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里的作用

2020-12-06 23:06朱昱彤河南大学
黄河之声 2020年14期
关键词:梁山伯祝英台梁祝

◎ 朱昱彤 (河南大学)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以一种最“浸入人心”的方式,表达作曲家内心的精神体验和审美传达。整个乐曲中,大提琴作为主要的低音弦乐器,诠释着梁山伯的音乐人物形象。

一、大提琴辅助演奏,暗示文化背景

“问世间情,无所托,肝肠寸断!”,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根据我国古代民间的经典爱情故事改编而成,代表着我国的传统文化。采用大、小提琴来描绘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形象和他们间的关系。声音偏低沉的大提琴表现宽厚、深情的梁山伯,小提琴表现娇美、活泼的祝英台。中国民间故事与西方的交响乐相融合,一同谱写这段中国历史上的凄美爱情篇章。

大提琴在交响乐团里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因为它的音域偏低,乐器又极富抒情性,所以常常安排其来演奏乐曲中的主旋律。也正是因为它的音色浑厚,擅长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感情,与《梁祝》中的中国地方戏曲音乐素材相融合,能更好的抒发情感。其中,爱情主题第一句开始的曲调,正是有大提琴的有效渲染,才得以奏出凄美的爱情篇章,在采访中,何占豪也曾说过,这是借鉴了我国著名的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老师的唱腔。他的灵感正是来源于越剧《红楼梦》里的一句,在这个越剧的表演中,贾宝玉对林黛玉说了一句“好妹妹”。情之所至,音之所在,这虽然只是简短的一个称呼,但越剧的表演者把说话与唱曲融合起来,让这句成为了听众最为喜欢欣赏的一句,三个字有扬有抑,生动的表现了贾宝玉在面对心上人时的宠溺。虽然它只是越剧中一个起调的腔,但是却生动传达了人物的情感。何占豪十分欣赏这一句,因此把这句用于自己的创作之中。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作手法,把传统的越剧唱腔融于乐曲中,正是对我国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创新。

之所以选择越剧的音调,还因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正是在越地发生的,也就是现在的浙江,两人是去杭州读书,在祝英台女扮男装求学的过程之中二人相识相爱……在梁祝故事的基础上,《梁祝》此首乐曲自然也晕染了越地的文化润色,增添了越剧的腔调与色彩。

二、大提琴与小提琴主奏,诠释人物关系

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人物关系。刚开始,管弦乐齐奏“爱情主题”,大提琴的主题出现,故事开始发展。在小提琴演奏的一段耳熟能详的旋律之后,大提琴进入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的感情在不知不觉中开始萌芽。同窗共读时,大、小提琴演奏出的音乐是轻松愉悦的,正如同此时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二人,一同读书嬉闹、互相为伴,没有烦恼好不快活。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两人在学堂相处三年,也到了即将分别的日子。音乐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一改之前轻快活泼的基调,开始为两人之后的分别做情感上的铺垫。这时的祝英台内心十分难过无助,她想和心爱之人相守在一起,却只能送别梁山伯离开。此时的大、小提琴相互问答,描绘的是祝英台在长亭与梁山伯分别的情景。断断续续的旋律,刻画出此时祝英台纠结的内心,“我”跟梁山伯说了吧,身为女子不好意思;不说吧,又担心他不懂,表现出祝英台心里的欲说还休,描写她面对心爱之人的娇羞的神态和期待梁山伯能懂自己的想法却无法直言的无奈。这里的大、小提琴旋律交织,来写两人分别时的不舍,正是两人情感的表述。祝英台心里很纠结,她期盼与梁山伯再次相会,却不知道再见面会是什么时候。之后的音乐突然转了音调,乐器用低沉的音域来演奏,去刻画出一种阴森黑暗的感觉,好像是在为之后二人并不完美的结局做出暗示,相爱而无法相守。到了楼台会,这里的大小提琴的对话,使人感触颇深。其中的小提琴,独奏旋律是伤情的,她对梁山伯的感情是真挚的,她已经爱上了梁山伯,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于家人安排的婚姻,祝英台是愤懑的抗拒的,但同时也是无奈的妥协的,敢怒而不敢言,这何尝不是这个时代所造成的悲剧。她此时像是在和梁山伯诉说她的境遇与感情。而这个时候的大提琴声音并不大,需要静下来仔细认真的倾听,也正表现了这个时候的梁山伯,他是在听祝英台的诉说,感受祝英台对他的真切的感情,而后对她进行安慰劝抚,这里的深情与细腻是“长亭送别”段落所没有的。起初,大提琴的声音非常微弱,几乎是听不见的,因为这个时候的梁山伯刚得知祝英台的女儿身,此时十分震惊而无法言语。而后大提琴的声音渐渐出现,开始和小提琴的旋律交织在一起,这是他在明白祝英台的身份和情感后,对祝英台的情感也发生了变化,同时为自己没及时提亲而感到后悔。因为自己情感的愚钝,而即将失去心爱的女子,此时梁山伯的心中十分痛苦悲伤,他向祝英台诉说爱意,两人互相倾诉安慰。这时候的两人仿佛已经料想到了最后的结局,虽然他们彼此相爱,可是由于时代和家族的原因,致使两个相爱之人无法长相厮守。在这里,作曲家运用了我国民族乐曲的演奏技巧,滑音。小提琴的声音偏高,一般用来表现女性角色,而运用滑音来刻画出祝英台此时悲戚、凄怆的情感,其音色效果更加生动传神。仿佛真的能够看到祝英台和梁山伯两人哭泣相拥的场景,使音乐催人泪下。

同窗共读时,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同学的关系,一同读书玩乐,这时候大、小提琴之间是比较轻快活泼的旋律,表现的是两人读书时的日常生活场景。这个时候的梁山伯并不知道祝英台的真实身份,关于祝英台对他的感情一无所知。故而在长亭送别的时候,二人是朋友的关系,这个时候的分别,对于梁山伯而言只是朋友间的分别,所以这个时候的大提琴旋律很深情,但这个深情没有加过多的宣扬,没有十分细腻的情感以及细节方面的处理。而到后来楼台会的时候,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抱头痛哭,是因为这个时候两个人的身份发生了变化,由同学的关系变成了恋人的关系。这个时候的大提琴,情感既细腻又深情,极具感染力。在开始的时候,两个人是同学的关系,有感情,真感情,但这种感情不催人泪下,到了楼台会时,两个人相爱而变为了恋人的关系,用大提琴深情的演绎来表达梁山伯的情感,这个时候,一种无望的爱情……通过大提琴旋律的变化,表现出两人关系的转变。

在乐曲的再现部中,再现了经典的爱情旋律主题,这里的音乐,声音效果是含蓄而悠扬的,与之前两人分别的痛苦沉痛形成反差,二人双双化为蝴蝶相互缠绵,翩翩起舞。让人不禁回想起,两人一起在学堂读书时的场景,仿佛又回到了从前无忧无虑的时光。大提琴作为主要的演奏乐器之一,突出整首作品的风格特性是凄美而又动人的。主部主题结束部大提琴与小提琴的演奏,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化蝶成仙的凄美画面,爱情主题再现,但却蕴含着和呈示部主题不一样的文化意涵,阐释了更高层次的精神向往。

三、加强乐曲的情感表达

去解读一首乐曲,不应该只是对它进行一个浅显的浮于表面的关注,还应通过对这个乐曲的形式与它所蕴涵的文化内涵的来进行分析从而深入理解。大提琴表达的正是梁山伯这个人物的情感。何占豪曾经说到:“音乐对爱情的表现不抽象,生活中恋人之间的语言都是有抛物线的,绝不平铺直叙。”就拿滑音来说,滑音是二胡、古筝等民乐才有的演奏手法,在我国传统的戏剧演奏中十分常见。而在本首乐曲中,为了突出民族风格特点,作曲家将滑音这一我国传统的乐器演奏技巧运用到大提琴和小提琴的演奏之中,使中国演奏技法与西方乐器融合,从而更好地表达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形象。

乐曲中,大提琴以其特有的音色,完美地塑造着梁山伯的音乐人物形象。乐器的种类有很多,其中弦乐器的音响效果是和人说话的声音最为接近的,它不像钢琴只有固定的音高,音域也和人声十分吻合,作为低音乐器的大提琴,也常常被用来当作男性角色的刻画者。在这首乐曲中,大提琴就是梁山伯的代表,乐曲伊始,草桥结拜的时候,大提琴就是一个直音,只有几句bangbang的声音,用不加修饰的直音,描写的是梁山伯磕头的情景,没有较为深刻的情感。而小提琴刻画的祝英台,自小养在深闺,因此小提琴此时的音调十分激动,将没见过大世面的祝英台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外界的一切对祝英台都是具有新鲜感的,她感受到外面世界的美好;也正因为一直关在家中,见识尚浅,所以祝英台在见到玉树临风的梁山伯后,很容易一见钟情。

大提琴不仅以其深沉悠远的声音传达了作曲家所想表达的情感,还生动的展现了梁山伯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完善了作品的情感表达多样性,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同时,通过大、小提琴演奏将情感生动的传达给听众。在听完这首乐曲之后,我的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这两个有情人生前无法团聚的悲凉的感触,又有对他们始终在抗争封建礼教最后化为蝴蝶的感慨,而这些情感表达都融于乐器的演奏之中。

结 语

音乐可以传达人们内心的声音,因为它是作曲家情感的一种外化,《梁祝》也是如此。对一部音乐作品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听众在欣赏后,是否能体会到这首乐曲所想表达的正确的情感体验。《梁祝》用创新的演奏技法和作曲布局给听众带来了戏剧性的情感认同,并在他们欣赏音乐的同时升华主题,使它既满足了人们的听觉需求又使人们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而大提琴在其中生动刻画了梁山伯这一角色形象,来推动音乐的发展,在满足人们对这个人物想象的同时又使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个作品更加丰富完整。

猜你喜欢
梁山伯祝英台梁祝
永恒的梁祝 永远的蝴蝶
大型传统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
明清闽南梁祝戏曲、俗曲的出版与传播
饰演“梁山伯”人物浅析
从舞蹈本体出发的老题新作
音乐剧《蝶》中“祝英台”音乐形象表现分析
寻找梁山伯
小提琴协奏曲
改装读书和草桥结拜