》一课时,由于文章背景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与现在生活距离遥远,学生很难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实质。所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搜索文章相关资料,特别是学困生,他们对影视作品感兴趣,就可以布置他们从这方面入手。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引导他们详细阅读文章语句,感悟字里行间的精彩,同时要求他们做好摘抄,分享好词好句。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热情挺高,也都有收获。个性化阅读,可让学困生树立起语文阅读的信心,逐渐摒弃畏难情绪和抵触情绪,参与课堂,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二)合理创建评价体系,调动学困生阅读热情

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为此,若想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实用性,就应从知识方面、能力方面、方法方面、情感态度方面、价值观方面等进行评价,以便全方位培育语文学困生语文素养。基于此,语文教师需充分尊重学困生个体差异,允许学困生多样发展,主动挖掘每一名学生的个性、潜能。与此同时,学校应积极打破传统评价方式,摒弃“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语文评价方式。一般而言,这种评价方式对学困生极为不公平。在素质教育下,早已将学生学习成绩、态度、道德水准、兴趣爱好等列为评价体系。对于学困生而言,语文考试成绩虽然不理想,但只要他们敢于发言、认真完成作业、热爱语文探究活动,并积极帮助同学,通过各种良好表现便能提高其总体评价成绩。此外,语文学困生还可以通过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等途径获取较高的综合评定。打破“以分数为王道”的评价方法,可以从根源处激发学生阅读热情,进而有效夯实语文学科素养,为日后提升语文成绩奠定基础。

(三)丰富阅读内容,激发学困生阅读兴趣

在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中,对学生课外阅读延伸做出了充分指示,并保留了高度重视。该版教材,在所有课程内都充分融入了课外阅读延伸内容,并设置了名著导读与古典诗文诵读等环节,真正打造了教材阅读、自我阅读、课外阅读“三合一”融合性阅读体系。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高度注重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积极丰富学生课外阅读素材,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悟语文内涵。例如,在学习《藤野先生》一课时,为了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想要表达的情感,深度探析文章创作背景与了解当时社会状况,语文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推荐《朝花夕拾》。通过鲁迅先生的散文小说,便可以充分了解当时社会情况,进一步感受作者情感。又如,在学习《刘奶奶进大观园》一课时,为了能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社会情势,并进一步感悟作者创作情怀,语文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推荐曹雪芹名著《红楼梦》,令学生充分了解其中人物关系脉络,进一步感受文中刘姥姥人物形象。立足教材内容,从教材中的文章入手,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还能够通过教材内容指引学生展开课外阅读。通过学习整本书文章,加上课外阅读量,便可迅速丰富学生阅读体系,进而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日后终身阅读夯实基础。面对学困生的阅读难题,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阅读相关的并且有趣的活动,比如名著人物影视展、名著知识竞赛等,采用师友合作方式,帮学困生找一位师傅,两人合作完成。这样,就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丰富他们阅读的内容,逐渐为他们打开阅读之门。

(四)运用全新教育观指导教学,传授学困生阅读技巧

古语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师指导学生掌握语文阅读方法,可为学生终身阅读保驾护航。优良的阅读技巧,便于学生真正提高阅读质量,让阅读更高效、高质。当学生掌握了阅读技巧、规则,便可有效避免在阅读时走上“弯路”,进而快速感受阅读乐趣。值得注意的一点,语文学困生同其他学生一样,其自身潜能具有多层面含义,不能仅仅因为其语文成绩落后,就否定其全部潜能。为此,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阅读技巧之际,一定要积极培育学生价值观,充分尊重学生智力特色,使其智力、潜力均能得到全方位发展。目前,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为此,语文教师在提高学生阅读技能之际,应尽可能地给予学生人文关怀,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其专业化成长。语文学困生学习成绩偏低,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班级学科平均分、及格率。为此,语文学困生常常会遭受来自语文教师的漠视。所以,在现代教育理念下,语文教师应改变“唯分数定学生”的教学态度,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助力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观念,为日后提高学科素养及综合素养做好铺垫。

(五)培养学生想象力,诱发学困生独立阅读

创新离不开素材,素材源于阅读。在反复阅读中,可以积累丰富的素材。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童话、诗歌、寓言故事等,这些素材恰恰都可以弥补学困生积累量不足、语文基础薄弱等问题,进而为学困生创新思维提供灵感与想象空间。基于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需加大力度培养学生想象力,只有学生想象力有所增强,才能激发其主动阅读文章、探索文章的欲望。在部编版初中语文閱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巧妙引导学生转变思维角度,大胆发挥创造性想象,开辟全新的阅读路径去理解文章内容,进而收获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时,教师就可以通过《静夜思》引入乡愁。通过带领学生回忆《静夜思》内容,加上反复阅读乡愁诗词名句,便可进一步感悟古人的思乡情怀,最终总结出古人在表达思想情怀时高频出现的意象,比如啼血杜鹃、千古明月、白鸽飞书、哀鸣高猿等内容。通过泛读与精读,便可引入《乡愁》中的意象,相比明月、杜鹃、哀猿等,余光中选择了小小的邮票、矮矮的坟墓及浅浅的海峡,在画面上更能呈现出一种朦胧美与婉约美。接着,教师可以为学困生布置“角色扮演”朗读任务,将自己想象是一名外出留学或谋生的游子、新郎,渴望回归祖国怀抱、回归家人身边,带着自己的情感去朗读整首诗篇,体会作者在不同阶段、不同时代的心路历程。角色的代入,让学困生阅读兴趣更为浓厚。这样不仅能让他们感受想象过程中的快乐,同时还能提高他们根据阅读进行想象的思维能力,进而有力提升阅读核心素养。

结束语:总而言之,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一个也不能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针对学困生群体,教师应根据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对学生阅读提出的新要求,依据学情,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以此为抓手,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困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脱“困”,让他们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劼,严瑞.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8):73-74.

[2]胡春艳.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03):154-155.

[3]宋颖.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低碳世界,2019,9(10):317-318.

[4]仙永华.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才智,2019(27):17.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华峰学校;广东;广州;510000)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能力学困生初中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路径分析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和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