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2020-12-04 13:45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芸美幼儿园郭丽玲
青年心理 2020年17期
关键词:闽南创设幼儿园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芸美幼儿园 郭丽玲

闽南文化是指生活在福建地区的闽南人共同创造的地域性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和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幼教工作者关注的话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我园地处的福建厦门有着深厚、浓郁的闽南文化底蕴,是我们丰富的教育资源。将闽南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发展,充实课程内容,而且能够引发幼儿继承和发扬闽南文化的优良传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园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环境创设融入闽南文化元素,营造特色校园文化

(一)利用风景资源进行环境创设

闽南地区风景名胜星罗棋布,著名的景观有鼓浪屿、陈嘉庚纪念馆、日光岩、风动石、老君岩等。我园积极利用闽南风景资源进行环境创设,美工区投放本地风光图片、明信片,引导幼儿绘画、剪纸等,并把作品展现在墙面上;角色区投放具有本土风光元素的门票、旅游画册、帽子、眼镜等,开展“家乡一日游”;建构区中,引导幼儿拼搭闽南景点。通过这些环境的创设,引导幼儿热爱家乡,提高审美情趣。

(二)利用人文资源进行环境创设

幼儿园大门浮雕表现的是闽南人生活的场景。幼儿园的中庭开设了一个厦门大剧院,以闽南戏剧作为背景,提供闽南乐器、歌仔戏戏服及音乐、腰鼓、舞狮道具等,孩子们可以在舞台上进行各种表演。楼道、走廊分别是孩子创作的富有闽南特色的手工品,有农民画、闽南童玩内容的幼儿剪纸;创设闽南童玩街,浓厚的闽南建筑风格、丰富的闽南童玩材料每天吸引着许多孩子参与。玩泥区中,创设了闽南步行街,孩子们利用泥巴制作厦门特产漆线雕,红龟、肉粽、韭菜合子等栩栩如生,可开展买卖游戏以及民俗活动。这些具有浓厚闽南风格的环境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闽南丰富的文化内容,对自己作为一名闽南人深感自豪,进而实现文化的传承。

(三)利用山海资源进行环境创设

闽南地区大多依山傍海,有着丰富的山海资源。我园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山海资源,在环境创设上凸显山水海洋文化特色。蔚蓝色的天花板就像海洋,上面悬挂着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海洋生物;墙面上展示着幼儿绘画的关于海洋的美术作品,有的还利用鱼、渔网、珊瑚、贝壳等作装饰,走进班级就像走进了海底世界。利用海洋资源开展区域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幼儿通过探究、实践操作获得感知。如语言区投放海洋教育绘本,科学区投放海洋生物标本,美工区中的石头、贝壳等为幼儿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此外,厦门盛产龙眼、荔枝、柚子、芭乐等水果,这些树木不仅能够美化环境,也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果树叶子是美术活动的好材料;龙眼、荔枝核不仅可以投放在美工区,在数学区、表演区等都可以成为幼儿学习的操作玩具。

二、活动中融入闽南文化,建构特色课程

(一)民间文艺融入活动,在传承中得到熏陶

闽南有着许多优秀的文化艺术,比如芗剧、腰鼓、木偶、歌仔戏、拍胸舞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村都组建了老人文娱活动队,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孩子们经常随着爷爷奶奶,自然对这些闽南的民间文艺比较了解。我们经过筛选,将那些历史悠久又非常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民间文艺也融入幼儿的活动中,成为幼儿活动的一种表现创造形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将这些艺术经过改造加工,成为适合孩子们表现的艺术形式。例如:舞龙舞狮活动需要较大的孩子才能进行,我们自制小龙,将舞狮动作简化,使之适合幼儿园孩子活动的需要。高跷如果让孩子玩危险性也大,我们通过实验,改造出适合我园幼儿使用的高跷。闽南歌曲朗朗上口,不仅在闽南地区,在海外也有很大的传播率,将闽南歌曲和童谣作为早操的音乐,孩子们就在《天黑黑》《十二生肖歌》《丢丢铜儿》等音乐中开始了一天快乐的生活。这些活动有效地满足了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二)闽南童玩融入游戏,在活动中显童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形式,我们经过筛选,将适合幼儿的闽南童玩罗列出来,融入幼儿游戏活动中。例如童玩棋《大王和小鬼》《虎豹狮象》等,经过教师和孩子们共同讨论,修改玩法和规则后,投入棋类区,对孩子的思维逻辑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户外体育游戏跳格子、过五关等竞赛氛围浓厚,可以促进幼儿动作敏捷,使其学会思考合作。闽南很多民俗活动,由于趣味性强,很受群众的喜爱,但这些活动基本上都是大人玩的,并不适合幼儿。例如:攻炮城游戏时,炮城是用鞭炮制作的,不仅不适合幼儿,也很危险。我们将炮城改造成竹节棍,投入户外游戏中,由于这个游戏有一定的难度,而且需要和其他孩子比赛速度,大班孩子很爱玩。车鼓弄和抬花轿游戏道具非常重,动作比较复杂,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我们根据孩子们爱表现、勇于创造的特点,将车鼓弄和抬花轿改为用较轻的竹子制作投入表演区中,鼓励幼儿自由编排动作,孩子们在表演区自由摆弄造型,大胆展现。

三、巧引家长参与,共促闽南文化资源的挖掘

(一)建立“闽南一家亲”人才库

我们邀请家长共同挖掘寻找适合幼儿园活动的闽南文化资源,让他们参与到闽南文化教育活动当中来。例如通过建立“闽南一家亲”的人才资源库,把对闽南知识有一定了解的热心家长吸引进来,根据家长的特点把资源库分为“闽南美食汇”“闽南语大全”“闽南风俗园”等分支。同时还建立了“闽南大喜日”等,请家长到园参与支持幼儿开展的闽南文化教育活动。如有的老阿嬷很会做闽南美食,就邀请她们到幼儿园教师生做美食,有的老阿公很会“讲古”,就请他们来为小朋友讲闽南的童谣或闽南传说;有的家长会歌仔戏,就邀请他们和幼儿进行歌仔戏教育活动;有的家长会五祖拳、高跷、舞龙舞狮,就定期到幼儿园与幼儿进行互动,实现“从玩中学”。

(二)开展亲子闽南文化活动

通过开展闽南文化艺术节、利用节日等组织开展系列的闽南文化活动,让广大家长和孩子们共同来体验闽南文化的妙趣和精深。如以“大手拉小手,闽南文化共传承”为主题的闽南文化艺术节中,有“闽南工艺做起来”“闽南美食尝一尝”“闽南童玩玩一玩”“闽南文艺跳起来”等小主题,这些有趣的闽南活动使家长好像又回到了童年。“三八”节,我们以闽南美食为主题,邀请妈妈和奶奶来幼儿园和孩子包春卷、搓汤圆。“六一”亲子游园中的闽南民俗表演吸引了大人孩子的眼光。元旦节期间开展的亲子闽南童谣比赛中,家长和孩子们共同上台表演闽南童谣,各个家庭纷纷拿出了看家本领,既有幽默风趣的答嘴鼓,也有充满温情的闽南歌曲对唱,还有俏皮可爱的闽南童谣。

闽南文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幼儿的乡土之爱。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将闽南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时,教师应该有所取舍,注意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巧妙利用闽南文化资源开展适宜的教育活动,在孩子心中埋下热爱闽南文化、热爱家乡的种子。

猜你喜欢
闽南创设幼儿园
闽南文化传承
创设未来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闽南渔村妈祖巡香蟳埔女盛装亮相
爱“上”幼儿园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想念幼儿园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