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学堂”:打造实践育人“青”字号品牌

2020-12-04 02:54刁文彬
中国共青团 2020年20期
关键词:师范学院团员青年学堂

刁文彬

近年来,合肥师范学院团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团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学校“举行知旗,走应用路,创师范牌”的办学特色,立足共青团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工作职责,坚持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青年志愿服务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强化实践育人、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彰显师范办学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主线,探索打造了“行知学堂”这个“青”字号实践育人品牌,取得了突出成效。

坚持知行合一,创新实践育人载体

合肥师范学院团委自2012年起大力开展“行知学堂”实践活动,组织青年学生志愿者践行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小先生制”的教学方法,利用寒暑假和业余时间深入城乡举办免费的公益学堂,做当地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的“小先生”。在布局上,以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农民工子女为重点,同时兼顾地域分布;在时间上,寒暑假期间深入全国各地广泛开展活动,平时则利用双休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内社区的实践基地开展活动,确保活动的常态化;在形式上,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主要依托地方中小学、行政村村部、农家大院、社区中心、城市广场、村舍地头等空旷场所开展活动;在内容上,注重针对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的生活环境和成长需要开展思想教育、兴趣培养、科学普及、情感教育、劳动教育、心理辅导、公益实践、安全防护、课业辅导等相关教学实践与素质拓展活动。截至目前,共有11498名“小先生”开办“行知学堂”3406所,覆盖安徽省全部16个地市,辐射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近5万人。

推进教育扶贫,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通过开展“行知学堂”实践活动,发挥文化育人的价值引领作用,让团员青年在参与“行知学堂”的过程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为孩子们传授知识和文化、给予他们关心与关爱,培养了团员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意识。通过深入城乡与基层群众沟通交流,团员青年加深了对国情、省情的了解,开阔了眼界、接受了教育、增长了才干。

“行知学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扶贫的重要阵地。针对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缺乏优质教育资源的现实,“小先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行知学堂”教授给孩子们。除了课业辅导、知识普及外,重点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学活动中,结合重大节日、重要节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举办手绘党徽国徽、红色诗歌朗诵、参观烈士纪念馆、慰问驻地解放军、重走红军路等活动,对孩子们开展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他们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深厚情感。“小先生”还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定期开展家访,掌握他们的家庭情况和个人信息,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与家长进行积极沟通,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定点帮扶,引导孩子们树立起自立自强的意识,培养乐观开朗的心态,既“扶智”又“扶志”。

加强“四化”建设,注重品牌特色塑造

为推进“行知学堂”实践活动内涵、质量双提升,合肥师范学院团委坚持在探索中前进,在改进中加强,不断塑造品牌。根据往年活动开展经验,确定了行知学堂“四化”建设目标:

一是推进“行知学堂”基地化建设。与地方政府、农村中小学、城市社区等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一批固定的“行知学堂”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既可以为开展实践活动提供安全稳定的活动场所,也可以根据服务地实际需求提供“菜单式”的针对性服务,达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良好效果。目前,学校在安徽省各地已建立“行知学堂”基地56个,有的基地合作时间已经超过8年。

二是推进“行知学堂”标准化建设。学校制订《合肥师范学院“行知学堂”建设标准》,从师资配备、教师培训、招生对象、招生人数、开办时间、标识形式、开办场所、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量化考核、安全保障11个方面提出详细的标准化要求。此外,还制订《合肥师范学院“行知学堂”指导规范》《合肥师范学院“行知学堂”考核规则》等,确保“行知学堂”实践活动规范有序、高质量开展。

三是推进“行知学堂”专业化建设。要求师范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次“行知学堂”实践活动,作为师范生技能训练的重要载体;优化行知学堂“小先生”结构,兼顾不同学科专业,确保可以适应不同课程教学;加强对“小先生”的指导培训力度,由学科教学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职辅导员、专职团干部担任指导教师,从不同角度对“小先生”开展系统专业的培训指导;制作“爱国主义小故事”“陶行知先生教学小故事”“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科普小实验”等一批“行知学堂示范微课程”,作为“行知学堂”必修课。

四是推进“行知学堂”特色化建设。将“行知学堂”纳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青春学习营、大学生行知训练营等团员青年培养培训的实践活动环节,开办党员“行知学堂”、团员示范“行知学堂”,开办以“中国好人”朱金凤同学命名的“金凤行知学堂”等先进典型“行知学堂”,积极推动形成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反响良好的特色学堂,进一步推动“行知学堂”实践活动的品牌提升。

全校上下联动,彰显“三全育人”理念

合肥師范学院全校上下高度重视“行知学堂”实践活动,举全校之力推进活动深入开展,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保障。校党委制订了《合肥师范学院关于开展“行知学堂”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成立了领导小组,每年均印发活动方案,举行启动仪式,开展培训指导,配备专项资金。按照学校、二级学院、指导教师三个层面,分层组建调研指导小组。校领导带队分赴学堂现场,体验过程,感受细节,了解需求。各二级学院党政负责人人均直接联系至少一个学堂,指导活动开展,保障活动质量。指导教师直接参与“小先生”的选拔、培训和学堂建设,为“小先生”在学堂建设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2012年至今,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各“行知学堂”走访慰问近400次,各二级学院党政负责人每年均直接负责指导一个学堂保障活动质量,全校共有近2000人次教师参与指导“行知学堂”。学校注重建立激励机制,将参加“行知学堂”活动情况纳入“第二课堂”学分认证、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入党入团、评优评先的必要条件,充分调动广大团员青年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行知学堂”实践活动育人成效明显,受到了留守儿童和家长、地方政府和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安徽省阜阳市马寨乡中心小学“行知学堂”学员王超说:“我很喜欢参加‘行知学堂,因为这里有许多的哥哥姐姐陪我们玩耍,教我们知识。跟他们在一起的日子里我很开心,希望他们明年能再来。” 安徽省当涂县丹阳镇百峰安甸村“行知学堂”的“小先生”张敏同学说:“作为一名师范生,在‘行知学堂实践活动中,真正明白了‘教学生学的深刻含义。我一定要像陶行知先生一样,将大爱精神、行知思想洒向乡村,洒进留守儿童的心里。”

“行知学堂”实践活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9年来,“行知学堂”实践活动为合肥师范学院广大团员青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展示友善奉献良好风貌搭建了重要的平台和阵地。合肥师范学院团委将继续积极作为,引导学校青年学子在奉献和付出中践行“爱满天下、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擦亮“行知学堂”实践活动这个“青”字号品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猜你喜欢
师范学院团员青年学堂
打造思想和业务过硬的团员青年队伍
AnalysisoftheDifferencesbetweenwrittenandspokenEnglish
Current Situation of Counselling Service Availablefor University Students
浅谈在地勘单位改革中如何做好团员青年思想工作
我行我秀
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学生作品选登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
真情关爱 事业关怀加强贫困地区团组织服务青年成才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