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文化进校园的探究与实践

2020-12-04 13:45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思顺中小学黄芳锦
青年心理 2020年17期
关键词:阳明王阳明良知

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思顺中小学 黄芳锦

阳明文化是当前的热点话题,王阳明心学也深受当代人推崇。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说道:“王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2018 年5 月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中,他再次提到“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王守仁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习近平主席的话,为年轻人的成长指明了方向。学校作为年轻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阳明文化,引导师生学习和研究阳明文化,把阳明文化变成一种内生的源泉动力,作为自己的营养,像古代圣贤那样“格物穷理”“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对提高自身修养,形成不断学习、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自己的修养和人格魅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阳明心学的基本内容和教育价值

(一)阳明文化的基本含义

“文化”二字最早见于《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因此,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阳明文化就是指与王阳明有关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精华就是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二)阳明文化的基本内容

王阳明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中国古代孔、孟、朱、王儒学四贤。孔子是儒学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孟子是儒学集大成者,主张“性善论”;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主张“格物穷理”。而王阳明是心学集大成者,其学说基本内容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1507 年,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半夜里,他忽然顿悟,心才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因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不必格尽万物来穷理,理不在物中,理在自己内心中,理从心中求。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王阳明悟出了奠定心学基础的第一大命题:“心即理。”

1508 年,王阳明为了弥补心即理命题的漏洞,又提出了心学第二大命题:“知行合一。”他认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

1520 年,王阳明又根据《孟子·尽心上》中“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对于“格物致知”提出心学第三大命题:“致良知。”“良知”人人具有,是“知是知非”,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

三大命题的提出,标志着王阳明心学思想体系的形成。王阳明56 岁(1528 年)时,将心学思想归纳为四句话,即“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综上所述,王阳明心学就是教导人们如何成圣贤的学说。王阳明要求把外在之理内化于心,认为理想人格和素质都是人类本身与生俱有的,只要利用传统儒学性善论加以引渡,就可以达到理想人格的境界,人人皆可成圣贤。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可用“心即理”的思想,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认识,提高自信心;利用“知行合一”思想,引导师生理论联系实际,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致良知”思想唤醒师生内心的“良知”,激发他们的“初心”,培养他们积极进步、努力上进,具有责任意识、担当精神等。

二、阳明文化进校园的探究与实践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批农民工进城谋生,这使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比例急剧上升;同时由于城市学校规模的扩大,大批骨干教师调入城市,而新补充的教师多以年轻教师为主,他们普遍责任意识淡薄,沉迷手机网络……鉴于以上严峻形势,从2015 年9 月开始,学校提出了“弘扬思顺特色文化,创建美丽活力校园”的办学新思路,开始推进阳明文化进校园活动。

(一)外化于“形”

就是加强对阳明文化的收集、整理、学习和宣传。我校位于江西省崇义县思顺乡,崇义县及思顺乡的历史与王阳明血脉相连。距我校仅20 千米的平茶寮碑是明朝大儒王阳明统领将士们平定江西地方武装起义的历史见证。500 多年来,与王阳明有关的历史传说和精神财富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为此,学校组织教师收集、整理了王阳明与思顺的历史文化,在微信公众号刊登了50 多篇图文,拍了几十张反映思顺人文历史的风光相片在崇义手机报发表,宣传了崇义,宣传了思顺。同时喷绘了20 版反映思顺人文历史的板报在学校各个角落张贴,制作了80 幅宣传画,把平茶寮碑碑文、阳明心学三大命题、四句教等制成石刻安放在校园内,每周升旗仪式中学生宣誓的誓词融入阳明文化因素,每学期定期举行阳明诗词朗诵比赛、阳明文化读书笔记评比,学校的校训定为“厚德载物,知行合一”。学校通过开展系列活动,让师生理解阳明文化、传承和弘扬阳明文化,使思顺中小学成为全县农村校园文化氛围最浓郁的学校之一。

(二)内化于“心”

就是让阳明文化深入师生内心,并指导他们的行动和实践。这是阳明文化进校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校主要做了以下努力。

加强新教师岗前培训。每学年,有骨干教师离开,也有新教师调入。为了使新教师了解和熟悉我校以“阳明文化”为核心的管理方式和工作理念,我校会组织新教师培训,由校长或优秀教师为新教师讲述自己成长的经历,激发新教师的“良知”和责任意识,以及为教育事业贡献青春的愿望。

建立师徒帮扶制度。为了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我校建立了行政人员与新教师师徒结对制度。每位行政人员必须帮扶一至两名新教师,关心他们的生活,指导他们工作,使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当新教师在工作中遇到不理智学生或家长时,师傅要及时介入,帮助徒弟摆脱困境。这样,师傅的“良知”就会感染徒弟,让徒弟能放心大胆地工作。这种精神也会传递到学生身上。

制定以阳明文化为导向的管理制度。“良知”人人有之,但容易受到情欲物欲的遮蔽。学校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在工作过程中强调“知行合一”,对惰者罚、对勤者奖,促使教师爱岗敬业,确保自己的“良知”。

评选良知名师。为了鼓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通过学生和家长投票、学校日常考核等方式,每学年评选部分工作积极主动、责任心强、成绩优秀的教师为“良知名师”,并在宣传栏详细报道其先进事迹。

教学中融入阳明文化。学科教学时,要求教师充分挖掘与“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相关的故事和素材,对学生加以情感升华。

日常教育融入阳明文化。对后进生和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求教师用“心即理”思想,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对经常违纪的学生,要求教师用“知行合一”思想进行教育:“你的认知与你的行为是否一致?”“以后怎样做到一致?”对懒惰、自私的学生,要求教师用“致良知”思想加以教育。

评选良知少年。为了鼓励学生践行阳明文化,学校会通过学生投票、日常考核、教师和家长评价,每月评选一批“良知少年”,并把他们的先进事迹向全校公布和宣传。

通过以上努力,学校逐步形成了一个“温馨”的校园,学校成了师生们又一个“家”。在这里,学生认真地学习、快乐地成长,教师踏实工作、默默地奉献。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5 年以来,我校教学质量综合排名一直位于全县乡镇中学前两名,2019 年重点中学升学率位列全县第一名,每年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位居全县前列,篮球、足球队多次荣获全县第二名,乒乓球、羽毛球队也屡创佳绩,素质教育在我校遍地开花。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江西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校”“赣州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赣州市红色教育基地”,连续5年被评为“崇义县教育系统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实践告诉我们:利用阳明文化进行教育教学,素质教育的硕果将映衬我们的温馨校园更加完美壮大。

猜你喜欢
阳明王阳明良知
Chapter 11 A clear conscience第11章 良知未泯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真正心平气和
王阳明龙场悟道
良知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良知”的义务
良知说话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